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節錄選譯自北傳律部一切有部毘奈耶》,本篇的男主角實力子尊者,因天生具有極佳的管理能力,對於僧團中的大小事物皆能按其屬性分配及分門別類,使僧團變得井井有條,因而被佛陀譽為「分僧臥具第一」。他出生於古印度貴族豪門世家,出家後很快就證得阿羅漢,但仍遭到僧團其它比丘及比丘尼的陷害及污衊,說他性侵比丘尼,這全因他自己前生所犯下的妄語及偽證等惡行所致,本篇因全文過長,僅節錄實力子尊者出家後的經過,非常精彩,與大家分享 

節錄選譯自北傳一切有部毘奈耶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8/2/17

    當時古印度王舍城中的僧團沒有妥善的管理,因此比丘們的物品都亂成一團。不論是經師、律師、或論師們的物品,都混雜在一起。

如此雜亂無章,必將妨礙比丘們的修行,猶如蓮花無水,必將日見衰損。這時佛陀已察覺到這種現象,他便想到實力子尊者於前生曾在別的佛陀面前發過如下的善願:「願我於未來世在釋迦牟尼佛的僧團中,擔任管理人,且被佛陀譽為分僧臥具第一」,因此便指派實力子尊者擔任僧團的管理人。

實力子尊者接受這項任務後,果不負眾望,將僧團治理的井井有條,大家因此得以安心修行,猶如蓮池中的池水充盈,蓮花見日綻放。

有時有來自其它地方的比丘於深夜才到僧團裡投宿,當時沒有手電筒,實力子便以神通,於一手指放光而為晚到的比丘分配臥具。後來有其它比丘因聽說實力子有這項神通本領,非常好奇,故意拖到深夜一更時分才到僧團投宿,這時實力子便於二指放光,為他們分配臥具。有的比丘則拖到一更半時才投宿,實力子便於三指放光。有的至二更時分投宿,尊者便於四指放光。有的半夜投宿,尊者便五指全放光,為他們分配臥具。

這些比丘既已目睹難得一見的神通本事後,激勵了修行的決心,各自心想:「我們不應該再麻煩大尊者為我們分配臥具,我們應該努力修行,不要再貪睡了。」於是大家在初夜、後夜時分,減少睡眠,端坐禪思,由於努力修行的緣故,很多未證果者皆已證果,已證果者不再退步。

這時佛陀感到很安慰,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實力子尊者的功勞,便當眾稱讚實力子尊者:「我弟子中善於分僧臥具者,此實力子最為第一!」

在僧團中有兩名比丘,一位叫做善友,另一位叫做大地,他們倆是兄弟。他們過去前生,甚至於生生世世的輪迴中,就與實力子尊者間結下難以化解的宿怨。他們從古印度南國來到王舍城,他們問其它的比丘:「誰是分配僧伽到在家人家中接受供養的主事者?」比丘們都說是實力子尊者。

他們二人便到實力子尊者面前,表示要跟其它比丘們一樣接受在家人的供養。實力子尊者便為他們做好分配,正巧有位在家人到僧團中事先探詢隔日是哪位比丘欲接受供養,後來得悉是這兩個比丘,而這位在家人早聽聞這兩個比丘行為不端,心裡頭不是很恭敬,便決定以不好吃的食物,草率地供養他們。如此連續三天,這兩名比丘都受到在家人的冷落,甚至在家人的僕人也以極不禮貌的態度對這兩名比丘說:「我家主人有要事,無法親自供養你們,隨便你們愛吃不吃!」

這兩名比丘受到如此無禮的對待,心裡頭非常不悅,他們誤會是實力子尊者故意讓他們難堪,便決定報復尊者。這兩名比丘有一位妹妹名叫友女,也出家做比丘尼,住在王園寺,這兩名比丘去找友女比丘尼,友女見哥哥們都不說話,悶悶不樂的樣子,便問發生了什麼事。

善友比丘說:「妹妹啊,我們被實力子羞辱,他欺負我們是外地來的比丘,一連三天讓我們受到極差的供養。我們是你的親哥哥,被人家這樣欺負,你怎麼可以坐視不管,獨自安穩的住在王園寺裡?」

