父母境界(二)

 

 

 

 自處「父母境界」就是修習並安住於四念處,可受到佛法的保護。一言以蔽之,勿令內六根因可愛美妙的外六塵境而生貪欲識及染著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六二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10(佛曆2554年)/9/4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的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林內。

當時,世尊是這樣子告訴所有的比丘們:「在大雪山中,那裡終年寒冰嶮峻,連猿猴都無法生存,更何況是人。有別處的山,環境只適合猿猴所居,卻不適合人類。有的山,其環境是適合人獸共居。」

「就在人獸共居的山裡,於猿猴經常出沒之處,有狩獵師以黏膠塗在草上,有聰明的猿猴知道草上有陷阱,故遠避而去;但有比較笨的猿猴,不知該遠避,竟以手去觸碰,結果手被黏住;它又以雙手欲求解脫,結果二隻手都被黏住;它又以腳去解開草,腳也被黏住了;它又以口嚙草,嘴巴也被黏住了。最後全身五處全被黏住,只好聯捲臥地。沒多久,狩獵師過來了,看到了獵物,便以木杖將猿猴擔負而去。」

「比丘們,你們應當明白,這隻愚蠢的猿猴捨離自境界父母居處,而他境界遊歷,以致招斯苦惱。同理,比丘們!愚蠢的凡夫若居住在熱鬧的城市裡,早晨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因不善護身,不守根門,當眼睛看見美色,則生貪欲識及染著;耳聽美聲、鼻嗅妙香、舌嚐美味、身觸快感,都會產生貪欲識及染著。愚蠢的比丘,因內六根接觸可愛美妙的外六塵境而生貪欲識及染著,被五欲所縛後,便被魔所控制。

「所以,比丘們!你們應當如是學習,應於自所行處父母境界依止而住,莫隨他處他境界行。」

「什麼是自所行處父母境界?就是修行四念處,也就是身身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

佛陀說完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六二)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大雪山中,
寒冰嶮處,尚無猿猴,況復有人。或復有山,
猿猴所居,而無有人。或復有山,人獸共居,
於猿猴行處,獵師以黐膠塗其草上,
有黠猿猴遠避而去,愚癡猿猴不能遠避,
以手小觸,即膠其手;復以二手欲解求脫,
即膠二手,以足求解,復膠其足,以口嚙草,
輒復膠口,五處同膠,聯捲臥地。
獵師既至,即以杖貫,擔負而去。 「比丘當知,
愚癡猿猴捨自境界父母居處,遊他境界
致斯苦惱。如是,比丘!愚癡凡夫依聚落住,
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不善護身,
不守根門,眼見色已,則生染著。耳聲、鼻香、
舌味、身觸皆生染著,
愚癡比丘內根外境被五縛已,隨魔所欲。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於自所行處父母境界依止而住,
莫隨他處他境界行。
云何比丘自所行處父母境界?謂四念處,身身觀念住,受、心、
法法觀念住。」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