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境界(一)

 

 

 

 什麼是「父母境界」?這裡所謂的父母,是比喻受到保護,不受傷害之意,而父母境界就是指安處於一個平安而不會受到外界傷害的境界。佛陀以父母為比喻,告訴大家修習並安住於四念處就是處於父母境界,可受到佛法的保護。一言以蔽之,佛陀的意思就是要他的學生:勿令六根因可愛美妙的六塵外境而生貪欲識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六一七)篇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10(佛曆2554年)/9/4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說法。

當時,世尊是這樣子告訴所有的比丘們:「在很久很久一前,有一隻名叫羅婆的鳥,被大老鷹捉住。大老鷹飛騰至虛空中,被抓的那隻鳥於空中悲鳴叫喚道:『唉!我實在是太大意了,才會遭此不幸,誰叫我捨離父母境界,至他處遊玩,故遭此難,被老鷹抓住,不得自由。』」 

「那隻老聽到小鳥的說法,很不以為然,便問鳥:『照你的說法,你在何處才是平安的父母境界?才可逃脫我的抓縛?』」

「羅婆鳥回答:『我的地盤是在田耕壟中,那裡可保我平安,可免除各種危難,那裡就是我家的父母境界。』」

「老鷹非常瞧不起羅婆鳥,便跟鳥打賭:『好!既然你這麼說,那我現在就先暫時放了你,讓你回到耕壟中,我倒要看看你是否能逃脫我的鷹爪!』」

「於是羅婆鳥暫時從鷹爪逃脫,立刻回到到耕壟中的一顆大石塊底下躲藏,並安住止於該處,接著老鷹於石塊上不斷攻擊小鳥,但小鳥就是毫毛無損。」

「老鷹非常的生氣,認為對方不過是隻區區小鳥,竟敢與他搏鬥,老鷹氣急敗壞,一時失去理智,從高空駿飛直搏而下,因飛勢太過急促,首腦直衝撞堅硬的大石塊,因此碎身而亡。」

「這時,羅婆鳥深伏藏於石塊之下,仰頭而說出如下的偈言:

『鷹鳥用力來,  羅婆依自界,
乘瞋猛盛力,  致禍碎其身,
我具足通達,  依於自境界,
伏怨心隨喜,  自觀欣其力,
設汝有兇愚,  百千龍象力,
不如我智慧,  十六分之一,
觀我智殊勝,  摧滅於蒼鷹。』

「就是這樣,比丘們!就如同那隻老鷹與小鳥,他們因一時的愚蠢而各自捨離所親的父母境界,於他處遊歷,以致招斯災患。」

「你們比丘亦應如是學習,應於自己的父母境界所行之處,善加守持,遠離五欲境界。」

「比丘們!所謂他處他境界者,就是指五欲境界,眼睛看見可愛美妙的外境,因而心生貪欲,而生染著,其他如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皆是如此,這就是比丘他處他境界。」

「比丘們!什麼是自處父母境界?簡單講就是謂四念處!是哪四種呢?分別是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所以,比丘們!你們都應當於自行處父母境界而自遊行,遠離他處他境界,應當如是學習。」

佛陀說完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六一七)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世時有一鳥,名曰羅婆,為鷹所捉,飛騰虛空,
於空鳴喚言:『我不自覺,忽遭此難,
我坐捨離父母境界而遊他處,故遭此難。
如何今日為他所困,不得自在。』鷹語羅婆:
『汝當何處自有境界而得自在?』羅婆答言:
『我於田耕壟中自有境界,足免諸難,
是為我家父母境界。』 「鷹於羅婆起憍慢言:『放汝令去,
還耕壟中,能得脫以不?』
於是羅婆得脫鷹爪,還到耕壟大塊之下,安住止處,
然後於塊上欲與鷹鬥。 「鷹則大怒,彼是小鳥,
敢與我鬥,瞋恚極盛,駿飛直搏,
於是羅婆入於塊下,鷹鳥飛勢,臆衝堅塊,碎身即死。 「時,
羅婆鳥深伏塊下,仰說偈言:
「『鷹鳥用力來,  羅婆依自界,
乘瞋猛盛力,  致禍碎其身,
我具足通達,  依於自境界,
伏怨心隨喜,  自觀欣其力,
設汝有兇愚,  百千龍象力,
不如我智慧,  十六分之一,
觀我智殊勝,  摧滅於蒼鷹。』
「如是,比丘!如彼鷹鳥,
愚癡自捨所親父母境界,遊於他處,致斯災患。
汝等比丘亦應如是,於自境界所行之處,應善守持,
離他境界,應當學。 「比丘!他處他境界者,
謂五欲境界,眼見可意受、念妙色,欲心染著,
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可意、
受、念妙觸,欲心染著,
是名比丘他處他境界。比丘!自處父母境界者,謂四念處。
云何為四?謂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是故,比丘!於自行處父母境界而自遊行,
遠離他處他境界,應當學。」 佛說此經已,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