友女比丘尼問:「這樣啊,那你們要我怎麼做?」

「妳現在就去佛陀那裡指控實力子對妳性侵害,說實力子已犯下不可懺悔的淫戒,應被逐出僧團,我們兩人也會去幫妳作證!」善友比丘如是教唆他的妹妹。

友女比丘尼一聽大驚,非常為難的表示:「這麼做不好吧!明明就沒有這麼一回事,這樣豈不是毀謗他?」

這二名比丘威脅道:「如果妳不從,我們就跟妳斷絕兄妹關係,從今以後不再來往!」

友女想了一下,回道:「好吧,我這就去佛陀那裡。」

善友比丘說:「妳先等一下,我們兩先去佛陀那裡,妳隨後再來。」

    友女比丘尼等哥哥已到佛陀那裡,隨後便到佛陀面前指控實力子尊者性侵害她。而這兩名比丘也跳出來作偽證:「沒錯,佛陀。真有這回事,而且我們早就知道了。」

這時佛陀不做任何回應,先命實力子尊者前來對質,佛陀問尊者:「實力子,有沒有這回事?」

實力子尊者已經是一位解脫煩惱的聖者,他對於這些指控毫無畏懼,但他也不做任何澄清,只是輕描淡寫地對佛陀說:「世尊,我有沒有做這件醜事,您應該很清楚。」

佛陀說:「實力子,在這種場合,這種時間,你不應該迴避我的問題。有就說有,沒有就說沒有。」

實力子尊者否認:「我不記得我有做過這件事。」

這時站在佛陀身後的羅怙羅尊者,正拿著扇子為佛扇風,他問佛:「世尊啊,幹嘛再質問實力子,現在友女比丘尼已親自在佛前指控實力子的惡行,又有她的兩位兄長出面為她做證,此事應該不假吧?」

佛陀轉身問羅怙羅尊者:「羅怙羅,我問你,如果有一名比丘尼也跑到我的面前指控你對她性侵害,並且又有她的兩名兄長出面為她作證,你覺得我應不應該給你一個辯解的機會?」

羅怙羅尊者說:「喔,世尊,應該。而且有就應該說有,沒有就說沒有。」

佛陀責備羅怙羅尊者:「像你這樣的凡夫都尚且會這麼回答,又何況是清淨聖潔的實力子尊者?」

這時,佛陀便當眾宣告:「實力子實無罪過,你們應該明白,真正有罪的是友女比丘尼以及她的兩名兄長,應將他們逐出僧團。你們可以分別仔細的審問友、地這兩名比丘是怎麼看見友女比丘尼遭到性侵?如何遭到性侵?在那裡看見?看見時為何不阻止實力子?又是什麼因緣才會看見此事?你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兩人的證詞彼此互相矛盾,所言不實。」

佛陀說完後便轉身入室內,寂定而住。

所有的比丘便依照佛陀的指示仔細地盤問這兩名比丘,這兩名比丘發現佛陀已察覺出他們的陰謀,便自亂陣腳,經不起良心的壓力,很快地供出實情,還實力子清白,同時這三人也都遭到被掃地出門的命運。

後來佛陀在下午約三點左右,從靜室走出來,於比丘們面前就坐,比丘們也將審問兩名比丘的經過如實地向佛陀報告。

佛陀得悉後,很感嘆的表示:「這兩個愚蠢的人,竟然只因為得到不好的飲食供養,誤會是實力子羞辱他們,而作出妄語毀謗清淨的比丘。」

佛陀便說出以下的偈語:

「若人故妄語  違越於實法
     不懼於後世  無有惡不造
     寧吞熱鐵丸  猛焰燒身遍
       不以破戒口  噉彼信心食」

佛陀的意思是說,對他人做出不實的污衊、毀謗與偽證,都是非常愚蠢的惡行,這些人都是不相信也無懼於來生的惡報,佛陀勸誡他的學生,寧可口吞灼熱的鐵丸,被烈火燒遍全身,也千萬不要對他人做出不實的污衊、毀謗與偽證,因為這種惡行會令自己下墮地獄,而地獄之苦非人類的語言所能形容,也非人類所能想像。

就在此時,虛空中有許多天神,也說出以下的偈語附和佛陀:

「實力超三有  尚招於毀謗
     是故有智人  不應樂生死
     段食真可厭  苦中最為極
       猶如食子肉  增長諸煩惱」

由於這起事件,佛陀便對所有的比丘們說:「比丘們,有三種人一定會下墮地獄。是哪三種人呢?第一是自行破戒,也勸他人破戒;第二是對於清淨的比丘,毫無根據的加以謗毀;第三是讚嘆貪欲(或五欲)是清淨的,是美妙的,是可受用的,沒有過失的,於惡欲境產生極度的迷戀與執著。」

佛陀說出以下的偈語:

「若人生世中  口常出刀劍
 由此惡說故  常斬於自身
 若讚於惡人  毀謗賢善者
 由口生眾過  定不受安樂
 猶如博弈人  失財是小過
 於他清淨者  謗毀成大愆
 經於百千歲  墮在肉胞獄
 復於此獄中  更受四萬歲
 若以惡心語  謗毀於善人
   由斯惡業緣  當墮於地獄」

