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身為人類應多做善事,如在花堆中營造花環。 如從諸花聚,得造眾花鬘, 如是生為人,當作諸善事。 053偈 註解 手藝精湛的巧匠,採集了許多艷麗芳香的花朵,用這些花朵創造了千變萬化的花環;同樣的,那些人降生在這世間的人,也應多樣化的創造賢德的善行。 人類應該盡量締造善業――女長者毗舍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東面的普巴寺院(Pubbārāma)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捐贈普巴園並在園內興建普巴寺院(漢譯:東園寺院)及鹿子母講堂的大慈善家――女長者毗舍佉。 毗舍佉是芭提雅城(Bhaddiyanagara)大善人丹那伽耶(Dhanañcayaseṭṭhi)的女兒,她的母親蘇娜達(Sumanadevi)是舍衛城五大巨富之一孟達卡(Meṇḍaka)的女兒。 當毗舍佉七歲時,佛陀來到芭提雅,孟達卡老人帶著外孫女毗舍佉和五百名同伴一同前去參拜佛陀,聽了佛陀的開示後,毗舍佉和她的爺爺及五百名同伴,一起證得初果。 當毗舍佉到了適婚的年齡,她嫁給了普納(Puṇṇavaḍḍhana)――舍衛城大富翁米伽羅(Migāra)的兒子。 一天,當米伽羅在進餐時,一名比丘在他家門外托缽,由於米伽羅是婆羅門教徒,對比丘的托缽完全無動於衷,毗舍佉見到這種情形,便對那位比丘說:「對不起,尊者,我家翁只吃殘羹剩飯,沒有多餘的食物可以布施。」米伽羅聽了很生起,決定將毗舍佉驅逐出家門,毗舍佉堅決不離去,並要求父親根據當時印度的習俗,派八位長老來為她評斷,要他們定奪她是否有罪。當八位長老來到時,米伽羅向他們敘述了原委,長老們一致裁定毗舍佉無罪,這時輪到毗舍佉發威了,她表明了對佛陀的信仰忠貞不二,如果不允許她供養出家比丘,她將離開家裡。米伽羅無可奈何只好答應她。 隔天,佛陀與眾比丘受邀到毗舍佉家裡接受供養,當在供養佛陀的時候,毗舍佉邀請家翁米伽羅一同出席,但是被米伽羅拒絕了。供養過後,毗舍佉再次邀請米伽羅出席佛陀的開示會,米伽羅覺得如果再不出席,那就太沒有禮貌了,於是請示他的婆羅門導師外道老師尼甘達(Nigaṇṭha)。尼甘達不准他出席佛陀的開示會,只允許他在窗外旁聽,聆聽了佛陀的開示後,米伽羅證得了初果,他對佛陀與媳婦都非常的感激,他發誓今後對待毗舍佉將同對待母親一樣,毗舍佉從此被人尊稱為米伽羅媽媽(Migāramata,漢譯:鹿母)。毗舍佉生了十個兒子和十個女兒,這些子女又為她生了很多的孫子。 毗舍佉擁有一件由多種珍貴的寶石做成的巨大披肩,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物,是父親送給她的嫁妝。一天,毗舍佉與隨從到祇陀園禮拜佛陀,她認為禮佛時,佩戴名貴飾物是很不禮貌的,於是便脫下來用領巾包好,交由隨從保管,隨從一時大意將它遺留在寺院裡。毗舍佉發現飾物遺留在寺院裡時,她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品德高尚的出家人不會起貪念,加上有阿難尊者負責保管失物,更是令她放心,於是對隨從說:「到寺院取回我的飾物,如果已經被阿難尊者發現並加以保管時,就不用帶回來了,就以它布施給僧團。」可是,阿難尊者堅決不願意接受她的布施,於是毗舍佉決定把飾物賣掉,把所得的款項捐助寺院。可是那件飾物太貴重了,沒有人出得起價錢,於是毗舍佉便以九億零一個拉卡爾(古印度的貨幣單位)買回那件飾物。她用這筆錢在城東,米伽羅家族擁有的一大片土地上,興建了一座寺院和一座講堂,就是那舉世聞名的普巴寺院和鹿母講堂。佛陀輪流在祇陀園精舍和普巴寺院居住,佛陀很多經典都是在鹿母講堂開講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