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有人說某間財神廟很靈驗,因為傳聞有不少人去拜了這間財神廟之後都發了財。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問題是...又有多少人去這一間知名的財神廟拜了財神之後依然一貧如洗?

    這就是所謂的"倖存者偏差"理論,也就是當我們在分析數據與資料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應反問自己「我們手中有哪些資料是我們所忽略的、有哪些是我們沒有的?」。倖存者偏差就是指我們只過度關注那些眼前倖存者的資料(也就是可以被觀察到的人事物),卻忽略了那些可能無法觀察到的其他大量資料,從而導致了錯誤的認知與結論。

    就我們佛教徒而言,我們相信一個人之所以財運亨通,一定是有因有緣才會如此,正所謂諸法因緣生,一個人一生中的富貴除了憑他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以外,還有就是天時、地利與人和等諸因緣的配合,換言之,也就是他前生累世所累積的布施善業。當然,或許有人也仍會用以上的"倖存者偏差"來質疑與挑戰佛教的說法,但,"倖存者偏差"的理論只局限於今生今世而已,並不通三世,而佛教的"布施得福"是一種貫穿三世、乃至前生無量生生世世的法則與定律,因此除非你有宿命神通,否則你很難確認你今天之所以財運亨通與貴人相助,到底是導因於前世或累世中的哪一世所種下的善業所致。我們只能選擇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間(因緣)未到(未熟)

    如果,財神真的那麼靈驗,真的神威顯赫、有求必應、無所不能,那麼神明應該都是公正無私、大慈大悲,不該只偏袒那些所求如願的信徒;然而,又如果神明真的那麼平等無私,而如果大家都跑去拜財神,這世上就不會有窮人。

    因此,拜了財神廟而致富,佛教徒相信主要是此人過去累世或今生以前曾在福田種下了布施善業的種子,正好就在他拜了財神這個時間點他的布施善業成熟了。當然,也很可能因為此人的善業正好成熟,所以這間廟的神明成了此人的"貴人",冥冥中襄助他發財,但無論如何,財神相助終究並非此人發財的真正因緣,充其量是此人過去善業成熟的一種福報(增上助緣),是一種""徵兆,並不是"",因此,有正見的佛教徒不應倒果為因或非因計因,不然就是"戒禁取"

    本篇選取自《本生經》之《吉祥本生譚》,內容敘述一位佛陀時代的古印度方外術士好奇給孤獨長者何以在家道中落長達七年後又突然鹹魚翻身。因為他是外道術士,不明業力因緣果報之理,他主觀認為一定是長者家中養了能招財的精靈,於是他動起了歹念想去偷長者家中的小財神,結果徒勞無功,婆羅門這時終於明白福地福人居的道理。

節錄選譯自《本生經》之《吉祥本生譚》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7/13農曆六月十五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須達長者是佛陀在世時人間的大護法之一,他也是古印度佛陀時代的首富,雖然他富可敵國,卻不吝惜財物,在結識佛陀之前他對於貧病鰥寡孤獨的弱勢族群就已多所照顧,且樂善好施,因此大家又尊稱他為給孤獨長者。他成為佛教徒之後,對於僧團的護持更是不遺餘力,也因此他被佛陀譽為在家弟子中布施第一。

    然而,給孤獨長者也並非都一直順風順水,他因受宿世惡業成熟的影響,曾連續七年遭逢經濟困頓,但他已證初果,對三寶及五戒有不動搖的信念,即便身處困阨之際,對於僧團比丘依然竭盡所能的布施供養,使得寄居在他家中四樓的女家神看不下去,她顯靈現身勸長者省一點,家中已經沒錢了,先顧好自己,不要再布施了。

    給孤獨長者聽後便飭令女家神離開他的宅邸,並表示他不歡迎與他信念不合的人或神靈住在他的家中。

    女家神被長者趕走之後,居無定所,四處飄零,沒辦法,她只好向四大天王的北方毘沙門天王求助,毘沙門天王表示愛莫能助,建議她去找三十三天的諸神之王帝釋因陀羅求助。

    帝釋因陀羅建議給孤獨長者的女家神施展神通去幫助長者恢復昔日的富貴榮景,女家神不知該如何著手,帝釋建議她可以去找曾經向長者借過錢的債務人,顯神通作弄這些債務人逼令他們還錢;還有,大海中有無主的寶藏,帝釋建議女家神可以將這些寶藏搬出來安置在長者的財庫中。

