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有緣,眾生煩惱聚,世尊為悲憫眾生,故而制定戒律,使眾生有因、有緣,得以煩惱滅。從本篇律文可知,「本生經」、「法句經」等諸經都是如來所說,是故切勿受他人誤導,人云亦云,將「正法」誤判為「非法」,成為毀滅正法的「共犯」!

選譯自北傳《四分律》第一卷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5/19

有一次尊者舍利弗在一個悠閒安靜的地方,想到一個問題:「過去哪一位佛陀的時代,梵行與佛法能久住?又是哪一位佛陀的時代,梵行與佛法無法久住?」

於是舍利弗,起身整理衣服,離開那個安靜的地方,來到世尊面前,頭面禮足,退坐在一邊,對世尊說:「剛才我於修行的地方靜坐冥想,我想到:『過去那一位佛陀的時代,梵行與佛法能久住?又是那一位佛陀的時代,梵行與佛法無法久住?』希望您為我開示。」

佛陀告訴舍利弗,過去的毘婆尸佛、式佛、拘留孫佛、迦葉佛等,這些佛陀的時代,梵行與佛法都能久住;而隨葉佛拘那含牟尼那個時代的佛法不久住。

舍利弗問佛說:「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拘那含牟尼佛隨葉佛並沒有廣為諸弟子說法,譬如:契經、祇夜經、授記經、偈經、句經、因緣經、本生經、善道經、方等經、未曾有經、譬喻經、優波提舍經等諸經。也沒有諸弟子制戒,也不說戒,諸弟子對修行心生疲厭,所以法不久住。至於其他世尊知道諸弟子對修行心生疲厭,所以會教導他們什麼事是應念(正念)、什麼事是不應念(邪念);什麼(正法)是應思惟、什麼(邪法)是不應思惟;什麼(惡行)是應斷、什麼(善行)是應具足住。

舍利弗,在過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隨葉佛與大比丘千人一起住在一座很恐怖的森林中。舍利弗,若有人尚未離欲,只要一進入那座森林裡,就會寒毛豎立,所以那做森林又叫做恐畏林。

舍利弗,當時拘那含牟尼隨葉佛等如來至真等正覺,觀察到這一千名比丘對法心生疲厭,才為他們說法,教導他們什麼事是應念(正念)、什麼事是不應念(邪念);什麼(正法)是應思惟、什麼(邪法)是不應思惟;什麼(惡行)是應斷、什麼(善法)是應具足住。

舍利弗,你應當明白,就是因為沒有以經法統攝諸弟子,所以那一位佛陀佛及諸聲聞還在世的時候,佛法雖能廣為流傳,倘佛及諸聲聞一旦滅度,佛法便很快的消失。

舍利弗,就譬如將各種花散置案桌上,如果風一吹,就會四處飛散,如果將花以線貫穿,就不會如此。

    至於毘婆尸佛、式(詰)佛、拘留孫佛、迦葉佛等諸佛,因為能為諸弟子廣說經法,舉凡從契經乃至優波提舍經,逐一解說,亦制戒,亦說戒。倘弟子眾一旦心生疲厭,佛便能立即知悉,而作如是教導,譬如:什麼事是應念(正念)、什麼事是不應念(邪念);什麼(正法)是應思惟、什麼(邪法)是不應思惟;什麼(惡行)是應斷、什麼(善行)是應具足住。

舍利弗,就是因為能以經法統攝諸弟子,所以那些佛陀及其聲聞眾還在世時,佛法不但能廣為流布,就算他們都逐一滅度,佛法依然能常駐世間。

舍利弗,就譬如將各種花散置於案桌上,並以線貫穿,雖被風吹拂,依然不分散。

舍利弗,就是以上的因緣,毘婆尸佛乃至迦葉佛的時代,佛法得以久住世間;就是以上的因緣,拘那含牟尼佛隨葉佛時代的佛法無法久住世間。」

這時舍利弗從座位起身,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合掌對佛說:「世尊,今天正是時候,唯願大聖,為諸比丘制戒與說戒,使梵行法得以久住世間。」

但舍利弗的請求卻遭世尊勸阻:「先不要這樣,舍利弗,佛自知何時是制戒與說戒的適當時機。舍利弗,為何如來目前尚未為諸比丘制戒?這是因為比丘眾中還沒有人有犯有漏法之事件發生,倘若有犯有漏法者,世尊才會為諸比丘制戒,幫助他們斷除煩惱。

