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是佛陀在生時遭受的其中一種傷害—腳背遭木槍刺穿。本經的內容也同樣見諸於上座部巴利聖典,這篇經文給予我們以下相當多寶貴的啟示:

一、佛陀之所以受傷,乃因其過去久遠前生所犯下的惡業成熟所致,今生雖已圓滿波羅蜜,成就無上菩提,但仍須面對自己過去前生殘餘些微惡業的果報。佛陀非常慈悲以其自身為例,告誡我們「害人終害己」的定律。

二、佛陀並非掌控眾生命運的上帝。如果,我們想要平安吉祥,唯有奉行佛陀的教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善護身口意,力行布施、持戒,廣行慈悲喜捨,增長正見與智慧,致力於解脫涅槃。

三、神通不敵業力,一旦宿世惡業成熟,即使是佛陀,也無法以神通逃避或逆轉。惡業如果一旦成熟,那麼即便天涯海角也逃不掉。因為:「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非天上地中,可遮業報處。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非天上地中,得免宿惡殃。」;「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四、佛陀的身體雖然受傷,但他不像一般愚痴無聞的凡夫一樣會產生憂鬱、怨天尤人、痛哭、抱怨….等負面情緒與思惟,因為佛陀已無我、無我所,斷盡一切的貪愛、瞋恚、愚痴,沒有任何的執取,就如本經中前來探望佛陀傷勢並讚美佛陀的七位天神所說的:「身受心不受」。而這也是聖者與凡夫最大的差別之處。

選譯自《興起行經》之《木槍刺脚因緣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7/11/2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與五百名比丘弟子一起住在古印度的羅閱祇城的竹林精舍。

    某日清晨,世尊在阿難尊者的隨侍下,與五百名比丘一起走入羅閱祇城內托缽乞食。

    以佛陀為首的僧眾挨家挨戶托缽,當他們一行人走到路中央,便看見路旁有一根以鋼鐵鑄成槍柄的破木槍,約一尺二長,忽然間豎立起來。

    佛陀看見這根木槍,便知他過去久遠以前的宿世惡業因緣如今已成熟,他應當承受自已過去生惡業的果報。

    眾人看見這種異相,皆聚集在一起圍觀,許多人因太過驚愕甚至失聲尖叫。

    佛陀知道如今當償還其宿世惡業因緣果報,他要藉這個機會使眾人對「法」與業力因緣果報產生信解,今後不敢造惡,於是便當眾施展神足通飛騰到虛空中,離地一刃有餘【譯註: 漢制七尺為一刃】。

    沒想到,木槍竟然也跟著飛了起來,追著佛陀跑,然後停立於佛的面前。

    佛陀又飛上離地二刃、三刃、四刃….乃至七刃的高空中,槍亦隨之飛上七刃之高。

    世尊又往高空上飛到約一公里之遠,槍亦飛到離地一公里的高空。

    佛陀又往上飛至七公里的高空,槍亦隨之往上飛,然後一樣立於佛前。

    佛陀再往上飛一由延之高,槍仍尾隨在後;佛再往上飛七由延,槍還是緊追不捨。

    佛於空中以神通變化出一顆青石,厚約六由延,縱廣十二由延,佛陀站在石頭上,槍便穿石而出立於佛前。

    佛又於空中以神通變化出大水柱,縱廣十二由延,深六由延,然後站立於水上,但槍仍穿過水,立於佛前。

    佛復於空中以神通變化出大火柱,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然後站立於火焰之上,槍亦穿過火焰,立於佛前。

    佛陀復於虛空中以神通變化出一股大旋風,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然後站立於旋風之上,槍仍從大旋風旁邊傾斜而出飛到佛前而立。

    佛陀又往上飛,然後進入天界的四天王宮殿中;槍也飛進天界來到佛前而立。

    佛又往上飛進欲界第二層的三十三天,並於天界中的一顆體積約一由延立方的琉璃石上站立,槍也飛到佛前而立。

    佛陀離去後,四大天王及諸神都誤會佛陀害怕而躲避此木槍,因而很替佛陀擔心。

    佛陀從三十三天離去之後,依序穿越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的初禪梵天;木槍依然緊追佛陀不捨,但都不會直接傷害佛陀,只是停在佛陀的面前而立。

    諸天都誤會佛陀因畏懼此槍而走避諸天。

    此時,世尊便利用這個因緣為諸梵天解說這是他自己宿世惡業因緣果報成熟的現象;然後從梵天下降至他化自在天,依序回到欲界諸天,並一一分別為欲界諸天神解說自己宿世惡業因緣果報成熟的現象。

    當佛陀回到人間的羅閱祇城,槍也跟著飛回人間,佛陀一樣為羅閱祇人解說自己的宿世因緣果報法。

    佛陀與比丘僧眾一起走出羅閱祇城,木槍依然跟在佛陀的身後。全國人民都跟著佛陀身後一起出城。

    佛陀轉身問眾人為什麼跟著他?

