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死不犯戒

    日本有一部很暢銷的恐怖小說-屍鬼,被改編成動畫及漫畫,故事中的屍鬼就是傳說中的吸血鬼,大肆侵略日本的一處鄉下村落,許多村民遭到攻擊後也都變成了屍鬼,這些屍鬼為求繼續生存,不惜再吸食其他村民的血而活命。

    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小律的護士,也遭到攻擊,但她變成屍鬼後卻堅持不吸人血,他的同伴不解她何以如此堅持。她說她當初之所以會選擇當護士,正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工作能救活人,能帶給人健康與希望,同時也帶給自己極大的喜樂與成就感,她以此深感自豪。如果說,現在變成屍鬼,要靠吸人血才能保住自己的命,那麼她的存在就意味著別人必須死亡,那她情願選擇死亡。因為,她不要變成自己所討厭的人。結果,這位小律護士在極度的飢餓與痛苦中再度死去。

    雖然這只是一篇虛構的小說,但故事中的小律護士卻帶給我很深的感動與省思,因為「善」與「惡」只在我們的一念之中,我們是可以選擇的,這也是修行的意義,誰說佛教的「業力」是宿命論呢?

    本篇是佛陀闡釋持戒應有的態度,經中的甲比丘寧可捨身而護戒,雖生前來不及見到佛即喪命,卻如與佛同在。而乙比丘卻自作聰明,覺得命比戒來得重要,結果就算人在佛前,卻仍是見不到佛。

    所以,我們應護戒如佛在,以戒為師。

 

選譯自北傳《法句譬喻經》護戒品第二

喬正一譯於西元2010/12/24


回上一頁 

回首頁

過去,佛陀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桓精舍裡,為諸天神及人類宣演經法。

當時,羅閱祇國有二位新學比丘,想要來拜見佛陀。 

他們二人千里迢迢趕來見佛,途中路經一處荒野,該處渺無人煙,由於天氣酷熱,以致於泉水都乾涸枯竭,他們疲累交加,又餓又渴,虛脫到幾乎不能呼吸,他們發現幾近乾涸的湖泊,尚有些許未蒸發的餘水,但是水中卻有肉眼可見的細蟲在飄游,不能生飲。

他們二人相互對望,其中某甲比丘感嘆道:「我們今日從遠地來,欲見佛陀,可惜沒有這個福份,我們恐怕都會渴死在這裡。」

另一某乙比丘卻不同意道:「性命重要,沒了命,什麼都別談,我們先喝了水保住命,繼續前進,這樣我們就能見到佛,其餘等以後再說吧。」

某甲比丘卻堅持道:「佛之明戒,仁慈為首,若殺生而保住自己性命,那麼就算是見到了佛,又有何益?我寧可因守戒而死,也絕不犯戒而苟活。」

某乙比丘覺得甲比丘太過迂腐,也太固執,不懂權變,也就不管甲比丘的死活,逕自暢飲有蟲的泉水,接著起身獨自上路。

甲比丘因未飲水而渴死於半路,但他卻因堅守淨戒,以此功德死後立即重生於欲界第二忉利天上。 

甲比丘當了天神的第一件事,便是思惟自己是如何生天。他發現自己是因持戒不犯,故而生天。於是他更加深信淨戒能招福報,故而持香花下凡,以神通快速地來到佛前,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後,然後恭敬的站在一旁。

乙比丘雖喝了有蟲水而保住了命,但因身體虛弱,加上路途疲頓,經過了數日才抵達。

乙比丘見到了佛陀,便稽首佛足,禮畢後向佛陀哭訴甲比丘不幸的遭遇。

佛陀等乙比丘說完後便以手指著身旁的天神說道:「站在我身旁的這位天神,就是你的同伴,他因堅守戒律而生天,他以神通比你先到。」 

佛陀接著說:「你雖然見到了我,但不奉我所制的戒律,就算是見到我也等於沒見到。反之,若能奉行經戒,則此人雖離我有萬里之遠,卻等於在我的眼前。」 

於是,世尊接著說出以下的偈言: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  雖困不耶。」

    上開偈語的大意是說,若能多聞佛法,並信受奉行,且持戒清淨,那麼此人必將於今生及來世都能榮享美名,他能所願皆得。反之,雖博學卻寡聞,不能依法奉行,持戒不全,那麼此人必將於今生及來世承受痛苦,他心中所願也無法實現。學習有兩種意義,一是常親近善知識,並多聽聞正法,二是進而深解其義,並依法奉行。如此,就算是身逢困厄,也不能阻擋此人。

乙比丘聽聞上開偈語,心裡非常的慚愧並懊悔,他對佛陀頂禮,並懺悔及反省自己的行為。 

而甲比丘所轉生的天神,聽到上開偈語後,也心意欣悅,獲得法眼,證出果。

在場所有的天神及人類,莫不依法奉行。

回上一頁 

回首頁

寧死不犯戒

法句譬喻經護戒品第二
昔佛在舍衛國祇桓精舍,
為諸天人宣演經法。時羅閱祇國有二新學比丘,欲往見佛。
二國中間曠無人民,于時旱熱泉水枯竭,
二人飢渴熱暍呼吸,故泉之中有升餘水,
而有細蟲不可得飲。二人相對曰:
「故從遠來欲望見佛,不圖今日沒命於此也。」一人言曰:
「且當飲水以濟吾命,進前見佛,焉知其餘也。」
一人答曰:「佛之明戒,仁慈為首,殘生自活見佛無益;
寧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也。」
一人即起極意快飲,於是進路。一人不飲遂致殞命,
即生第二忉利天上,思惟自省即識宿命持戒不犯,
今來生此。信哉福報其不遠矣。
即持華香下到佛所,為佛作禮卻住一面。
其飲水者道路疲頓經日乃達,見佛神德至尊巍巍,
稽首禮畢涕泣自陳:「我伴一人於彼命終,感其不達,
願佛知之。」佛言:「吾已明矣。」佛以手指曰:
「今此天人則汝伴也,全戒生天又先至矣。」
於是世尊披胸示之。「汝觀我形,不奉我戒,
雖云見我,我不見汝也;去我萬里奉行經戒,
此人則為在我目前。」 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學而多聞,  持戒不失,  兩世見譽,
所願者得;  學而寡聞,  持戒不完,
兩世受痛,  喪其本願。  夫學有二,
常親多聞,  安諦解義,  雖困不耶。」
於是比丘聞偈慚怖,稽首悔過嘿思所行。
天人聞偈心意欣悅,逮得法眼,
天人眾會莫不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