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禍、自毀的事易行,善與利益的事難做

163

不善事易作,然無益於己,

善與利益事,實為極難行。

註解

那些能令自己受到傷害的惡行,極容易做;那些有益於自己和正義的行為,卻非常難實行。

為自己行善難――僧團分裂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摩揭陀國的竹林精舍寺院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促使僧團分裂的提婆達多。

    有一回佛陀在迦蘭陀竹園講經開示時,提婆達多前來向他提議,既然佛陀已經年邁,僧團該由他來接管。佛陀拒絕了他,還譴責他,稱呼他為唾棄者(任何人都可以向他吐唾液),從那時起,提婆達多對佛陀懷恨在心,他甚至三次試圖謀殺佛陀,但不成功。後來,他改變策略,他向佛陀提出出家比丘一生都得遵守的五條戒律:

一、比丘應該居住在樹林裡。

二、比丘只能靠托缽得來的食物過活。

三、比丘只能穿從廢物堆裡揀回來的碎布縫製而成的袈裟。

四、比丘得在樹下住宿。

五、比丘不可食魚和肉。

    佛陀並不反對這些戒條,也不反對那些願意遵守的比丘,但是,佛陀考慮了各種問題,他不準備讓僧團全體成員都遵守這些戒條。

    提婆達多自稱他所訂立的戒條,比原有佛陀制定的更好,他也獲得僧團部份成員的支持。佛陀問提婆達多,是否想挑撥僧團眾人,令僧團分裂。提婆達多坦然的承認了,佛陀警告他,這是嚴重的罪行,可是提婆達多當作耳邊風。

    過後,提婆達多在托缽時遇見阿難尊者,他對阿難尊者說:「阿難,從今天起,我將個別遵守齋戒日,並執行自己的任務,不再參與佛陀和他的僧團。」阿難尊者向佛陀匯報了這一切。

    聽了阿難尊者的匯報後,佛陀尋思道:「提婆達多犯下了極嚴重的罪行,這將使他墮入無間地獄。對賢德者來說,善事易行惡難為;對邪惡者來說是惡事易行善難為,在人的一生中確實很容易的就做些壞事,但是要做善事卻不是那麼容易。」

    在齋戒日當天,提婆達多率領了五百名支持他改革的比丘,脫離僧團,到迦耶昔薩另立門戶。這時,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諄者這兩位上座弟子追了上去,在他們向叛變的比丘們開導後,大多數人都覺悟到自己的錯誤,跟隨兩大弟子回到佛陀身邊,少數人仍跟隨提婆達多,不願回到佛陀的僧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