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不放逸與勤奮是涅槃之道。那放逸之人邁向死徑。 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 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 021偈 智者,欣慕聖者之境界,喜悅於不放逸。 智者深知此,所行不放逸。 不放逸得樂,喜悅於聖境。 022偈 智者堅忍穩重地修習禪定,終獲得無上的安穩與涅槃。 023偈 智者常堅忍,勇猛修禪定。 解脫得安穩,證無上涅槃。 註解 021偈:不死並非指肉體不死的那種物質狀況。當一個人完全領悟一切經歷的過程時,他已解脫持繼續生存的束縛。那些沒有領悟能力的人,雖然肉體上他們還活著,卻有如死人一般。 022偈:真正的智者,能領悟到不放逸的重要性。他們喜悅於不放逸、他們更樂意於追尋不放逸,因為這是超凡的境界。 023偈:堅持修習禪定的智者,以堅強、容忍、不懈怠、精進的心態,解脫一切束縛,直抵涅槃。 獲得自由不是件容易的事――王妃沙瑪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高賞比城的拘西塔寺院(Ghositārāma)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王妃沙瑪(Sāmāvati),瓦薩國(Vamsa)國王優提納(Udayana)最寵愛的妃子。 在巴達瓦提(Bhaddavati)城裡,住著一名財主名叫巴達(Bhaddavatiya),他與另一位財主霍薩伽(Ghosaka)是好朋友,但是他們兩人從來未曾謀面,只通過僕人的傳達和書信往來。霍薩伽是從傳聞中知道巴達擁有巨大的財富,但從不吝嗇且樂善好施,於是便萌生和他結交的念頭。 不久後,發生了一場瘟疫,巴達家首當其衝,家裡的蒼蠅、蟑螂、老鼠接二連三的死亡,接著是牛羊等家畜,後來連男女僕人也不能倖免,只剩下財主巴達和他的妻子及一名小女兒。於是,他萌生了投奔霍薩伽的念頭,夫妻三人便往高賞比城走去,沿途缺糧少水,經歷了千辛萬苦才抵達高賞比城。 到了高賞比城,他們三人已是筋疲力盡。他們聽說城裡有位大善人開設賑災場,天天都為路過的難民提供膳食,於是財主巴達便吩咐女兒前去,乞討一些糧食和食水,吃飽後有了精力,才能去拜訪霍薩伽。 女兒放下了自尊心,乞討了三份食物回來,財主巴達卻放不下嚴重的自尊,拒絕進食,他感嘆的說道:「雖然災難降臨在我這顯赫的家庭,但是這樣的食物我怎樣也吃不下,妳們吃吧!不要管我了。」 過了一段時間,或許是忍受不了饑餓的折磨,他將那些冷菜冷飯一掃而空。由於連日來旅途勞頓,加上年老力衰,又餓了很長的時間,財主巴達見不到隔天的太陽,於半夜就死去了,母女倆傷心的痛哭、哀嚎。 第二天,小女兒又到賑災場去要了兩份食物,母親在她苦苦的哀求下,才把食物給吃了,當晚母親也去世了。這小女孩頓時成為孤苦零丁的孤兒,她傷心的痛哭、哀嚎,把父母親草草的安葬了。 隔天,她忍受不住饑餓的煎熬,哭喪著臉到賑災場排隊領取食物。 這賑災場是財主霍薩伽設立的,由他的管家米達(Mitta)負責打理,他對巴達的小女兒說:「小姑娘!前天妳排了三次隊,要了三份食物,昨天妳排了兩次隊,要了兩份食物,今天妳要了一份食物就想離開,妳不會是在浪費食物吧?」 這是多大的屈辱啊!這位來自富裕家庭,有教養的小女孩,忍不住悲痛,頓時大哭起來,嗚咽的回答說:「前天我們有三個人,昨天還有兩個,今天只剩下我一人了。」 米達趕緊安慰她,並問她是什麼一回事,小姑娘把自己的經歷,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米達。 