    眾人答稱欲跟隨如來觀看此因緣。

    佛陀要眾人各自回家,等因緣成熟自會對眾人說法。

    阿難尊者問佛陀為何讓眾人回去?

    佛陀對阿難說,如果讓眾人看見他償還此宿世惡業因緣果報的話,眾人必將因難過與恐懼而昏倒。

    阿難尊者聽後便默然。

    世尊隨即回到竹林精舍的僧團,並要諸比丘也各自回到自己的禪房。

    阿難問佛陀:「世尊,那我呢?

    佛陀對阿難說:「你也回你自己的禪房。」

    阿難尊者便回到自己的禪房。

    佛陀拿起一件大衣,疊成四疊,坐在上面,然後伸出右腳,木槍便由上往下從腳背穿過,然後穿入大地,一直深入地底六萬八千由延之深;再穿過地心的水,水深亦六萬八千由延;然後又穿過水,來到地心深處的大火,火高六萬八千由延,最後木槍在地心的岩漿被火燒化。

    就在此時,大地發生了六次連續的地震。

    阿難與諸比丘都明白這些地震一定意味著木槍已刺穿了佛陀的脚。

    當佛陀的腳被刺傷後,產生了極大的苦痛。

    阿難尊者立即趕到佛陀的面前,見到佛陀的脚被木槍刺穿,因悲傷而悶死倒地。

    佛陀便以清水灑在阿難的臉上,阿難於是甦醒,然後起身跪地頂禮佛足,撫摸著佛陀的腳,難過流淚說道:「佛陀曾以這隻脚,走到菩提樹下降魔,也曾上升至三十三天為母說法。世尊乃金剛之身,究竟是何因緣,今日竟被此小木槍所傷?

    佛陀安慰阿難:「好了,你別哭了。世間因緣,輪轉生死,故有此苦患。」

    阿難問佛陀:「您的傷口覺得如何?

    佛陀對阿難說:「你不用擔心。」

    舍利弗尊者帶領諸比丘來到佛前,大家一起跪在地上稽首頂禮佛足,然後起身站在一旁。

    舍利弗問候佛陀:「不知您的傷勢如何?

    佛陀說:「愈來愈痛了。」

    這時僧眾中有許多尚未斷盡煩惱的比丘一見此傷口,皆難過得悲號哭泣,他們哭道:「世尊大慈大悲,無物不濟度。怎麼還會有此痛苦呢?

    佛陀對這些尚未證得三果(阿那含果)及四果(阿羅漢果)的比丘說:「你們都不要再哭泣了。這都是我過去前生久遠累世自造此惡業因緣,如今這些惡業因緣皆已成熟,我自當承受之,無處可逃避。這種現象非父親所造成,亦非母親所作,亦非君王給予,亦非天神上帝的安排,亦非沙門婆羅門所作。一切都是緣自我自己過去久遠前生所造的惡業使然。」

    在場諸漏盡且有六神通的阿羅漢比丘,皆各自默然思惟。

    於是,佛陀說了以前曾說過的偈語:

世人所作行,  或作善惡事;

此行還歸身,  終不朽敗亡。

    當時古印度名醫耆婆聽聞佛陀被木槍所刺傷,難過哭泣地跑到阿闍世王的面前,阿闍世王很好奇問道:「怎麼了?發生甚麼事?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耆婆回答:「因為我聽聞佛陀被木槍刺傷脚。」

    這時的阿闍世王已皈依佛陀,是佛教的忠實人間大護法,他非常敬愛佛陀,因聽聞此語,便從座位上昏厥滾到地上,良久方甦。

    皇宮內外皆驚怖,阿闍世王起身哭泣不止,下令諸臣趕緊備駕趕往佛陀的住所。城內的四姓階級佛教徒得悉這項消息,也都趕去探望佛陀。

    阿闍世王下車後,脫下皇冠,解開配劍,收起寶蓋,步行進入精舍拜見佛陀。

    佛陀以右脇側臥(獅子臥),阿闍世王禮佛以後,以手輕撫佛足,難過地哭泣,並關心世尊的傷痛可有好轉?

