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存放多餘缽

 

Nissaggiya 21. Sv.4, nissaggiya 21,1; Vin.III, p243

  DasAhaparamaM atirekapatto dhAretabbo, taM atikkAmayato nissaggiyaM pAcittiyan ti.

 

    多餘的缽最多應該存放十天,如果超過這個期限,犯捨懺。

 

因緣

  佛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居士參觀精捨看見六比丘存放很多缽,批評比丘有如賣缽的商人或是開陶器店的。

犯相

1.對象:多餘的缽

2.方式:存放

3.結果:超過十天

無犯

1.在十天內處理、分配、捐給僧團、遺失、損壞。

2.失而復得。

3.好朋友自行取用。

4.比丘精神失常。

備註

 

五分律:若比丘長缽乃至十日,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僧祇律:若比丘長缽得十日畜,若過者,尼薩耆波夜提。

四分律:若比丘畜長缽,不淨施得齊十日,若過者,尼薩耆波逸提。

十誦律:若比丘畜長缽得至十日,若過畜,尼薩耆波夜提。

根有律:若複苾芻畜長缽,過十日不分別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I. B. Horner: A extra bowl may be kept for at most ten days. For him who exceeds that (period), there is an offence of expiation involving forfeiture.

 

注釋:

 1.〈語詞解釋〉243頁列舉了缽的種類及大小:

   (1) 種類:鐵缽、土缽。

   (2) 大小:大缽──容納半ALhaka的飯(或其四分之一量的米)和一些菜。

            中缽──容納一nALika的飯(或其四分之一量的米)和一些菜。

            小缽──容納一pattha的飯(或其四分之一量的米)和一些菜。

      根據《ユ⑦Э學大事典》III, 389頁:4 prasthaPA.pattha)=1 adhaka

                                               PA.ALhaka)=386g

      《四分律》:「大(缽)者三鬥,小者一鬥半」(大22, 622上)。釋妙因《佛制比丘六物圖集解》,注:「姬週三鬥,即今唐鬥一鬥。鬥半,即今五升」。

      至於nAli,字典的解釋大多是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只有在《The Book of the DisciplineI,103注釋1中提到:

   (1) 1 Sinhalese nALi1.5 Magadha nALi

   (2) 1 Magadha13pala

   所以1 Sinhalese nALi19.5 pala

       又根據《ユ⑦Э學大事典》 III, 389頁:1 pala6g。所以換算起來,1 nAli就有19.5×6g117g

       也就是說,大缽──可以容納386g的飯(或96g的米)和一些菜。

                 中缽──可以容納117g的飯(或29g的米)和一些菜。

                 小缽──可以容納96g的飯(或24g的米)和一些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