佛陀上開偈語的大意是說:說謊、惡言相向、挑撥離間、毀謗、偽證等惡行就像是一把雙刃刀,在持刀傷人的同時就已先傷了自己。尤其是冤枉、傷害那些善良、沒有過錯的人,一定無法獲得幸福與快樂。就像是賭博的人,賭輸錢事小,但冤枉他人所招致的惡報,將墮入肉胞地獄中,受盡四萬年的折磨。

這時所有的比丘們心中都有疑惑,他們問佛陀:「佛陀啊,實力子尊者過去前生曾作何種善業,由於這份善業成熟,而得以出生在富貴豪門之家,享用取之不盡的財富,然後能捨俗依佛而出家,斷諸煩惱而證阿羅漢,被佛譽為分房舍中第一。又實力子尊者是因何種惡業,雖得勝果而被毀謗性侵比丘尼?」

佛陀說:「比丘們,你們仔細的聽好,我為你們解釋這段因緣。凡是作出善業或惡業,一定不會於外界地、水、火、風等四大之處,成熟果報。只會於自己五蘊界處中,因過去的善惡之業,而分別成熟善惡之果。」

佛陀又頌出以下的偈語: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佛陀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過去,有一處聚落,聚落中有一位大商人,叫做漁人。當時世間沒有佛出世,只有獨覺聖者,出現於世間,拯恤貧賤。有一天這位商人出海做生意,但生意不好。這位商人在夜裡遇見這位聖者,目睹聖者在夜中入火光禪定,身放祥光,因而心生敬意,便頂禮雙足,表示欲於第二天午前供養聖者,聖者默然應允。第二天商人除了供養食物以外,又供養了新的毛毯。

辟支佛又稱為沈默的佛陀,也就是不說法的聖者,他沒有為商人說法,但為了讓商人產生信心,便施展神通,猶如鵝王飛騰空中,同時身出水火。

商人一見神通,立即心生敬意,一如崩倒的大樹,跪倒在地上頂禮聖者,同時發願道:『我於如是真實福田所設之供養,憑此善業所招成熟之善果,願我來生能夠出生在富貴之家,且得如是神通,得奉事比眼前這位聖者還要優秀的大師。』

當時的那位漁人,即是今日實力子的前身,由於他過去供養獨覺聖人,並發大誓願,因而今生得以出生在富貴之家,受用豐足。並於我的教法中出家離俗,斷諸煩惱,證阿羅漢。

我為大師佛陀,功德勝過獨覺聖人百千倍,而實力子一如前生所發的善願,能一直辛勤的服務我而不心生厭倦。」

佛陀又接著說:「比丘們,至於實力子雖得阿羅漢果,然尚遭惡言毀謗,我就為你們解說這一段因緣。你們仔細的聽好,比丘們,在很久的過去世,於一處村落,村中有一位大長者,於同族中娶了一名女子為妻。本來日子過得得還算幸福快樂,但經過多年,膝下仍無一兒半女。長者很擔心他名下的財產將來無人繼承,在他死後全數被國家充公,於是悶悶不樂。

他的妻子發現長者有煩惱的樣子,便關心長者在煩惱什麼事。長者便據實相告,妻子聽後表示願接受長者再娶一名妾侍,好讓家中有香火可傳。

但長者表示家有二妻,永無寧日,家中一定會紛紜鬥諍不斷。

妻子表示會視對方如親妹妹一般。

長者便放心依言娶了小老婆。

喜新厭舊是人的本性,長者娶了小老婆以後,冷落了原來的妻子。大老婆每次眼見老公與小老婆親密互動的樣子,便心生嫉妒,一直在老公的耳邊搬弄是非,指控小老婆行為不貞,長者不信,認為都是大老婆在嫉妒。

沒想到,過一段時間大老婆竟懷孕了,十月後生了一名男孩,這名男孩長至五歲,便已智慧分明,早熟懂事,而且所說的話皆與事實相符,因此大家都稱這名男孩為實語。

實語的媽媽仍不放棄破壞老公與小老婆間感情的念頭,她總認為自己雖生了一名男孩,但老公心裡仍愛著小老婆,她不甘心自己的老公與別的女人分享,心裡老盤算著如何把小老婆趕出家門的計畫。

她又對老公指控小老婆不貞,老公對大老婆的惡行已經感到很厭煩,不想理睬。大老婆便教唆實語作偽證,要實語對其父親說他親眼見到他的二媽與別的男人有染。但實語認為這麼做非常的不好,母親竟以親情要脅他:『我辛辛苦苦懷你九個多月,只是要你做這點小事,你都不肯,真是不孝。』

