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境界(一)
|
||
什麼是「父母境界」?這裡所謂的父母,是比喻受到保護,不受傷害之意,而父母境界就是指安處於一個平安而不會受到外界傷害的境界。佛陀以父母為比喻,告訴大家修習並安住於四念處就是處於父母境界,可受到佛法的保護。一言以蔽之,佛陀的意思就是要他的學生:勿令六根因可愛美妙的六塵外境而生貪欲識。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六一七)篇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10(佛曆2554年)/9/4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說法。
「那隻老聽到小鳥的說法,很不以為然,便問鳥:『照你的說法,你在何處才是平安的父母境界?才可逃脫我的抓縛?』」 「羅婆鳥回答:『我的地盤是在田耕壟中,那裡可保我平安,可免除各種危難,那裡就是我家的父母境界。』」 「老鷹非常瞧不起羅婆鳥,便跟鳥打賭:『好!既然你這麼說,那我現在就先暫時放了你,讓你回到耕壟中,我倒要看看你是否能逃脫我的鷹爪!』」 「於是羅婆鳥暫時從鷹爪逃脫,立刻回到到耕壟中的一顆大石塊底下躲藏,並安住止於該處,接著老鷹於石塊上不斷攻擊小鳥,但小鳥就是毫毛無損。」 「老鷹非常的生氣,認為對方不過是隻區區小鳥,竟敢與他搏鬥,老鷹氣急敗壞,一時失去理智,從高空駿飛直搏而下,因飛勢太過急促,首腦直衝撞堅硬的大石塊,因此碎身而亡。」 「這時,羅婆鳥深伏藏於石塊之下,仰頭而說出如下的偈言:
『鷹鳥用力來, 羅婆依自界, 「就是這樣,比丘們!就如同那隻老鷹與小鳥,他們因一時的愚蠢而各自捨離所親的父母境界,於他處遊歷,以致招斯災患。」 「你們比丘亦應如是學習,應於自己的父母境界所行之處,善加守持,遠離五欲境界。」 「比丘們!所謂他處他境界者,就是指五欲境界,眼睛看見可愛美妙的外境,因而心生貪欲,而生染著,其他如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皆是如此,這就是比丘他處他境界。」 「比丘們!什麼是自處父母境界?簡單講就是謂四念處!是哪四種呢?分別是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所以,比丘們!你們都應當於自行處父母境界而自遊行,遠離他處他境界,應當如是學習。」
佛陀說完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六一七) 如是我聞: 一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