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捨棄那不道德的觀念,出家並領悟那涅槃的真諦。 087偈 應捨棄黑法,智者修白法, 從家來無家,喜獨處不易。 那智者自我淨化,捨棄欲念,不再受到世間的繫縛。 088偈 當求是法樂,捨欲無所有, 智者須清淨,自心諸垢穢。 練習那七菩提分,不再受繫縛,確保通往涅槃。 彼於諸覺支,正心而修習。 遠離諸固執,樂捨諸愛著, 漏盡而光耀,此世證涅槃。 089偈 註解 087偈:有智慧的人應當捨棄一切有害的黑法,修學能發展身心的白法,來出家過無家的生活,雖然獨處但是充滿喜悅。 088偈:有智慧的人,捨棄所有欲念,進一步清淨那顆受污染的心,自我清淨自己內心的各種垢穢。 089偈:有智慧的人,認真的修學能促進解脫的七覺支,努力消除煩惱,令自己不再有所遺漏。在今世,他肯定能憑自己的努力證取涅槃。 智者通過了悟正法而獲得解脫――五百名僧人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為憍薩羅國五百比丘開示的故事。 憍薩羅國的五百名比丘在結束雨安居後,集體來到首都舍衛城的祇陀園參拜佛陀,他們向佛陀頂禮後,恭敬地坐在一旁,向佛陀匯報了他們修行的進度,並要求佛陀為他們開示。 佛陀根據他們的進度,為他們講解了七覺支: 「比丘們,一名比丘應該在生活中,於法處實踐觀照於法念住的七覺支。」 「比丘們,一名比丘如何在生活中,於法處實踐觀照於法念住中的七覺支?」 「比丘們,一名比丘,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存在於內心時,他清楚的知道:『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存在於我的內心。』」 「當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不存在於內心時,他清楚的知道:『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並不存在於我的內心。』」 「他清楚的知道,未生起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將因何因緣而生;他清楚的知道,如何完善的進行併發展已生起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他就這樣在生活中,於法處實踐觀照於自身內部的法念住,或實踐觀照於自身外部的法念住,或實踐觀照於自身內部及外部的法念住。」 「或在生活中觀照於法的緣生,或在生活中觀照於法的緣滅,或在生活中,觀照於法的緣生與緣滅。」 「或以正念正確的理解:『這只不過是法念罷了』。」 「讓這個概念明確的建立在他的意識裡,具備了足夠洞察真理的智慧,和具備足夠的正念,他完全與世隔絕,不再眷戀這世間的一切。」 「比丘們,這是事實,一名比丘在生活中,須要於法處實踐觀照於自身的法念住中的七覺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