    女家神只是區區一個住在人間的地居天鬼神,她的法力並沒有那麼強,所以她著實費了好一番功夫才讓長者恢復昔日的富貴,當她完成任務之後,她又顯靈現身向長者懺悔,長者不計前嫌原諒了她,並帶她去見佛陀,佛陀為女家神開示正法之後,女家神便證得了初果。

    因為給孤獨長者在極短的時間裡再度富貴逼人,這一個反常的神奇現象引起了一位住在古印度舍衛城的婆羅門術士的注意與嫉妒,這一個婆羅門身懷異能法術,通曉陰陽,也懂看相,精於風水。因為他是一個外道術士,不明業力因緣果報的正見,因此他認為給孤獨長者一定是動了甚麼風水或安了甚麼特殊的奇門遁甲的陣法,又或者有高人幫他施了甚麼法術,才能使他由衰轉盛,再度發家致富。

    婆羅門為了找出給孤獨長者重新致富的答案,他知給孤獨素來以樂善好施聞名,且對於上門乞討者向來來者不拒,於是他佯裝乞討者上門向給孤獨長者乞討,藉機找出他想知道的答案。

    當婆羅門上門之後,便四處觀望長者的宅邸,他以天眼發現的確有一個能招財的精靈附在長者家中的一隻白公雞身上,於是他對給孤獨長者佯稱:「長者,我有五百名弟子跟我學密咒,但我的道場養的公雞都不按時啼叫,這一點讓我們在修行時很困擾,可否請您慷慨惠賜我您府上的那一隻白公雞?

    給孤獨長者很大方地允諾:「如果師父喜歡,就請自行取走吧!

    正當婆羅門要去抱那一隻白公雞時,沒想到附在公雞身上的那一個招財精靈竟然跑掉了,而且這一個小財神立刻跳進給孤獨家中的一顆寶珠中。

    於是婆羅門又向長者懇求惠賜那一顆寶珠給他,長者也大方給予。

    就在婆羅門伸手去拿寶珠的一瞬間,小財神又從寶珠中跳出來,躲進一根木杖中。

    婆羅門又請求長者送他那一根木杖,長者也同意。

    當婆羅門去拿那一根木杖時,小財神又跳出來,飛進給孤獨長者的太太的身體中。

    婆羅門心想,自己總不可能這麼荒唐且厚顏無恥去跟給孤獨長者索討他的太太,到此時此刻,婆羅門才明白福地福人居的道理,那個小財神只會跟隨在真正有大福報之人的身旁,雖然祂能替有福之人招財,但那也是那名有福之人的福報使然,而無福之人是不配擁有那個招財精靈。婆羅門終於明白給孤獨長者是一個有大福報之人,所以他的家中才會有這樣一個能招財的精靈伴隨他,使他家運興隆,財源廣進;而他自己是一個無福之人,雖然他有神通能看得見那個小財神,卻無緣、也不配擁有祂。

    最後,婆羅門向給孤獨長者坦白他真實的來意,並向長者懺悔,言畢隨即離去。

    給孤獨長者聽了婆羅門的話之後,感到無比的詫異,於是他去頂禮世尊,並將此事向世尊報告。

    世尊聽聞長者之言,便說道:「長者,善業只會如影隨形跟著善人,有福之人的福報是不可能被任何人或神給騙走、偷走或搶走。」

    於是,佛陀便說了以下的一段偈語:

       公雞、寶珠、杖與妻     均屬福人之吉相
       此等吉相歸屬誰     唯屬有德之福人

    上面這一則偈語的大意是說,分別附在公雞、寶珠、木杖與長者妻子身上的財神,都只是有福之人的一種吉相表徵或徵兆,並非是招來財富的主要因緣,這些吉相表徵或徵兆只會出現在真正有福之人的身上或周遭,且不可能被任何人或神給騙走、偷走或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