    佛陀也祝福阿闍世王平安、長壽、健康,並勉勵他以正法治國,莫行非法。接著佛陀便請阿闍世王就坐。

    阿闍世王問佛:「我曾聽如來說過,佛身金剛,不可毀壞。但不知今日為何被此木槍所刺傷?

    佛陀告訴阿闍世王:「一切有為法,皆為因緣所壞。我身確是金剛之身,非木槍能壞。然而一旦宿世惡業因緣成熟,也會受到傷害。」

    於是世尊隨即說了以下的偈語:  

世人所為作,  各自見其行;

行善得善報,  行惡得惡報。

    佛陀對阿闍世王說:「是故,陛下,應當學習棄惡從善。惡人就是因為不學習正法,以致於愚痴,不辨是非正道。愚痴的人會因為開玩笑、惡作劇而造下輕罪,卻不成想日後未來世當悲號哭泣,承受痛苦。是故,陛下,就算是開玩笑也不可對他人惡作劇傷人,犯下令自己後悔的惡業。」

    阿闍世王交代同行的耆婆趕緊給佛陀治療,耆婆先清佛陀的傷口,敷上藥膏,並以真實語祝願佛陀的傷口趕緊癒合。

    耆婆替佛陀包紮傷口,以手輕撫佛足,啜泣說真實語:「願佛長壽,此傷痛早除。一切眾生,長夜之苦,亦得解脫。」

    耆婆完成醫療之後,即起身禮佛,然後站在一旁。

    佛陀於是為阿闍世王及一切在場的大眾解說四聖諦法。何謂四聖諦?分別是:苦聖諦、苦習()聖諦、苦()盡聖諦、苦()盡道聖諦。以上就是四聖諦。

    當佛陀說完法之後,在場有六十名比丘證得漏盡阿羅漢果,其他一萬一千人,除了阿闍世王以外(因阿闍世王犯下殺父的重惡業,當生無法證得任何的成就),皆得法眼淨(初果)

    阿闍世王於是起身對佛陀辭別:「世尊,因為國內還有很多事等著我處理,我要跟您告辭了。」

    佛陀說:「陛下,請自便。」

    阿闍世王即起身,跪地稽首頂禮佛足,遶三匝後而離去。在場諸眾亦各自禮佛,遶三匝而還。

    到了半夜,有七名天神來參訪佛陀,祂們跪在地上稽首頂禮佛足,遶床一匝而站立。

    第一位天神對佛讚說:「瞿曇沙門,如獅子受傷,能忍苦痛,不對他人訴苦。」

    第二位天神讚說:「瞿曇沙門,如大象受傷,能忍苦痛,不對他人抱怨。」

    第三位天神讚說:「瞿曇沙門,如犎牛,身雖受傷,心不受苦。」

    第四位天神讚說:「瞿曇沙門,如水牛,身雖受傷,心不受苦。」

    第五位天神讚說:「瞿曇沙門,如八臂天王,身雖受傷,能忍苦痛。」

    第六位天神讚說:「瞿曇沙門,如寶馬,身雖受傷,心不受苦。」

    第七位天神讚說:「瞿曇沙門,審諦清淨,心不受苦。」

    第一位天神總結讚說:「沒錯!大家都說的對。佛是人中獅子,是人中象,是人中犎牛,是人中水牛,是人中八臂天王,是人中寶馬,是人中審諦清淨。唯有世尊才有如此成就,身體能忍苦痛,心卻不起煩惱。世尊以智慧而忍受身體的苦,心卻不受苦,不像外道的梵志,已過中年,懈怠荒廢道業,還俗娶妻生子,還期待解脫苦,卻根本就是癡人說夢,不可能得度。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教義與修行方法都是錯的,不能究竟的緣故。

    而如來的正法,清淨究竟,能斷諸愛欲,滅盡一切的苦,解脫涅槃,唯有如此才能超度三界穢海。

    何以如此?因為這些四雙八輩的心意正定,他們都是從四聖諦求取涅槃之故也。」

    天神於是說了以下的偈頌:  

