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難陀尊者是佛陀同父異母的弟弟,同時也是古印度(僅次於佛陀)的第一美男子。佛陀出家後,他接替佛陀的太子之位,即將登基為王,但後來還是跟隨佛陀一起出家。但他一直念念不忘出家前的愛妻,於是偷偷的在石頭上畫出前妻的模樣,以解其相思之苦。此事為佛陀知悉,因此制訂出一條:「比丘不得繪畫」的戒律。 雖然如此,難陀尊者生性多情,難斷與前妻的情緣,曾多次私下逃離僧團,欲與前妻團聚。後來,佛陀為了教導難陀,曾帶領他遊歷天界,讓他親眼目睹天女的脫俗之美,絕非人間的庸脂俗粉所能相比。難陀竟因此移情別戀,認為前妻與天女相比,猶如母猴比西施,於是決定認真修行,以圖來世生天,與天女共享纏綿悱惻的情愛之樂。 但難陀的動機,被其它比丘得知,於是其它比丘都譏笑難陀的修行猶如受人雇用的勞工,膚淺又勢利。難陀心生慚愧,發憤圖強,竟因此證得阿羅漢,徹底滅除一切的煩惱,獲得解脫。佛陀也當眾讚譽難陀尊者為守護根門第一。又有一說,因難陀儀表俊帥出眾,因此佛陀讚譽他為端正第一。 本篇內容非常有趣,可以看出佛陀時代僧團中的人物都非常的寫實,很有人性,不是偽善者,也不搞怪力亂神,他們成為聖者以前都有七情六欲的煩惱,但透過正確的修持方法,及努力的修行,一樣可以獲致解脫。 選譯自北傳《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 喬正一譯於西元2008/3/2八關齋戒日 修訂於西元2019/2/19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布薩八關齋戒日 這是發生在古印度劫比羅城多根樹園林的事。 佛陀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弟弟,名叫難陀。他膚色白晰,擁有傳說中三十種福德之相,他的身高僅矮於佛陀的四根手指長。 他有一位愛妻,名叫孫陀羅,美麗出眾,可謂世間罕有。孫陀羅因豔冠群芳,人見人愛,深受難陀的愛戀,他們夫妻倆纏綿恩愛,難分難捨,如膠似漆,無法暫時分離一刻。 佛陀觀察他這位弟弟的因緣,發現他接受教化的時間已到,便於某日清晨,著衣持缽,帶著阿難尊者入城乞食。佛陀與阿難尊者來到了難陀的家門前,難陀的僕人立即通報,難陀一聽是佛陀光臨,便欲出門迎接。但孫陀羅很擔心他的老公會跟佛陀一起出家,便捉住難陀的衣服不放,纏住難陀,不讓他去見佛陀。 難陀安慰道:「妳不要這樣,妳先放了我,我去見一下佛陀就回來。」 孫陀羅任性的說:「你要去就去,隨便你。但我在我額頭眉心間點一紅點,在紅點未乾之前你必須回來,否則我要罰你金錢五百!」 難陀像安撫小孩般的說:「好,我答應你就是。」 難陀說完便趕到門前頂禮佛陀,並將佛陀手中的缽攜入宅中,盛滿美食後欲交還給佛陀,但佛陀卻逕自轉身離去,沒有接受供養。 難陀在後面追趕,他不敢叫佛陀停下來,只好將缽交給阿難尊者,但佛陀也沒有叫阿難尊者接受。 難陀再次拜託阿難尊者接受供養,阿難尊者明知故問:「你這缽是從哪裡來的?」 「是佛陀的缽。」 阿難說:「那你應該自己交還給佛陀。」 「可是佛陀好有威嚴,我不敢去碰佛陀。」 阿難還是不接受。 難陀無奈,只好一路默默跟著佛陀回到僧團中。 佛陀回到精舍後,洗過了腳,回到座位上坐定,難陀這才將缽奉獻給佛陀,佛陀接受了供養,用過餐後,問難陀:「你也還沒吃過飯,你願不願意吃這缽中剩下的殘食?」 難陀很恭敬的說:「我願意。」 佛陀便將缽交給難陀,讓難陀用餐。 難陀用過餐後,佛陀問他:「你能不能出家?」 「能。」 