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功德(四)

        長爪梵志是尊者舍利弗的舅舅,又名摩訶俱稀羅,「摩訶」意指「大」,「俱稀羅」意指「肚子」。他博學多聞,遍覽群籍,平日與其姊辯論必勝,嗣因其姊懷孕,反被姊勝。他心知姊姊胎中所懷必是智人,在胎中尚能託辯於母口,他日一旦出娘胎,必定舅不如甥,豈能無愧?於是他發奮圖強,前往南天竺,學外道十八經,勤讀四吠陀經典,日以繼夜,焚膏繼晷,以致無暇理髮剪爪,因而人皆稱之為長爪梵志。

十六年後,學成歸國,欲找外甥辯論,姊姊說舍利弗早已隨佛出家。當時他很不屑地對其姊說:「這個瞿曇何德何能?能作我外甥的老師?」於是他前往佛前索甥。佛陀與他約定,若他能辯論獲勝,當送還舍利弗。他接受挑戰,於是先立下大前提:「我以一切法不受為宗。」佛陀輕輕地四兩撥千金,反問他:「你現在提出的這種見解是『受』還是『不受』呢?」他立即驚覺自己的主張有矛盾,因為若「受」是他的見解,則與自己立下的前提相違;若說「不受」,又哪來的前提呢?因而低首慚愧,對佛頂禮,決心追隨佛陀出家,三年內即通達三藏,佛陀當眾讚許他為如來聲聞弟子中四無礙智第一《見北傳雜阿含相應部第一二相應第二經》

本經出自北傳阿含部長爪梵志請問經》,屬於單行譯本。有法友懷疑佛身「三十二相好」的存在,姑不論三十二種大人之相是否為真,佛陀為當世絕色的美男子,應該是無庸置疑。佛陀的俊美挺拔,能令國王、大臣、大長者、甚至外道沙門、婆羅門見之無不心生歡喜敬仰,因而皈信三寶;能令世間凡俗婬女見之莫不心生愛慕。本經中的長爪梵志也不例外,當他親眼目睹佛陀如此端正完美,很想知道究竟該如何修行才能有此福報?佛陀說這一切都是因他過去前生修持過八關齋戒所致。

        有法友曾舉出法句經中的故事為例,認為既然有人只因不妄語便能生天,便據此推論破五戒或八戒並無相應的惡報。事實上,該篇故事中的主角可能只是因不妄語的善業先行成熟,故而生天,但其他惡行的因緣尚未成熟,迨其天上的福業一旦銷盡,恐將難逃大禍臨頭。

世事無絕對,遵守八戒的每一項戒律固然皆有其相應的福報,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可能有佔盡只享權利而不盡義務這等便宜事,就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子,如果善用它,固可用來切菜、切水果,可發揮諸多功用;如果不小心或濫用它,會傷人傷己,甚至出人命。又如同火炬,善用它可帶來諸多民生利益,但若不當使用,會燒毀財物,傷及他人或自己。這是一體兩面的道理,並非恐嚇論。五戒、八戒、甚至比丘或比丘尼戒,都是聖人所珍視的戒律,破戒者(不論何種戒)除本身相應的後患以外【如殺生有短命的惡報】,尚有破戒本身的惡行。因為破戒惡行無異污損、破毀、刺穿、踐踏聖人所珍視的戒律,等於是輕賤了佛、法、僧,同時也是自毀誓言(因發心持戒即等於自我立誓),必遭人、天共棄。

選譯自北傳阿含部長爪梵志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皇命制譯

優婆塞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7/29八關齋戒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與一千兩百五十位大比丘在王舍城鷲峰山中。當時世尊為弟子們解說他自證微妙之法。所謂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

當時長爪梵志拄著手杖,來到佛前問道:「喬答摩,你是否曾經這麼說過:『世人皆被自己造的業所支配。業為能授,業為生處,業為親族,業為所依。』」?

佛陀告訴長爪婆羅門,他的確是這麼說過。

婆羅門問:「沙門喬答摩,如果是這樣,那麼你過去曾作何業,令你獲得不壞堅固之身?」

佛陀說:「我於過去前生,遠離殺害有情的生命,由此善業力,今獲此善果。」

「沙門喬答摩,你過去前生曾作何業,令你獲得手指如此纖長?」

「我於過去前生,遠離偷盜他人財物,由此善業之力,今獲此善果。」

「沙門喬答摩,你過去前生曾作何業,令你獲得如此美貌、健康、以及諸根圓滿?」

「我於過去前生,遠離與女人性慾做愛之事,由此善業梵行之力,今獲此善果。」

「沙門喬答摩,你過去前生曾作何業,令你獲得舌頭廣長,可自覆其面?」

「我於過去前生,遠離妄語、詭辯以及欺詐於人,由此善業之力,今獲此善果。」

「沙門喬答摩,你過去前生曾作何業,令汝獲得威儀莊重,行走時猶如獅子在行進一般?」

「我於過去前生,遠離諸酒放逸之處,由此善業之力,今獲此善果。」

「沙門喬答摩,你過去前生曾作何業,令你即便不作任何打扮,也能獲得如此絕色俊美的相貌?」

「我於過去前生,遠離歌舞倡豔之事,由此善業之力,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你過去前生曾作何業,令你即使不施脂粉,不擦香水,也能獲得如此精妙芬芳的體香?」。