凶獷難降伏,  癡疑無定智;   志荒處野露,  不度生死淵。

定智除凶愚,  調意眾縛解;   志寂無狂惑,  是度生死海。

    當天神說完以上的偈語之後,佛以默然表示認可。

    諸天神見佛陀默然,便知佛陀認可的意思,隨即跪地稽首頂禮佛足,遶佛三匝後,便在原地忽然消失不見。

    到了第二天清晨,佛陀對舍利弗解說為什麼他今天會受傷的宿世因緣:

    在過去無數阿僧祇劫以前,當時有兩隊商賈旅客,這兩隊各有五百名商人。他們在波羅奈國合資,打算到國外做生意。

    他們計畫乘船渡海,裝束都已備齊之後,解繫張帆,便引航渡海而去。

    船隻乘風而行,來到了一座島嶼,島上物樂豐饒,有很多衣被、飲食、床臥、坐具,以及美女,充滿各種雜寶,無物不有。

    第一隊的商賈領隊對眾人說:「我們好不容易渡海來到此寶地,所求已獲,這裡應有盡有,不如我們就在此長住下來吧。」

    第二隊的領隊很有智慧,他以經驗判斷此地一定有詭,於是告訴其隊員:「這裡雖應有盡有,卻不宜久留。」

    當時虛空中,有一位很善良的天女,因慈愍此輩商賈旅客,欲使從心所願,多得財寶,便於空中現身對眾商人說:「這裡雖然應有盡有,但不宜久留。你們趕緊離去。因為再過七天,此地就要被海水給淹沒了。」

    天女說完後便消失不見。

    又有一個魔天女,心懷不軌,她惡意欲使此批商賈客皆命喪於此,客死異鄉,於是於空中現身對大家說:「你們不用急著離去。這裡非常的快樂,也不會有甚麼漲潮。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資源呢?剛才那個天女是胡說八道,她在騙你們的。」說完也消失不見。

    第一隊的領隊於是相信魔天女的話,決定跟他的隊友一起住下來。

    但第二隊的領隊相信第一個善良天女的警告,做完了生意後,趕緊與其隊友整理船隻準備離去。他告訴隊友,不可貪戀此地的五欲之樂,就算七天後沒有漲潮,我們還是應該回故鄉,因為父母妻子家人都在故鄉等候,怎麼可以忘了家人的期待?萬一第一個天女的警告是真的,我們就要全部客死異鄉了。

    結果到了第七天,果然發生漲潮,水淹滿其地。因為第二個領隊未雨綢繆,早有準備,便跟他的隊友順利搭上船。

    第一隊的商人因為沒有準備船隻,又因為第二商隊的船容納不下第一隊的商人,於是第一隊的領隊便與第二隊的領隊開始發生爭船事件。

    第二船的領隊為了護船,便手持武器與第一隊的領隊互擊。第二領隊於船上以長錐刺穿第一領隊的脚背,第一領隊因疼痛便掉到海裡死掉了。

    佛陀說到這裡,對舍利弗解釋:「你知道嗎?當時那名第一商客的領隊就是提婆達兜的前生;那個第二商隊的領隊就是我的前生。

    當時第一商賈客的五百名商人就是今日追隨提婆達兜的五百名弟子的前生;而當時第二商賈客的五百名商眾,則是今天五百名阿羅漢。

    當時第一個前來警告的天女,則是舍利弗的前生;而當時第二個蠱惑大家留下來的魔天女,則是今天滿月比丘的婆羅門弟子。

    佛陀對舍利弗說:「我過去久遠以前曾當商務領隊,因貪財而渡海做生意,與第一名領隊因爭船而以長錐刺穿其脚,令其死亡,因此惡業因緣,令我無數千歲經歷地獄的苦痛折磨;於地獄中經歷無數千歲被長錐所刺的痛苦;然後於無數千歲中墮入畜生道中,被獵人射殺;復於無數千歲在餓鬼道中,爬上鐵錐樹上承受 穿刺之苦。

    今天,我雖已證得如來金剛之身,但仍因以此殘餘些微的惡業,被木槍所刺傷。」

    這時世尊便說了以下的宿緣偈語:

    先世作薩薄  乘船行渡海   兩賈共爭船  以鉾鋑彼脚   以是因緣故  地獄受鋑苦   

    為畜常被射  餓鬼上錐樹   今已成佛道  愍念眾生故   雖得金剛身  不免於木槍   

    因緣終不滅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尊佛  得為三界將   

    阿耨大泉中  自說先世緣    

    最後,佛陀對舍利弗說:「你們看,我已經圓滿了一切的波羅蜜,成就無上菩提,眾惡已斷盡,諸善德普備。但凡諸天龍神、帝王臣民、一切眾生,我皆欲度之,但仍不免須承受此宿世殘餘的惡業果報,更何況是那些愚痴未得道的凡夫俗子呢?是故,舍利弗,當善護身口意,莫犯此三惡業。舍利弗,你們都當如是學習。」

    當佛陀說完以後,舍利弗尊者及在場的大眾,都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原文/

佛說木槍刺脚因緣經第六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竹園精舍。與大比丘僧五百人俱。世尊晨旦。著衣持鉢 。與五百比丘僧及阿難圍遶。共入羅閱祇城乞食。家家遍至。見此里中。有破剛木者 。有一片木長尺二。迸在一邊。於佛前立。佛便心念。此是宿緣。我自作是自當受之 。眾人聞見。皆共聚觀。大眾見之。驚愕失聲。佛復心念今當現償宿緣。使眾人見。 信解殃對。不敢造惡。佛便踊在虛空。去地一刃。木槍逐佛。亦高一刃。於佛前立。 佛復上二刃三刃四刃。乃至七刃。槍亦隨上七刃。世尊復上高一多羅。槍亦高一多羅 。佛復上乃至七多羅。槍亦隨上。立於佛前。佛復上高七里。槍亦高七里。佛復上高 十里。槍亦如是。佛復上高一由延。槍亦隨之。佛復上七由延。槍亦上隨之。佛於空 中。化作青石。厚六由延。縱廣十二由延。佛於上立。槍便穿石。出在佛前立。佛復 於空中。化作水。縱廣十二由延。深六由延。於水上立。槍復過水。於佛前立。佛復 於空中。化作大火。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於焰上立。槍亦過焰。至佛前立。佛 復於空中。化作旋風。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於風上立。槍從傍邊斜來趣佛前立 。佛復上至四天王宮殿中住。槍亦來上至佛前立。佛復上至三十三天上壁方一由延琉 璃石。佛於上立。槍亦來上在佛前立。佛去後。四天王相告曰。佛畏此木槍。槍亦逐 P. 9 不置。皆共僉然不悅。從三十三天化去。至焰天。焰天化去。至兜率。兜率化去。至 涅磨羅他。涅磨羅他化去。至婆羅尼蜜。婆羅尼蜜化去。至梵天。木槍從三十三天。 以次來上。乃至梵天。於佛前立。諸天皆相謂曰。佛畏此槍捨走。然槍逐不置。爾時 世尊。與諸梵天。說自宿緣法。從梵天還。至婆羅尼蜜。婆羅尼蜜下至涅摩羅他。涅 摩羅他下至兜率。兜率下至焰天。焰天下至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下至四天王。四天王 下還至羅閱祇。所過諸天。皆為說宿緣法。槍亦復從上下至羅閱祇。佛亦為羅閱祇人 。說宿緣法。佛與比丘僧。出羅閱祇城。槍亦尋佛後。國人盡逐佛出城。佛問眾人。 汝等欲何至。眾人答曰。欲隨如來看此因緣。佛語眾人。各自還歸。如來自知時節。 阿難問佛。如來何以遣眾人還。佛語阿難。若眾人見我償此緣者。皆當盟死墮地。阿 難便默。世尊即還竹園僧伽藍。自處己房。勅諸比丘。各自還房。各受教還房。阿難 問佛。我當云何。佛語阿難。汝亦還房。阿難即還。佛便心念。