實語沒辦法,只好聽從母親。

實語的父親相信他這個兒子不會撒謊,便問他是否親眼見到他的二媽與別的男子有染?並要他以點頭或搖頭的方式回答。

實語點頭了。

實語的父親採信了實語的肢體語言,便休小老婆,將她趕回娘家。

小老婆的娘家裡有只剩兩個親哥哥,她受到了極大的冤屈,只好投靠她的兩位哥哥。她對兩個哥哥哭訴自己沒有任何過錯,僅因大老婆的兒子作偽證,致使名節受辱,蒙受不白之冤。

她的哥哥們向附近的鄰居打聽妹妹平日的言行,發現沒有人說自己妹妹有什麼地方不檢點,便相信妹妹是清白的,並且非常憎恨實語。

有一天有一位辟支佛來到小老婆的娘家化緣,小老婆兄妹三人合力供養了這位聖人,供養後小老婆想起自己的冤屈,仍是忿忿不平,便發願道:『實語啊,我今受你陷害,因你做出偽證而被趕回娘家,且名節因你而嚴重受損,我受到的痛苦絕不是你所能想像的。願我今日供養這位修行人的功德,令我生生世世都以同樣的方式報復你,毀謗你,污衊你,令你名譽受損,讓你嚐受我今日所受到的痛苦,而且就算你來世出家,我也一樣不放過你!』

她的兩位哥哥看見妹妹對聖者虔誠的祈禱,好奇的問妹妹在求什麼,妹妹便將心中的願望據實相告,哥哥們聽後也說:『我們倆也一起幫妳作偽證!』」

佛陀說到這裡,便解釋:「比丘們,當時的實語就是今日的實力子尊者,那位小老婆就是友女比丘尼的前身,小老婆的兩個哥哥就是友、地兩位比丘的前身。實力子在前生對她的二媽做出偽證,致使他在地獄裡承受好幾千年燒烤及烹煮的痛苦。他所剩餘的惡業,使他連續在五百世裡都受到他人惡意的毀謗,就算今日證得阿羅漢,依然被毀謗。

比丘們,我常說:『純黑之業得純黑報,純白之業得純白報,黑白雜業得黑白雜報。』你們都應當捨棄黑、雜二業,專修純白淨業。」

佛陀又接著談到實力子尊者如何被譽為分僧臥具第一的因緣,佛陀說:「在距離現在兩萬年以前,當時有一位名叫迦攝波的佛陀出現在世間,而實力子的前身也曾在那位佛陀的僧團裡出家,終生修持梵行,但卻沒有任何的成就。當他臨終前許下了一個心願,他希望來生能在我的僧團裡也出家繼續修行,且被我稱讚為分僧臥具第一。所以今天我也不過是依其過去的心願,令他得到這份榮譽而已。」

 

