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與無相的解脫之道,不貪婪於飲食;

有如鳥兒在空中飛翔一般無跡可尋。

093

彼等諸漏盡,亦不貪飲食,

空無相解脫,是彼所行境,

如鳥遊虛空,蹤跡不可得。

註解

當一個人完全棄除那些誘發人類行動的內在與外在的欲望,不貪圖口腹的享受,於內心著重於空和無相的自由思想,他們就像鳥兒在天空飛翔一般無跡可尋。

阿羅漢蹤跡不可得――阿耨樓陀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阿耨樓陀(Anuruddha)尊者。

    一天,阿耨樓陀尊者發現自己的袈裟已經很破爛,正在垃圾堆裡尋找布料,準備縫製新的袈裟。他前三世的妻子,在三十三天界重生為天女的佳麗妮(Jālinī),發現阿耨樓陀尊者正在尋找布料,她決定幫助他。

    於是她拿了三塊天界的布料,十三肘長、四肘寬,她心想:「如果我直接交給他,他肯定不會要的。」她便到尊者尋找布料的垃圾堆,將布匹擺在那裡,只露出一點邊緣,阿耨樓陀尊者尋獲布料後便離去。

    當他正準備縫製袈裟的時候,佛陀與八十名比丘正好回到祇陀園,他們不到寺院歇息,而是直接來到阿耨樓陀的住所,佛陀在屋內正中間坐下,隨行的眾比丘也在一旁坐下。為了縫製袈裟,摩訶迦葉尊者坐在佛陀的右前邊,舍利弗尊者坐左前邊,阿難尊者坐在最前頭,眾比丘正忙著裁剪,佛陀在穿線,目犍連尊者則忙著為他們提供必需品。

    於此同時,天女佳麗妮進入城裡,催促居民為佛陀及眾比丘提供供養及做出布施,她說道:「偉大的舍衛城居民們!尊貴的佛陀及他的眾弟子們正在為阿耨樓陀尊者縫製袈裟,佛陀在八十名弟子的陪同下,已回到了祇陀園,請以米飯及其他食物供養佛陀及眾比丘。」

    在進餐時,目犍連尊者帶回來許多美味可口的食物,可是眾比丘肚子都已經填飽了無法下嚥,因為三十三天的大天王沙卡在屋外場地上劃個大圈圈,讓無數美味的食物在圈圈內不斷的湧現。祇陀園內其他的比丘,對這件事很有意見,「為什麼要用這麼多的食物供養給那極少數的比丘呢?」

    佛陀得知後,在午餐開示時問眾比丘:「比丘們,你們是否認為這些供養都是專門為阿耨樓陀尊者所準備的?」

    「是的,世尊,我們確實是這樣想的。」

    佛陀說:「比丘們,我的弟子阿耨樓陀並沒有這麼做,他是一名已棄除貪念的阿羅漢,他不會浪費時間在供養品上,這些食物是天女佳麗妮,因為感恩而對他做出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