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智者以勤奮、不放逸、無憂攀登高峰; 俯視山底陷於苦境的人群。 028偈 智者以無逸,除逸則無憂, 聖賢登慧閣,觀愚者多憂, 如登於高山,俯視地上物。 註解 有智慧的人,經常保持正念,通過正念,他去除怠惰等放逸行為,攀登智慧的高閣,一旦到達高峰,他以無欲的雙眼巡視悲哀的群眾,由於不執著與無欲,他猶如站在高山頂上,俯視山河大地。 以無欲的眼光俯視世界――摩訶迦葉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摩訶迦葉(MahāKassapa)尊者。 佛陀覺悟初期,獨自一人居住在王舍城外的毗婆離窟(Pipphaliguhā)時,他經常一個人步行到王舍城裡托缽,然後回山洞進食。用膳後,他進入禪定,於禪定中他以天眼神通巡視各界眾生――水裡的、地上的、山上的所有一切地方,觀察那些放逸與不放逸者,觀察那些即將要誕生或者即將逝世者,觀察世間已是佛陀的例行生活。 一天,佛陀在祇陀園精舍,進入大禪定中,他以天眼神通觀察世間,他觀察到他的弟子摩訶迦葉正處於突破自己,進入阿羅漢的境界,他正在苦苦的思惟於有關生死輪迴的課題。佛陀馬上運用神通,發出一道金光,將自己的影相顯現在摩訶迦葉尊者面前,對摩訶迦葉開示道:「生物體生死的知識你還未徹底了解,生物體從一個生界轉到另一個生界,並在父母不知不覺中,在母親的懷裡獲得新生,而這知識不容易被了解,因為它已經超越了你的知識範圍。迦葉啊!你的知識範圍太小了,唯有在如來的知識領域裡,才能清楚的知道和看到它們的整體――生物體的生死與輪迴。」 摩訶迦葉尊者在佛陀的指導下,當下證得阿羅漢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