舍利弗,比丘因為尚未得到名利與供養,所以未生有漏法;但若得到名利與供養,便會產生有漏法。如果有漏法產生,世尊就會為諸比丘制戒,幫助他們斷除煩惱。

舍利弗,為何比丘未生有漏法?因為他尚未得名得利,名字還沒有被眾人所識,也未獲多財之故。反之,若比丘已坐享名利,甚至擁有巨財,便自然滋生有漏法,一旦有漏法產生,世尊當會為諸比丘制戒,幫助他們斷除有漏法。因此舍利弗,暫且先不要作這種請求,如來自知何時是制戒與說戒的適當時機。」

四分律第一卷

時尊者舍利弗。於閑靜處作是念言。
何者等正覺修梵行佛法久住。
何者等正覺修梵行佛法不久住。爾時舍利弗從靜處起。
整衣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須臾退坐。白世尊言。向者我於靜處坐。
作是念。何者等正覺修梵行佛法久住。
何者等正覺修梵行佛法不久住。願為開示。
佛告舍利弗。毘婆尸佛式佛拘留孫佛迦葉佛。
此諸佛修梵行法得久住。
隨葉佛拘那含牟尼佛法不久住。舍利弗白佛言。
以何因緣毘婆尸佛式佛拘留孫佛迦葉佛。
修梵行法得久住。以何因緣故隨葉佛拘那含牟尼佛。
修梵行法不得久住耶。佛告舍利弗。
拘那含牟尼佛隨葉佛。不廣為諸弟子說法。契經。
祇夜經。授記經。偈經。句經。因緣經。本生經。
善道經。方等經。未曾有經。譬喻經。
優波提舍經。不為人廣說契經乃至優波提舍經。
不結戒亦不說戒。
故諸弟子疲厭是以法不久住。
爾時彼世尊知諸弟子疲厭心故但作如是教。是事應念是不應念。
是應思惟是不應思惟。是應斷是應具足住。
舍利弗。乃往昔時。隨葉佛依恐畏林中住。
與大比丘千人俱。舍利弗。若有人未離欲。
入彼林中身毛皆豎故名恐畏林。又舍利弗。
拘那含牟尼佛隨葉佛如來至真等正覺。
觀千比丘心中疲厭為說法。是事應念是不應念。
是事應思惟是事不應思惟。是應斷。
是應具足住。舍利弗當知。
爾時彼佛及諸聲聞在世佛法廣流布。若彼佛及諸聲聞滅度。
後世間人種種名種種姓種種家出家。
以是故疾滅佛法不久住。何以故不以經法攝故。
舍利弗。譬如種種花散置案上。風吹則散。
何以故以無線貫穿故如是。舍利弗。
彼佛及聲聞眾在世者佛法流布。
若彼佛及諸聲聞眾滅後。
世間人種種名種種姓種種家出家者令法疾滅不久住。
何以故不以經法攝取故。爾時世尊告舍利弗。
毘婆尸佛式佛拘留孫佛迦葉佛。為諸弟子廣說經法。
從契經乃至優波提舍經。亦結戒亦說戒。
弟子眾心疲厭。時佛知彼心疲厭。作如是教。
是應念是不應念。
是應思惟是不應思惟。是應斷是應具足住。如是舍利弗。
彼諸佛及聲聞眾在世佛法流布。
若彼諸佛及聲聞眾滅度後。
諸世間人種種名種種姓種種家出家不令佛法疾滅。
何以故以經法善攝故。舍利弗。
譬如種種華置於案上以線貫。雖為風吹而不分散。
何以故以線善貫攝故。如是舍利弗。
彼佛及聲聞眾在世者佛法廣說如上。舍利弗以此因緣故。
毘婆尸佛乃至迦葉佛佛法得久住。
以此因緣故拘那含牟尼佛隨葉佛佛法不得久住。
爾時舍利弗從坐而起。
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時。唯願大聖。
與諸比丘結戒說戒。使修梵行法得久住。
佛告舍利弗且止。佛自知時。舍利弗。
如來未為諸比丘結戒。
何以故比丘中未有犯有漏法。若有犯有漏法者。
然後世尊為諸比丘結戒。斷彼有漏法故。舍利弗。
比丘乃至未得利養。故未生有漏法。
若得利養便生有漏法。若有漏法生。
世尊乃為諸比丘結戒。欲使彼斷有漏法故。舍利弗。
比丘未生有漏法者。
以未有名稱為人所識多聞多財業故。若比丘得名稱乃至多財業。
便生有漏法。若有漏法生。
然後世尊當為結戒。欲使彼斷有漏法故。舍利弗。汝且止。
如來自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