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不得觀看軍隊遊行與操演 

 

 

台灣每逢國慶雙十節在總統府前都會有閱兵典禮,一般在家俗人可能會喜歡欣賞觀看軍隊的龐大陣容及威武的氣勢。但比丘若混雜在人群中觀看軍隊的操演或遊行,可是會招來在家人的譏嫌與誹謗,所以世尊有戒規定比丘不得觀看軍隊的遊行與操演。

選譯自北傳《四分律》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一年十月七日星期日八關齋戒日

這是發生在佛陀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內。

當時,僧團中六群頑皮比丘聽說世尊制戒允許比丘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在軍隊中留宿兩晚至三晚,於是他們便住在軍隊中,同時觀看軍隊的遊行、操演及戰鬥,及觀賞諸方的軍官、士兵、象、馬等的龐大陣容及威武的氣勢。

這時六群比丘中有一名比丘在觀看軍陣操演時差一點被箭所射中,而他的同伴比丘立即以衣服將箭裹住並裝載歸還。

在場的居士看見後便問比丘:「有人受傷嗎?」

六群比丘回答:「沒有。」

這時諸居士都譏嫌誹謗六群比丘:「我等是在家俗人,因為對國家與家人有恩愛的緣故才興此軍陣操演。但你們出家人既已捨棄恩愛,跑來軍隊中湊什麼熱鬧?」

其他的比丘們聽到這樣的誹謗後,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的比丘對六群比丘的行徑深不以為然,便譴責六群比丘。於是,諸比丘便前尊的面前,向世尊頂禮,然後恭敬的坐在一旁。

他們將此事向世尊稟明,世尊得悉後便召集所有的比丘集會,當眾譴責六比丘的行徑,世尊說:「你們所作所為都是非法非律,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比丘所不應為。我雖允許你們可以在軍隊中留宿二至三晚,但你們怎麼可以跑去觀看軍隊的演習?」

世尊嚴厲譴責過比丘後,基於僧團的十種利益而正式制定戒律如下:「若比丘在軍隊中留宿二、三天,而同時觀軍陣鬥戰、演習、閱兵者,若觀看遊行的軍、象、馬等威武的陣容者,觸犯波逸提。所謂鬥者,若戲鬥(演習)、若真實鬥(真槍實彈的操演)等均包括。所謂軍隊者,一種軍、乃至四種軍。或有王軍、賊軍、居士軍。所謂力勢者,指第一象力、第一馬力、第一車力、第一步力也。所謂陣者,是指四方陣、或圓陣、或半月形陣、或張甄陣、或減相陣、象王、馬王、人王陣。而比丘觀看時所在的位置,不論是從道至道,或從道至非道,從非道至道,從高至下,從下至高,或往而見者,都觸犯波逸提。若是往而不見者,犯突吉羅。若準備前往而後來不去觀看者,都觸犯突吉羅。若比丘走在前,軍陣從後面跟上時,比丘應迴避。若不避者,犯突吉羅;比丘尼則犯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等,犯突吉羅。而不犯的情形如下:有時有特殊的因緣,譬如說有要事前往,或受到請喚,或因為受到勢力的逼迫而被抓去,或生命受到威脅,或對方逼迫要破比丘的梵行;或比丘走在前,而軍陣從後面來,為躲避而走下道;或因水陸道斷而不得不走入軍陣中;或因盜賊、惡獸、水大漲、或被強力所執繫,或因性命、淨行受到威脅而無法避開者,都屬無犯。當然還包括最初一開始未制戒前、心神喪失、精神耗弱、因病痛苦惱所纏者,都不算犯戒。」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六群比丘。
聞世尊制戒聽比丘有時因緣二宿三宿軍中住。彼在軍中住。觀軍陣鬥戰。
觀諸方人象馬。時六群比丘中有一人。
以看軍陣故為箭所射。
時同伴比丘即以衣裹之舁還。諸居士見已問比丘言。
此人何所患耶。報言無患。向往觀軍陣鬥為箭所射。
時諸居士皆共譏嫌言。
我等為恩愛故興此軍陣。汝等出家人往軍中何所作耶。
諸比丘聞已。
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
世尊制戒聽比丘有時因緣至軍中應二宿三宿住。
汝住軍中二宿三宿已。云何乃往觀軍陣戰鬥。
而為箭所射耶。爾時諸比丘往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
呵責六群比丘言。汝所為非。
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六群比丘。
世尊聽比丘有時因緣往軍中二宿三宿住。
而汝等往軍中二宿三宿住。
乃觀軍陣戰鬥為箭所射耶。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
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
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
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二宿三宿軍中住。
或時觀軍陣鬥戰。若觀遊軍象馬力勢者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鬥者。若戲鬥若真實鬥。軍者。
一種軍乃至四種軍。或有王軍賊軍居士軍。力勢者。
第一象力第一馬力第一車力第一步力也。
陣者。四方陣或圓陣。或半月形陣。
或張甄陣或減相陣。象王馬王人王陣。
彼比丘往觀軍陣鬥戰象馬勢力者。從道至道。
從道至非道。從非道至道。從高至下。從下至高。
往而見者波逸提。往而不見者突吉羅。
方便莊嚴欲往。而不往者一切突吉羅。
若比丘先在道行。軍陣後至應避。不避者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
是謂為犯。不犯者。有時因緣。若有所白。
若請喚。若為勢力所將去。或命難。
或梵行難。若先前行軍陣後至下道避。若水陸道斷。
盜賊惡獸水大漲。或被強力所執繫。
或命難淨行難不避道無犯。無犯者。
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五十竟)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