是緣我宿自造。必當 償之即取大衣。四疊襞之。還坐本座。佛便展右足。木槍便從足趺上下入。徹過入地 。地深六萬八千由延。過此地至水。水深亦六萬八千由延。過水至火。火高六萬八千 由延。至火乃燋。當爾時。地六反震動。阿難諸比丘。各自心念。今此地動。槍必刺 佛脚也。佛被刺已。苦痛辛痛疼痛斷氣痛。阿難即至佛所。見佛脚槍刺瘡。便悶死倒 地。佛便以水灑阿難。阿難乃起。起已禮佛足。摩拭佛足。嗚佛足涕泣墮淚曰。佛以 是脚。行至樹下降魔。上至三十三天。為母說法。世尊金剛之身。作何因緣。為此小 木所害乃爾。佛語阿難。且止勿憂涕泣。世間因緣。輪轉生死。有是苦患。阿難問佛 。今者瘡痛增損何如。佛語阿難。漸漸有降。舍利弗將諸比丘僧。來詣佛所。稽首佛 足。禮已一面住。舍利弗問佛。不審瘡痛增損云何。佛報舍利弗。瘡痛漸漸有損。爾 時比丘眾中。漏未盡者。見此瘡。皆悲喚號泣曰。世尊大悲。無物不濟。而云何有此 痛緣也。佛語此等比丘。且止莫涕。我乃先世自造此緣。要當受之。無可逃避處。此 對亦非父作。亦非母作。亦非王作。亦非天作。亦非沙門婆羅門所作。本我自造。今 自受之。諸漏盡神通者。各自默然思惟。佛往日曾所說偈曰  世人所作行  或作善惡事   此行還歸身  終不朽敗亡    耆婆聞佛為木槍所刺。涕泣至阿闍世王所。阿闍世王曰。卿何以涕泣。耆婆答曰 。我聞佛為木槍刺脚。是以涕耳。阿闍世王。聞此語。便從床上。悶死墮地。良久乃 穌。舉宮內外。咸皆驚怖。王起涕泣。勅諸臣曰。速疾嚴駕。欲至佛所。諸臣受教。 即便嚴駕。白王曰。嚴駕已訖。王即便上車出羅閱祇城。城內四姓宗族。清信士女。 聞佛為木槍所刺。王與弟耆婆。及此人眾。百千圍遶。共至佛所。下車脫冠。解劍退 蓋。步進詣佛。佛右脇側臥。王禮佛已。手捉佛足。摩抆口嗚。自稱國號姓名曰。摩 竭王阿闍世。問訊世尊。瘡痛寧有小損不。佛報阿闍世。當使大王。常得安隱。長壽 無病。王當治以正法。莫行非法。佛便命王使坐。王即就座。王問佛言。我從如來所 聞。佛身金剛。不可毀壞。不審今者何為此木槍所刺耶。佛告王曰。一切諸法。皆為 P. 10 緣對所壞。我身雖是金剛非木槍能壞。宿對所壞。於是世尊。即說頌曰  世人所為作  各自見其行   行善得善報  行惡得惡報    是故大王。當學捨惡從善。惡騃不學問。未識真道者。戲笑輕作罪。後當號泣受 。是故大王。不可以戲笑作罪。王當學如是。王語耆婆。汝合好藥。洗瘡呪治。必令 時差。耆婆曰諾。耆婆即便禮佛洗足。著生肌藥已。復讀止痛呪。耆婆出百千價 用裹佛足。以手摩足。以口嗚之曰。願佛老壽。此患早除。一切眾生。長夜之苦。亦 得解脫。即起禮佛。於一面住。佛於是為阿闍世王一切眾會故。說四諦法。何謂四諦 。苦諦苦習諦苦盡諦苦盡道諦。是為四諦。說是時。六十比丘。得漏盡意解。萬一千 人。得法眼淨。王於是辭曰。國事多故。欲還請辭。佛言。可宜知是時。王即起。稽 首佛足。遶三匝而歸。諸眾亦各禮佛。遶三匝而還。於是暮夜半。有七天人。人人能 出百種音聲。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遶床一匝而立。一天白佛。瞿曇沙門。如師子受 瘡。能忍苦痛。不告他人。一天又曰。瞿曇沙門。如象受瘡。能忍苦痛。不語他人。 一天復曰。瞿曇沙門。如犎牛號時。亦不覺苦痛。一天復曰。瞿曇沙門。如水牛號時 亦不覺痛。一天復曰。瞿曇沙門。如八臂天王受瘡。能忍苦痛。一天復曰。瞿曇沙門 。如寶馬不覺苦痛。一天復曰。瞿曇沙門。審諦清淨。不覺苦痛。第一天曰。佛人中 師子。人中象。人中犎牛。人中水牛。人中八臂天王。人中寶馬。人中審諦清淨。世 尊如此等。能忍苦痛。此輩愚耐痛。世尊以慧耐不如外學梵志。已過中年。懈廢取婦 故望度苦。無由得度。何以故。