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釋墮入畜生道

 

 

 

 

轉禍為福

帝釋墮入畜生

 

日本大文豪三島由紀夫寫過一本小說,名叫「天人五衰」,這個書名是出自佛經的典故。所謂「天人五衰」就是指天界中的天神並不是傳說中的天壽無疆或永生不死。他們也受限於無常之法,在天壽將盡之際,會先出現五種衰敗的徵兆,分別是:一者頭上所戴的花冠已自行枯萎,二者身上所穿的天衣竟沾染塵垢,三者腋下開始流汗,四者於自己的寶座開始坐不安穩,五者平時服侍自己的天女開始一一離棄。

本經的重點是說天神會死亡,且死後仍有下墮三惡道的危險,唯有皈依佛法僧,成就初果,才是脫免三惡道的正途。一如統領諸神的帝釋天王能在死前火速皈依三寶,故而轉禍為福,免去驢胎之苦,重返天帝之身。

 

選譯自北傳《法句譬喻經》卷一無常品第一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三月五日星期六

 

在過去佛陀尚在人間的時代,天界統領諸神的天王帝釋因福報已耗盡,突然大限已至,在他將死之前,會出現五種不吉祥的徵兆,分別是:一、平時身上散發的光華漸漸滅失,一如油燈即將耗盡;二者頭上戴的花一一枯萎;三者、心情煩躁不安,無法安樂的坐在平時的寶座上;四者、兩腋下開始流出臭汗;五者、塵土竟然會沾著天衣。

帝釋天王自知來日不多,且即將投生到人間一戶做陶器的人家所養的母驢胎中。

他非常的害怕,極度的憂慮煩惱,一直思考著三界宇宙中究竟有誰能幫他度過此厄,他發現除了佛陀以外,沒有任何人能救他。

於是,趁自己的神力尚未消失之前,立即飛奔至佛前求援。

當時佛陀正在人間古印度的耆闍崛山石室中坐禪,並進入一種名為「普濟三昧」的禪定。

帝釋天主見到了佛,立即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佛足,非常虔誠的宣誓皈依佛、法、聖眾。

就在他尚未起身之前,便死亡了,瞬間便投生至母驢胎中。

奇怪的是,母驢卻異常煩躁不安,四處走跳,以致主人家中許多重要的陶器都給摔壞了。

陶器主人一怒之下便狠狠地毆打母驢,因傷了驢胎導致流產。

就這樣,帝釋天王因禍得福又回復了原來的身份,甚至身上的光華比以前更明亮,頭上的花也更鮮豔。

這時,佛陀出定,早已知悉一切,便稱讚道:「善哉啊,天帝!你能在臨死之前皈依三尊,使得你本應墮入畜生的惡業已結束,不會再承受畜生之苦。」

這時,世尊便誦出以下的偈語:

「所行非常,謂興衰法,  

夫生輒死,此滅為樂。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

一切要壞,人命亦然。」

上開偈語的大意是說,凡一切有為法,皆屬無常,不論榮辱勝敗,富貴貧賤,都是暫時的現象,絕非永恆不變。凡有生就一定有死,唯有寂靜涅槃才是漫長輪迴的最終歸宿。就像你本來要投生的那戶做陶器的家,和泥製作出來的陶器,不論有多美觀,終究有破碎敗壞的一天,生命也是如此啊!

  帝釋天王聽聞上開偈語,已明白無常的真理,並洞悉罪福之變及榮辱興衰之本,便一心正向解脫,趨向涅槃,因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而證初果。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無常品第一
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
自知命盡當下生世間,在陶作家受驢胞胎。
何謂五德?一者身上光滅,二者頭上華萎,三者不樂本坐,
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塵土著身。
以此五事自知福盡,甚大愁憂。自念三界之中,
濟人苦厄唯有佛耳,於是奔馳往到佛所。
時佛在耆闍崛山石室中,坐禪入普濟三昧。天帝見佛,
稽首作禮伏地,至心三自歸命佛法聖眾,
未起之間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驢母腹中作子。
時驢自解走瓦坏間破壞坏器,其主打之,
尋時傷胎,其神即還入故身中,
五德還備復為天帝。佛三昧覺,讚言:「善哉天帝!
能於殞命之際歸命三尊,罪對已畢,不更勤苦。」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所行非常,  謂興衰法,  夫生輒死,
此滅為樂。  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
一切要壞,  人命亦然。」
帝釋聞偈,知無常之要,達罪福之變,
解興衰之本,遵寂滅之行,歡喜奉受得須陀洹道。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