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辱駡
PAcittiya
2.(Sv.5,
pAcittiya 2, 1 2;
Vin.IV, p6.)
OmasavAde
pAcittiyan ti.
辱駡1,犯懺悔。 |
因緣 |
佛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六比丘和其它比丘起爭執,便辱駡他們,從血統、家庭、行業乃至對方所說過的話都罵。 |
犯相 |
1.對象:比丘
2.方式:辱駡
3.動機:侮辱2
|
無犯 |
1.為了教導別人而說出罵人的語詞。
2.比丘精神失常。 |
備註 |
五分律:若比丘毀呰比丘,波逸提。
僧祇律:若比丘種類形相語,波夜提。
四分律:若比丘種類毀呰語者,波逸提。
十誦律:若比丘毀訾語,波夜提。
根有律:若複苾芻毀訾語故,波逸底迦。
I. B. Horner:In
insulting speech there is an offence of expiation. |
注釋:
1.omasavAda:辱駡。《善見律毗婆沙》
779頁:「欲令彼羞也」。
omasavAda可以分解為「omasa」和「vAda」,omasa來自動詞omasati(叱責),vAda意思為「說話」。
2.〈語詞解釋〉6頁:
包括血統、姓名、家庭、職業、技能、疾病、相貌、嗜好、過錯、所說的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