不能究竟故也。如來法中。清淨究竟。斷諸愛欲。滅 盡涅槃。如此乃度三界穢海也。何以故。是輩心意正定。從四諦求涅槃故也。天於是 以偈頌曰  凶獷難降伏  癡疑無定智   志荒處野露  不度生死淵   定智除凶愚  調意眾縛解   志寂無狂惑  是度生死海    於是天說偈已。佛默然可之。諸天見佛默然知為可意。即稽首佛足。遶三匝已。 忽然化去。至清旦佛語舍利弗。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爾時有兩部賈客。各有五百人 。在波羅奈國。各撰合資財。欲嚴船渡海。裝捒已訖。解繫張帆。便引而去。乘風徑 往。即至寶渚。渚上豐饒。多有衣被飲食。床臥坐具。及妙婇女。種種雜寶。無物不 有。一部賈客主語眾人曰。我等以資財故。勤身苦體。渡海至此。所求已獲。今當住 此。以五樂自娛。第二薩薄。告其部眾。此間雖饒眾寶五樂婇女衣食無乏。不當於此 久住。是時於虛空中。有天女。慈愍此輩賈客。欲使從心所願。多得財寶。無為還歸 。便於空中。語眾賈人曰。此間雖有財寶五樂婇女衣被飲食。不足久住。當早還去。 何以故。却後七日。此地皆當沒水。語訖化去。復有魔天女。意欲使此賈客於此沒盡 。不得還歸。於空中告曰。卿等不足嚴駕欲還去。此間快樂。極可娛樂。此地初無水 P. 11 至。設當有水至此。此之眾寶。飲食衣被。婇女五樂。何由而有。前天所說。水當沒 此。皆是虛妄。不足信之。說已化去。第一薩薄。聞天女語已。勅其部眾。卿等勿復 嚴駕欲得還去。莫信前天所說。此是虛妄耳。此間快樂。五欲無乏。閻浮勤苦。正欲 求此。今已得之。何緣復去。第二薩薄。還告其眾。卿等莫貪五樂於此久住。却後七 日。水當滿此。速疾市買。裝駕治船。前天所說。至誠不虛。設七日無水。猶當治嚴 還去。豈可捨本父母妻子乎。若當却後七日。水不至者。便當於此五樂自娛。然後徐 歸。若水審來如前天所說者。治嚴已竟。去復何難。佛語舍利弗。却後七日。如前天 所言。水滿其地。於時第二薩薄。先已嚴辦。水至之日。所將部眾。即得上船。第一 薩薄。先不治嚴。水至之日。與治嚴者爭船。船主護之。不令得前。便著鎧持杖。共 相格戰。第二薩薄。於船上以鋑(麤官反)鉾鋑。第一薩薄。脚徹過即便命終。佛語舍利 弗。汝知第一薩薄者不。則地婆達兜是。第二薩薄以鉾鋑第一薩薄者。則我身是。爾 時第一賈客眾五百人者。則今地婆達兜五百弟子是。爾時第二賈客五百眾者。則今五 百羅漢是。爾時第一天女者。則舍利弗是。爾時第二天女。則今名滿月比丘婆羅門弟 子是。佛語舍利弗。我往昔作薩薄。貪財分死渡海。與彼爭船。以鋑鉾鋑彼薩薄脚。 以是因緣。無數千歲。經地獄苦。於地獄中。無數千過。為鋑鉾所刺。無數千歲。墮 畜生中。為人所射。無數千歲。在餓鬼中。上鐵錐樹上。今雖得如來金剛之身。以是 餘殃故。今為木槍所刺。爾時世尊。說宿緣偈曰  先世作薩薄  乘船行渡海   兩賈共爭船  以鉾鋑彼脚   以是因緣故  地獄受鋑苦   為畜常被射  餓鬼上錐樹   今已成佛道  愍念眾生故   雖得金剛身  不免於木槍   因緣終不滅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尊佛  得為三界將   阿耨大泉中  自說先世緣    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眾惡已盡。諸善普備。諸天龍神。帝王臣民。一切眾生 。皆欲度之。猶不免此對。況復愚冥未得道者。是故舍利弗。當護身口意。莫犯是三 事舍利弗。汝等當學如是。佛說是已。舍利弗。歡喜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