米達聽完小姑娘的陳述後,感動的掉下了眼淚,他對巴達的小女兒說:「小姑娘,別擔心,妳既然是財主巴達的女兒,從今天起,我收養妳,我會把妳當作親生的女兒一樣看待。」於是,他親吻了小姑娘的頭,帶她回到家中,收她為義女,替她改了個名字,叫沙瑪瓦蒂(Samavati)。 賑災場天天都要接待來自各地喧鬧的難民,異常的吵雜,聲浪震耳,沙瑪瓦蒂向義父建議,在賑災場的周圍,圍上一道欄桿,留下兩道門,作為進出口,難民被阻隔在場地外,排隊逐一進場,領取食物後,從另一道門離開,這麼一來,賑災場的秩序井然有序,再也聽不見喧囂的吵雜聲了。 財主霍薩伽早已習慣聽到賑災場傳來的吵雜聲,最近幾天感覺很奇怪,外頭是一片寧靜,難道是賑災場歇業了?他把管家米達叫來問明原由,米達將加設圍欄的事告訴了他。 財主霍薩伽:「既然這個辦法可行,為什麼你不早點實行呢?」 米達回答:「我當時還不會,這是我女兒教我的好辦法。」 「你女兒?我從來沒聽說過你有女兒。」 「是最近剛收養的義女。」 米達將財主巴達遭受瘟疫蹂躪,全家遇難,只剩下這個小女兒,以及他如何收養這個小女孩的過程與細節,詳詳細細的告訴了財主霍薩伽。 財主霍薩伽興奮的說:「那是我好朋友巴達的女兒,天見可憐,她總算還活了下來。」他吩咐米達把沙瑪瓦蒂帶來,從此以後,沙瑪瓦蒂就有了兩個義父。財主霍薩伽待沙瑪瓦蒂猶如自己親生的女兒,單單伺候她的隨員就多達五百人,從此沙瑪瓦蒂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天,城市舉行常年的淨水節,在這個節日裡,平日不隨便出門的各貴族婦女,都赤著腳到河裡沐浴,洗淨一身的霉運,迎接新的開始,國王也為人民開放王宮的御河,與臣民共同享受節日的喜慶。 長得亭亭玉立的沙瑪瓦蒂也不例外,她在侍女陪隨下,來到皇宮在御河裡沐浴。國王優提納見到沙瑪瓦蒂,頓時為她的美色所傾倒,主動上前搭訕,親自帶領她遊遍王宮各個角落。沙瑪瓦蒂的學識、儀態、談吐,深深的吸引了國王,最後納她為王妃,成為國王最寵信的妃子。 在沙瑪瓦蒂入宮之前,國王已納了瑪甘(Māgaṇḍiya)為妃子,這位瑪甘就是曾經要父親去向佛陀提親,而被佛陀拒絕的女子。她發現沙瑪瓦蒂是一名虔誠的佛陀教徒時,她把對佛陀的怨恨,轉嫁到沙瑪瓦蒂身上,向她進行了一系列的誣陷作為報復佛陀。國王是個明事理的人,對那些沒有事實根據的誣陷毫不理會,繼續寵幸沙瑪瓦蒂。 國王知道沙瑪瓦蒂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便通過沙瑪瓦蒂要求佛陀到宮中接受供養,並為自己、大臣、隨護、宮女們講經說法,王宮裡漸漸組成了一支佛學會。 瑪甘的報復計劃升級了,他把毒蛇塞進國王常用的西達琴裡,國王在演奏時,那條蛇爬了出來,險些要了國王的命,國王以為是沙瑪瓦蒂想謀害他,拔箭向沙瑪瓦蒂射去,可是沒射中,國王及時覺察到自己的衝動,險些中了別人的圈套。 瑪甘變本加厲,慫恿自己的叔叔到王宮,把沙瑪瓦蒂居住的寢宮放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當時沙瑪與宮女們,正在進入甚深的禪定中,結果全部都葬身於火海。 國王心知肚明,知道是瑪甘的傑作,但他不露聲色,還裝作對她非常信任的樣子,並對她說要賜封她的家人和所有的親戚,當瑪甘的家人和親戚興高采烈的來到宮中,國王一聲令下,逮捕了所有的人,包括瑪甘在內,隨即將他們一一處死。 佛陀得知這件事時,對眾人開示道:「那些持有正念的人不會死亡;而那些不約束自己的人活著與死沒有兩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