時王舍城中諸苾芻眾。不依同類分僧臥具。
所謂經師與律師。經師與論師。經師與法師。經師與禪師。
律師與論師。律師與法師。律師與禪師。
律師與經師。論師與法師。論師與禪師。
論師與經師。論師與律師。法師與禪師。法師與經師。
法師與律師。法師與論師。禪師與經師。
禪師與律師。禪師與論師。禪師與法師。
於經師律師論師法師禪師。不以同類令聚一處。
如是不依同類分與房舍臥具之時。
時諸苾芻共相將護失所受業。各令善品不得增長。
如蓮花無水日見衰損。爾時世尊便作是念。
此實力子於先佛所宿有正願。作如是念。
我當云何得為僧伽作分臥具者。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汝諸苾芻應差實力子。
與僧伽作分僧臥具人。若更有餘如是流類具五法者。
應差作分臥具人。若無五法即不應差。設差應捨。
云何為五。有愛有瞋有癡有怖不知分與不分。
若具五法應差。已差不應捨。云何為五。
謂無愛無瞋無癡無怖知分不分。如是應差。
如常鳴揵稚敷座具。先言白已次總集僧。
對眾應問。當勸喻云。
汝某甲能與僧伽作分臥具人不。彼答言能。此苾芻作白羯磨(廣如百一羯磨中)
時實力子被眾差為分臥具人已。
所有眾僧房舍臥具。皆依同類而處置之。
經師經師共同。律師律師共同。論師論師共同。
法師法師共同。禪師禪師共同。
彼得隨意同住言議無違。所修善品日夜增長。
如蓮處池其水充盈見日開發。
時有諸苾芻半更方至。時實力子以神通力。
於一指放光而分臥具。復有餘諸苾芻眾。
情欲樂見實力子勝上人法神通希有者。
故至一更而來投宿。
時實力子二指放光為分臥具。有一更半至三指放光。
二更至者四指放光。半夜至者五指放光與分臥具。
時諸苾芻既見殊勝神通事已。各作是念。
我等不應令大聲聞具威德者為分臥具。
而更以脅著床縱意睡眠。是不應作。
彼各初夜後夜減省睡眠端思而住。由勤策故未證者皆證。
已證者不退。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諸苾芻。
我弟子中分僧臥具。此實力子最為第一。
世尊聖教既弘廣已。
時婆羅門居士為苾芻眾設諸飲食。時六眾苾芻知有美好上妙飲食。
即便往彼而噉食之。時諸信心婆羅門等作如是語。
聖者。大德耆宿何意不來。六眾報曰。
如此麤餐彼豈來食。施主報曰。
世尊記我於供養中最為第一。彼諸耆舊寧容不食。
聖者仁於善說法律之中捨俗出家。不慎口言出無慚語。
宜當速去更勿復來。
時諸苾芻聞是事已便往白佛。佛言。應差實力子為分食人。
若更有如是流類。亦應差遣作分食人。
不具五法者即不應差。若差應捨。云何為五。
謂有愛瞋癡怖不知分與不分。翻此應差。
准前作法如是應差。令一苾芻作白羯磨(廣如百一羯磨中)
時實力子被眾差為分食人已。
彼為僧伽分三種食。謂上中下。時有客苾芻初日與上食。
第二日與中食。
第三日與下食至第四日令行乞食。時實力子為諸苾芻。
若客若主分授房舍及以臥具飲食所須。
隨現住者從老至少。次第而與曾無虧失。時實力子與二苾芻。
一名善友。二名大地。於生生中常為怨惡。
從南國來至王舍城。時二苾芻問餘苾芻曰。
誰是僧伽知食。次者報言。是具壽實力子。
時彼二人詣實力子處。而報之曰。
我等二人隨次與食。時實力子於初來日。
便與二人上妙食次。時彼施主問曰。明日誰當至我家食。答言。
是友是地施主聞已作如是念。
彼二苾芻聞是惡行。若來就食當設隨宜。
至第二日與中食次。施主有事復無好食。
至第三日與麤食次。時彼二人作如是語。我今極苦。
云何實力子三日之中。故心與我麤惡飲食。
共相惱亂令受大苦。我當與彼作無益事。
彼二有妹苾芻尼。名曰友女。住王園寺。
于時友女往二兄處。至已各禮其足在一面坐。
時彼二人雖見妹來。不相瞻視亦不共語。
是時友女問二兄曰。何意二聖見我來至。不相瞻視不共言語。
彼二答曰。妹我被實力子乃至三朝。
與我食次極是麤惡令我食噉。
汝今云何不助於我自安而住。友女報曰。聖者。我今欲何所作。
報言。妹汝今宜往詣世尊所作如是白。
大德彼聖者實力子。作不軌事共我行不淨行。
犯波羅市迦。我亦當往作如是語。
如妹所言其事實爾。我等先知。友女報曰。
我今云何知彼實是清淨苾芻曾無愆犯。
云何輒以無根他勝之法而毀謗之。彼二報曰。
乃至汝若不為我等作如是語。
我等終不瞻視於汝共為言說。是時友女聞是語已。俛仰須臾告二兄曰。
我當為作。兄言。妹汝且住此。
我等先可至世尊所汝隨後來。時二苾芻往世尊所。
禮佛足已在一面坐。時彼友女斟酌兄至。
便詣佛所禮已而立。白世尊曰。大德。彼聖者實力子。
作不軌事共我行不淨行。犯波羅市迦。
時友地苾芻即便白佛。實爾薄伽梵。實爾蘇揭多。
如妹所說我等先知。
時實力子亦復在此大眾中住。

