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35.吃飽後再吃東西
注釋: 1.bhuttAvI pavArito(食用-滿足):吃飽。〈語詞解釋〉82頁對「吃飽」所下的定義是:比丘被見到「坐在位子上,侍者取來食物,(比丘)因吃飽而拒絕了」。 2.〈語詞解釋〉82頁: 「硬食」(khAdanIya) ──除了五種軟食、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外的一切食物。 「軟食」(bhojanIya)──飯、粥、麥、魚、肉。 由解釋中可知,bhojanIya即軟食,khAdanIya即硬食(軟食以外的食物) 3.〈因緣〉82頁:某日比丘們帶食物給一位生病的比丘,但生病的比丘沒有吃完,其它比丘由於世尊規定「吃飽後不能再吃東西」,所以就把病比丘吃不完的食物丟掉。世尊知道後告訴比丘們,東西吃不完的比丘應該將食物分配給其它比丘說:「我不需要這些食物了」。 4.yAmakAlikaM、sattAhakAlikaM、yAvajIvikaM,這三種都是指用來治病的藥,分述如下: (1) yAmakAlikaM(yAma kAlikaM): 晚上。即在可以吃東西的時間外──特別允許食用的食物。懺悔三十七「過午食」規定,比丘中午過後不能吃東西,所以將yAma kAlikaM譯為「非時食」或「非時藥」。 《大品》〈藥犍度〉246頁記載,佛陀沿用婆羅門的規定,也准許比丘們飲用「非時漿」──即「非時藥」,其中包括八種果汁: 1.ambapAnaM:芒果汁。 2.jambupAnaM:蓮霧汁 3.cocapAnaM:椰子汁。 4.mocapAnaM:香蕉汁。 5.madhupAnaM:蜂蜜汁。 6.muddikApAnaM:葡萄汁。 7.sAlukapAnaM:蓮藕汁。 8.phArusakapAnaM:三色花(樹)汁。 (2) sattAhakAlikaM(satta aha kAlikaM):七天的時間。指可以存放七天的藥:酥油、奶油、油、蜂蜜、糖漿。見捨懺二十三。 (3) yAvajIvikaM(yAva jIvikaM): 限於活著的時候,指一生中都可以吃的藥。《大品》〈藥犍度〉201頁記載,有一些比丘生了病,必須用到植物的根部,世尊允許比丘食用,並說:「接受了這些藥後,一直到命終,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食用,如果沒有需要而食用,是惡作」。除上述植物根部,還有七個種類,列舉如下: 1.mUlabhesajja:根藥。 2.kasavabhesajja:澀藥。 3.paNNabhesajja:葉藥。 4.phalabhesajja:果藥。 5.jatubhesajja:樹脂藥。 6.loNabhesajja:鹽藥。 7.cuNNabhesajja:粉藥。 8.aJjanabhesajja:塗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