「我於過去前生,遠離香花瓔珞莊飾,由此善業之力,今獲此善果。」

「沙門喬答摩,你過去前生曾作何業,令你獲得受用金剛勝妙之座?」

「我於過去前生,遠離高床大床驕恣之物,由此善業之力,今獲此善果。」

「沙門喬答摩,你過去前生曾作何業,令你獲得四十顆鮮白齊平的牙齒?」

「我於過去前生,遠離午後飲食,由此善業之力,今獲此善果。」

「沙門喬答摩,你過去前生曾作何業,令你獲得頭頂上肉髻圓滿姝好?」

「我於過去前生,於三寶、沙門、婆羅門、父、母、及諸尊長等應恭敬之處,五體投地,以無輕慢之心虔誠致禮,由此善業之力,今獲此善果。」

長爪梵志很好奇地問佛:「喬答摩,該如何稱呼這種修行?又該如何受持?」

佛陀說:「這就是八支淨戒,若能一日一夜,或長時間,從師受持,便能獲如是善果。」

這時長爪梵志聽到佛陀說藉由八關齋戒的淨業,可遠離一切粗鄙的惡業,便能獲得如此絕色的美貌,深心信受,歡喜踊躍,便於佛前捨棄驕傲的心態,把手杖丟在地上,合掌恭敬,禮佛雙足,對佛說:「世尊,我現在才知道善惡之業,感報不虛。我從今日起,盡我一這世的生命,歸依佛陀兩足中尊;盡我一這世的生命,歸依達磨離欲中尊(註:佛法);盡我一這世的生命,歸依僧伽諸眾中尊。我願受持八支近住淨戒,從現開始,到明天清晨日出後,在這段期間內遵守:『
 不害一切命  不盜他財物
 不婬不妄語  飲酒放逸處
 花莊及歌舞  高大非時食
 我今悉遠離  受持淨八支』」

長爪梵志在佛前如是自我宣誓三次。

佛陀也替長爪梵志作證,並隨喜他:「很好,很好。應該如此修行!」

這時,長爪梵志,在場的比丘眾,以及所有人、天等,都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中。
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并餘苾芻苾芻尼。近事男近事女。國王大臣。沙門婆羅門。
外道之類。天龍藥叉人非人等。瞻仰而住。
爾時世尊。為說自證微妙之法。
所謂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
梵行之相。
爾時有一長爪梵志。來詣佛所。策杖而立。
問言喬答摩。汝曾實作如是宣說。
世由自業。業為能授。業為生處。業為親族。
業為所依耶。
佛告婆羅門。我作是說。世由自業。
業為能授。業為生處。業為親族。業為所依。
婆羅門曰。若如是者。沙門喬答摩。先作何業。
令汝獲得金剛不壞堅固之身。佛告婆羅門。
我於前生。遠離殺害有情命根。由彼業力。
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先作何業。
令汝獲得手指纖長網縵為相。佛告婆羅門。我於前生。
遠離偷盜他人財物。由彼業力。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先作何業。
令汝獲得具足色力諸根圓滿。佛告婆羅門。我於前生。
遠離女人欲染之事。由彼業力。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先作何業。
令汝獲得出廣長舌自覆其面。佛告婆羅門。我於前生。
遠離妄語詭誑於人。由彼業力。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先作何業。
令汝獲得威儀庠序如師子行。佛告婆羅門。我於前生。
遠離諸酒放逸之處。由彼業力。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先作何業。
令汝獲得微妙相好莊嚴其身。佛告婆羅門。我於前生。
遠離歌舞倡豔之事。由彼業力。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先作何業。
令汝獲得上妙香氣芬馥其身。佛告婆羅門。我於前生。
遠離香花瓔珞莊飾。由彼業力。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先作何業。
令汝獲得受用金剛勝妙之座。佛告婆羅門。我於前生。
遠離高床大床驕恣之物。由彼業力。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先作何業。
令汝獲得四十牙齒鮮白齊平。佛告婆羅門。我於前生。
遠離非時飲噉諸食。由彼業力今獲斯果。
沙門喬答摩。
先作何業令汝獲得頂上肉髻圓滿姝好。佛告婆羅門。我於前生。
於三寶二師沙門婆羅門父母尊長。應恭敬處。
五輪著地。以無慢心虔誠致禮。
由彼業力今獲斯果。
時婆羅門。見佛為說因果不虛。白言。
喬答摩此名何福。云何受持。佛言。此名八支淨戒。
若能一日一夜。或復長時。從師受持。
獲果如是。
爾時長爪梵志。既於佛所。
聞說八支日夜淨戒。由先遠離鄙惡業故。便能獲得勝妙莊嚴。
深心信受。歡喜踊躍。即於佛前捨高慢心。
投杖于地。合掌恭敬。禮佛雙足。白言。世尊。
我今始知善惡之業感報不虛。
我從今日乃至盡形。歸依佛陀兩足中尊。乃至盡形。
歸依達磨離欲中尊。乃至盡形。
歸依僧伽諸眾中尊。我受八支近住淨戒。始從今時。
乃至明旦日出已來於其中間。
 不害一切命  不盜他財物
 不婬不妄語  飲酒放逸處
 花莊及歌舞  高大非時食
 我今悉遠離  受持淨八支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佛告婆羅門。善哉善哉。如是應作。
如是應持。爾時世尊。說是法已。時婆羅門。
及苾芻眾。諸人天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