無根謗學處之二
爾時薄伽梵命實力子曰。汝聞斯語不。
白佛言。我聞薄伽梵。我聞蘇揭多。佛言。
實力子其事如何。實力子白佛言。世尊。
我之虛實唯佛所知。佛言。實力子。於此時中勿作是說。
應作是言。若實言實。若虛言虛。實力子曰。
我不曾憶薄伽梵。我不曾憶蘇揭多。
爾時具壽羅怙羅。於世尊後執扇扇佛。時羅怙羅白佛言。
世尊。彼實力子何勞見問。
現見友女苾芻尼親在佛前。云實力子共為惡行犯波羅市迦。
兄弟二人面證言實。佛告羅怙羅。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羅怙羅。
若苾芻尼來至我所作如是說。大德。聖者羅怙羅作不軌事。
共我行不淨行犯波羅市迦。時友地苾芻即便證云。
實爾薄伽梵實爾蘇揭多。如妹所說我等先知。
羅怙羅。我聞是語即問汝云。
其事虛實汝云何答。羅怙羅白佛言。世尊。大德。若憶云憶。
若不憶云不憶。世尊告曰。
汝且癡人能云不憶。何怪實力子清淨苾芻。
實無罪過云不憶耶。爾時世尊告諸苾芻。如實力子實無罪過。
汝等應知。友女苾芻尼自言犯罪。應當滅擯。
其友地二苾芻應可詳審善問其事。
汝如何見何處見。以何因緣往見其事。
爾時世尊作是語已。即便入室寂定而住。
時諸苾芻見佛寂定。
便共憶持實力子是清淨人。友女苾芻尼以其自言共為擯斥。
友地二苾芻審問其事。汝如何見何處見。
以何因緣往見其事。時諸苾芻具問之。
時彼二苾芻作如是說。諸具壽。彼實力子。
我不見犯不淨行法波羅市迦。
然由具壽實力子乃至三日與我麤惡食。氣力衰羸極相惱亂。
我以欲瞋癡怖故作是說。其具壽實力子。
實是清淨無有過咎。不作不淨行不犯波羅市迦。
爾時世尊。於晡後時從靜處起。
於苾芻眾中就座而坐。時諸苾芻白佛言。世尊。我等諸苾芻。
見佛世尊入室寂定。
便共憶持實力子是清淨人。友女苾芻尼由其自言已令滅擯。
友地二苾芻審問其事。汝如何見何處見。
以何因緣而見其事。我等具問之。
時彼二苾芻作如是說。諸具壽彼實力子。
我不見犯不淨行法得波羅市迦。
然由具壽實力子乃至三日與我食次。令食惡食氣力衰羸極相惱亂。
我以欲瞋癡怖故作是說。其具壽實力子。
實是清淨無有過咎。不作不淨行不犯波羅市迦。
爾時世尊。聞是說已告諸苾芻曰。云何彼二癡人。
為少飲食因緣作故妄語毀謗清淨苾芻。
世尊即於爾時說伽他曰。
 若人故妄語  違越於實法
 不懼於後世  無有惡不造
 寧吞熱鐵丸  猛焰燒身遍
 不以破戒口  噉彼信心食
當爾之時。於虛空中有諸天眾。說伽他曰。
 實力超三有  尚招於毀謗
 是故有智人  不應樂生死
 段食真可厭  苦中最為極
 猶如食子肉  增長諸煩惱
如何汝今知清淨苾芻實不犯罪。
以無根波羅市迦法而見謗毀。
爾時世尊以此因緣廣說如前。乃至告友地苾芻曰。
汝二癡人知清淨苾芻實不犯罪。
以無根波羅市迦法行謗毀耶。彼二白佛。實爾世尊。佛以種種呵責。
汝所為非。非清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
告諸苾芻曰。應知有三種人定墮泥犁獄。
云何為三。若人自行破戒勸他破戒。
此謂初人定墮泥犁獄。若人自行不淨行。
於清淨苾芻以無根波羅市迦法而謗毀之。
此是第二人定墮泥犁獄。若人作如是見作如是語。
言欲是淨。言欲是妙。欲可受用。欲無過失。
於惡欲境極生愛著。此是第三人定墮泥犁獄。
世尊爾時說伽他曰。
 若人生世中  口常出刀劍
 由此惡說故  常斬於自身
 若讚於惡人  毀謗賢善者
 由口生眾過  定不受安樂
 猶如博弈人  失財是小過
 於他清淨者  謗毀成大愆
 經於百千歲  墮在肉胞獄
 復於此獄中  更受四萬歲
 若以惡心語  謗毀於善人
 由斯惡業緣  當墮於地獄
爾時世尊作呵責已。告諸苾芻曰我觀十利。
廣說如前。乃至我於毘奈耶中。
為諸聲聞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懷瞋不捨。
故於清淨苾芻以無根波羅市迦法謗。欲壞彼淨行。
後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此事是無根謗。彼苾芻由瞋恚故。
