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 汲 營 營 
 

 

本經是佛陀告訴弟子,世人為了活口,終日瞎忙,汲汲營營於名利,追逐五欲享樂,孰不知轉眼間無常將至,到頭來一場空。這樣的行逕,又與那些終日只為尋找食物與求生存的動物有何不同?換言之,人活在世上,一定還有更高層次的目的值得我們去尋找與追求。

選譯自《法句譬喻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4/10/8八關齋戒日(月全食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這是佛陀住在古印度羅閱竹林園時發生的事。

    當時,佛陀與諸弟子入城接受在家人的邀請供養,當世尊說法完畢以後,在約莫下午三到五點的時候走出城。

    當佛陀一行人在回程的路上,正好遇到一個牧牛人驅趕著一大群牛回到城內,這些牛因為吃飽喝足,開心地跳騰,秩序雜亂,彼此觝觸玩樂。

    見到此情此景,於是世尊便說了以下的偈言: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猶然,
亦養命去。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貯聚財產,  無不衰喪。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壽之消盡,  如井水枯。」

    當佛陀回到竹林精舍,洗過腳,坐定後,阿難尊者立即上前,跪地稽首頂禮問:「世尊!剛剛回來的路上,您說的三則偈語,請問是什麼意思呢?可否請您為我們開示?

    佛陀對阿難尊者說:「你剛剛有沒有看到有一個牧牛人正驅趕著群牛?」

    「我看到了。」

    佛陀說:「這名屠牛的牧牛人,他原本有千頭牛隻,他日日遣人出城牧牛,尋找肥沃的水草養令牛群肥大,目的是等有一天他將挑選肥壯的牛牽來宰殺。如今,被他殺死的牛隻早已過半,今天下午我們遇見的那些剩餘的牛都還不知自己死期將至,還在因為吃飽喝足開心地彼此碰撞牴觸玩樂,我是因為悲憫牠們的愚痴才說出那些偈語。」

    佛陀最後很感嘆地說:「其實,我悲憫的又何止是那些牛呢?世人也是如此啊。世人總是執著有一個真正的『我』,而不知『無常』、『苦』、『無我』的真理,貪愛美食,貪享五欲,養育其身,只貪圖眼前一時的稱心快意,孰不知在醉生夢死的隔日無常便來臨,終日渾渾噩噩,從這個角度來看,世人與這些動物又有何區別呢?」 

    當時在座中有貪圖居士供養的二百名比丘,因為聽到世尊的這番開示,因而警醒,進而鞭策自己,精進修行,終於修得六大神通,證得了阿羅漢。

回上一頁

回首頁

原文/

昔佛在羅閱祇竹園中,與諸弟子入城受請,
說法畢訖,晡時出城。
道逢一人驅大群牛放還入城,肥飽跳騰轉相觝觸。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猶然,
亦養命去。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貯聚財產,  無不衰喪。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壽之消盡,  如[-+][/]水。」
佛到竹林洗足卻坐,阿難即前稽首問言:
「世尊!向者道中說此三偈,
不審其義?願蒙開化。」佛告阿難:「汝見有人驅放群牛不?」
「唯然見之。」佛告阿難:「此屠家群牛,本有千頭,
屠兒日日遣人出城,求好水草養令肥長,
擇取肥者日牽殺之。殺之死者過半,
而餘者不覺,方相觝觸跳騰鳴吼,
傷其無智故說偈耳。」佛語阿難:「何但此牛?世人亦爾。
計於吾我不知非常,饕餮五欲養育其身,
快心極意更相殘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曚曚不覺,
何異於此也?」 時坐中有貪養比丘二百人,
聞法自勵,逮六神通,得阿羅漢。眾坐悲喜,
為佛作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