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不檢舉犯重罪的比丘

PAcittiya 64.Sv. 5, pAcittiya 64, 1; Vin.IV, p127.

  Yo pana bhikkhu bhikkhussa jAnaM duTThullaM ApattiM paTicchAdeyya, pAcittiyan ti.

 

    若有比丘知道而不檢舉比丘犯重罪1,犯懺悔。

因緣

  佛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優陀比丘犯「故意出精」2,告訴同住的比丘,請他不要說出去。

犯相

1.對象:犯重罪的比丘

2.方式:不舉罪

無犯

1.如果說了(1) 會使僧團產生糾紛

          (2) 破壞僧團和合

          (3) 會妨礙生命和梵行。  

  所以不說。

2.沒有如法的比丘在而不說。

3.用其它方式使別人知道。

4.比丘精神失常。

備註

 

五分律:若比丘知比丘犯粗罪,覆藏過一宿,波逸提。

僧祇律:若比丘知比丘粗罪,覆藏者,波夜提。

四分律:若比丘知比丘犯粗罪,覆藏者,波逸提。

十誦律:若比丘知他比丘粗罪,覆藏,乃至一宿,波夜提。

根有律:若複苾芻知他苾芻粗惡罪,覆藏者,波逸底迦。

I. B. Horner:Whatever monk should knowingly conceal a monk’s very bad offence, there is an offence of expiation.

注釋:

 1.duTThullaM,重罪。〈語詞解釋〉128頁解釋為「四驅擯、十三僧殘」。

 2.僧殘一「故意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