作是語者僧伽伐尸沙。
若復苾芻者。謂是友地苾芻。
若更有餘如斯流類。懷瞋者。謂情生忿怒。言不捨者。
謂瞋恚不息。清淨。苾芻者。謂實力子。無犯者。
謂不犯其事。以無根者。謂無三根。見根聞根疑根。
波羅市迦法者。於四事中隨說其一。法者。
已如前說。謗者。說不實事。欲壞彼行者。
欲損彼人清淨學處。彼於異時者。謂是別時。
若問若不問者。謂說謗已情生悔恨不由他問。
知此事無根謗。謗者諍也。諍有四種諍。
謂鬥諍非言諍犯諍事諍。由瞋故作是語者。
正出謗辭。僧伽伐尸沙者。已如前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謗清淨苾芻十事成犯。五事無犯。云何為十。
謂不見其事不聞不疑。便作如是虛誑想。
實無見等妄言我有見聞疑。作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或聞而忘。
或疑而忘。作如是解。作如是想。
云我聞疑不忘。作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或聞而信。
或聞不信。而言我見。或聞而疑。或聞不疑。
或但自疑。而云我見。作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
是謂十事成犯。云何五事無犯。
謂彼不見不聞不疑。有見等解。有見等想。作如是語。
我見聞疑者無犯。或聞而忘。或疑而忘。
有聞疑想而言聞等。亦無有犯。如謗清淨人時。
十事成犯五事無犯。若謗清淨似不清淨人。
亦復如是。若謗不清淨人。
十一事成犯六事無犯。云何十一。謂不見不聞不疑。作如是解。
作如是想。實無見等妄言我有見聞疑。
作如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或見而忘。或聞而忘。
或疑而忘。作如是解。作如是想。
而云見聞疑不忘。作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或聞而信。
或聞不信。而言我見。或聞而疑。或聞不疑。
或但自疑而云我見。作是說時得僧伽伐尸沙。
是謂十一成犯。云何六事無犯。
謂彼不見不聞不疑。有見等解。有見聞等想。作如是說。
我見聞疑者無犯。或見而忘。或聞而忘。或疑而忘。
有見等解。有見等想。而言見聞等亦皆無犯。
是謂六事無犯。若謗似清淨人。
十一事成犯六事無犯。亦復如是。時諸苾芻悉皆有疑。
為除疑故白佛言。世尊大德。
具壽實力子曾作何業。由彼業故。招異熟果生富貴家。
多饒財寶受用豐足。捨俗依佛而為出家。
斷諸煩惱證阿羅漢。分房舍中說為第一。
雖得勝果而被謗讟。
佛告諸苾芻。汝等善聽。我當為汝說彼因緣。
諸苾芻若自作業。
必不於外地水火風四大之處果報成熟。
但於自己蘊界處中善惡之業果報成熟。即說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諸苾芻於過去世。一聚落中有大商主。
名曰漁人。時彼商主齎持貨物。
共諸商人將詣大海欲求珍寶。爾時世間無佛出世。
有獨覺聖者。現於世間拯恤貧賤。
常受麤鄙飲食臥具。當時唯此為勝福田。
時彼獨覺投此商主人間遊行。於其夜中入火光定。
時警夜人見其光已。報商主曰。仁今知不。
此之苾芻聖行成就。我於夜中見如火聚放大光明。
是時商主聞已深敬。便詣其所禮雙足已作如是白。
聖者求食我願求福。幸於商旅受我微供。
食已隨去。時彼默然受其請食。
相隨漸次至大海邊。商主問言。聖者。我今商旅欲入海中。
仁隨去不。獨覺報言。賢首。
汝為妻子欲入大海求諸珍貨。我何所為而共入耶。
是時商主設彼食已。以新妙[*]而奉上之。
時彼大德但現神通而不說法。為欲憐愍彼商主故。
猶如鵝王飛騰空界。身出水火現大神通。
凡夫之類若見神變。速即歸心如崩大樹。
遙禮彼足發誓願言。我於如是真實福田所設供養。
此業所招異熟之果。願我當得生富貴家。
當得如是殊勝威德。當得奉事勝此大師。汝等當知。
彼時漁人即實力子是。
由昔供養獨覺聖人發大誓願。今得生在勝富貴家受用豐足。
於我法中出家離俗。斷諸煩惱證阿羅漢。
我為大師勝彼百千俱胝。獨覺能承事我不生厭背。
又諸苾芻。此實力子雖得阿羅漢果。
然而尚遭惡言毀謗。我今當說。汝等善聽。諸苾芻。
過去世時。於一村中有大長者。
於同類族娶女為妻。得意相親歡樂而住。
雖經多歲竟無男女。遂便以手支頰心懷憂歎。
我今舍內多有珍財竟無紹嗣。我身沒後定被官收。
其婦見之即便問曰。聖子。何意支頰長思似帶憂色。
報言。賢首。我今舍中多有財物現無子息。
如其沒後並被官收。既有此緣寧不愁悒。
其妻報曰。若由我過無男女者。
君今宜可更娶餘妻令有子息。報言。賢首。若人家內有二妻者。
乃至糗漿亦不得飲。常於室中紛紜鬥諍。
婦報夫曰。君可求來。若彼顏狀與妹同者。
我作妹想看之。若與女相似者。我作女心瞻視。
時於異村有一長者。
娶婦未久便誕二男復生一女。後於異時長者夫婦並皆命過。
時前長者為求婦故。至彼二兄之處求娶其妹。
彼便嫁與。世間法爾得新棄故。
時彼長者心親後妻。時彼前婦見其親密心生嫉妒。
未經多日前妻有娠。白其夫曰。君之後妻情有異念。
其夫告曰。賢首。汝生惡意。婦便默然。
遂於後時誕一男子。長至五歲智慧分明。
所有語言咸悉依實。時人遂名為實語者。其母便念。
我雖生子然而夫主尚愛後妻。
我今作何方便令使離別。白其夫曰。君於後妻雖極愛念。
彼於君所無貞素心。其夫報曰。賢首。汝復生惡意。
婦便默然。別設方計告其子曰。
汝豈不知婦人苦事。子白母曰。我不曾知。即告子曰。
謂是嫉妒。子報母曰。此非善事。便語子曰。
我欲於汝異母彰露惡名。汝當為證。子白母曰。
為實為虛。母言。是虛。子云。世人共知我為實語。
豈可隨母所說口出妄言。母曰。
於我腹中懷汝九月。於此小事汝不見從。
設為作證無勞口說。父若問汝但可點頭。其子孝順不違母心。
遂便許可。母於異時告其夫曰。
君之愛婦共他男子行邪惡事。夫云。賢首。汝復生惡意。
婦曰。君若不信應問實語。父作是念。
我此童兒世人共許是實語者。豈於我所而作妄語。
必無斯事。時彼童兒去父不遠遊戲而住。
其父喚來置於膝上。而問之曰。
汝知異母與他男子行惡事耶。但女人情偽不學而知。
即便以手掩其子口。而告之曰。彼是汝母不須言說。
若事實者但可點頭。彼即點頭。
當爾之時口出臭氣。便於四遠惡聲流布。
彼非實語是妄語人。於異母邊證其虛事。
實語之名即便隱沒。時人皆喚為妄語者。其父見已告後妻曰。
汝行惡行不應住此。便驅令出。
既被逐已往二兄處。兄問之曰。汝何意來。妹報兄曰。
我被夫主之所斥逐。汝有何過。[-+]我行私。
汝若行私不應住此。我實無私但由實語所證。
彼是妄語非實語者。兄曰。如何得知。若不信者。
宜當為問近住鄰人。時彼二兄私問鄰伍。
諸人皆云。彼無惡行。
時彼兄弟知清白已情懷恨惱。後於異時忽有獨覺聖者。
因行乞食來至其家。即便請食。
食已其女憶所謗事發邪惡願。如我今日被汝謗讟。
於未來世假令汝得阿羅漢果。我亦謗汝終不相捨。
時彼二兄見而問曰。汝發何願。具以其事答彼二兄。兄曰。
我於彼時為爾兄弟共證其事。佛告諸苾芻。
汝意云何。勿生異念。彼時實語即實力子是。
彼異母者即友女苾芻尼是。
彼時二兄即友地二苾芻是。實力子由其昔日惡謗母故。
於多千歲在奈落迦受燒煮苦。
彼餘殘業於五百生中常遭惡謗。
雖於今日獲阿羅漢仍被惡謗。汝諸苾芻。由此應知。
純黑之業得純黑報。純白之業得純白報。
黑白雜業得黑白雜報。汝等當離純黑雜業勤修白品。汝諸苾芻。
當如是學。汝諸苾芻。其實力子。
先作何業於分衣人中最為第一。汝等應聽。乃往過去。
於此賢劫人壽二萬歲時。
有迦攝波佛出現於世。十號具足。時實力子於彼佛教捨俗出家。
至盡形壽勤修梵行。而於勝果竟無所獲。
於命終時即便發願。
我於迦攝波佛最上福田教法之中出家捨俗。於殊勝果竟無所獲。
如佛所記。於未來世人壽百歲時。
有摩納薄迦必當成佛。我於彼教當為出家。
斷諸煩惱證阿羅漢。如我今日鄔波馱耶。
於迦攝波佛弟子之中。分僧臥具最為第一。
我於來世釋迦牟尼無上正覺弟子之中。
分僧臥具亦為第一。由願力故。
於我法中分僧臥具亦最第一。汝諸苾芻。應如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