由於佛陀與難陀彼此間在過去前生,甚至多生多世,就已結下深厚的緣分,例如佛陀的前生就已不止一次做過難陀的父親、老師、以及其它有影響力的長輩,而難陀在過去前世都很孝順聽話,不敢拂逆尊長的意思,因此在今生當佛陀問難陀能不能出家時,難陀才會毫不考慮的脫口而出說「能」。 佛陀立即交代阿難尊者找人替難陀剃除鬚髮,當剃髮師為難陀剃髮時,難陀後悔了,恐嚇為他剃髮的師傅:「住手!你知不知道,我再不久就要當國王了,你若敢剃我的髮,將來我一定把你的手給砍斷!」 剃髮師嚇到了,便將剃刀收回。 阿難尊者將此事報告佛陀,佛陀便親自來到難陀的面前,問難陀:「你不是答應我要出家嗎?」 難陀懾於佛陀的威嚴,回道:「我願意出家。」 佛陀便親自將瓶中的水從難陀的頭上澆灌,剃髮師立即為難陀剃髮。 難陀私下心想:「我今天是因為敬奉佛陀,只好姑且暫時出家,到傍晚時我再回家。」 到了傍晚,難陀循著原路回家。佛陀便以神通於路上變化出一個大坑,讓難陀無法通行,難陀心想:「看來我今天是見不到我的愛妻了,如果我不會因相思之苦而死,那麼明天一早我再想辦法找路回去。」 就這樣,難陀徹夜輾轉難眠,飽受相思之苦。 佛陀老早就知道難陀在打什麼主意,第二天一早便交代阿難尊者要難陀當僧團的管理人,難陀不曉得管理人要做什麼,阿難尊者解釋:「如果有比丘外出乞食,你就要在寺中打掃,到了晚上要記得關門,寺中有什麼地方損壞要負責修補」。 因為是佛陀的命令,難陀無奈的答應了。 當大家都外出乞食,難陀見寺內無人,心想:「我只要掃完了地即可回家。」於是便認真掃地。 佛陀以神通令掃過的地方重新沾滿塵垢,所以難陀是怎麼掃也掃不完。 到了晚上,難陀心想只要把寺內所有的門都關上就可以回家。但不管他怎麼關,總是會有一處門是開著。 難陀很不耐煩,心想:「這整座寺院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就算有小偷,也沒什麼好偷的,對僧團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失。反正將來我作了國王,再做比這更好千百倍的寺院獻給僧團做補償,我不管了,我一定要回家。」 他又心想,如果走大路,恐怕會遇到佛陀,決定抄小路回家。 豈料,他從遠處就看見佛陀在小路中間,他不想跟佛陀打照面,見路旁有大樹枝蔭低垂,便躲在大樹後面。 佛陀以神通令樹枝高舉,難陀無處可藏。 佛問難陀:「這個時間你怎麼會在這裡?跟我回去吧!」 難陀非常的難為情,像個蹺家的小孩被父親逮個正著,乖乖地跟在佛陀身後回到寺院裡。 佛陀自忖這個寶貝弟弟對他的妻子竟是如此深深的愛戀,決定想辦法幫助他跳脫情慾的泥沼。 第二天,佛陀帶著難陀來到室羅伐城,他們一起住進由佈施第一的女居士毘舍佉所奉獻的鹿子母園林。 毘舍佉聽說佛陀有一個弟弟叫做難陀,有三十種福德之相,身高僅矮於佛陀的四指之長,很想見一見並親身頂禮這位尊者。 當難陀執持衣缽入城乞食,來到毘舍佉的家門前,毘舍佉見難陀儀表俊帥出眾,相貌堂堂,除佛陀以外,無有男子能出其右,便心生恭敬,跪地頂禮。當毘舍佉將手觸摸難陀的雙腳時,由於毘舍佉的雙手柔軟舒適,而難陀又稟性多欲,竟心生性慾,立即流出精液,險將滴落到毘舍佉的頭上。 佛陀早已知悉,立即以神通將不淨的精液化作蘇合香油,滴落到毘舍佉的手上。這段尷尬的場景,令毘舍佉知道眼前的這位尊者雖然外表俊美不凡,但骨子裡仍是一個充滿情慾的凡夫。 毘舍佉聞到香油的味道,心知應該是佛陀以神通所變,便生起希有歡躍之心,讚言:「善哉啊,佛陀。善哉啊,佛法。善哉啊,僧伽。佛法竟是如此不可思議。能令像難陀這般身心充滿情慾的男子,投身佛法中,專修梵行。」 難陀聽到毘舍佉的話,感到非常的羞恥,心裡很不安的猶疑:「我是不是犯了淫戒?」 難陀便將此事跟其它比丘說明,比丘們便跟佛陀報告此事,佛陀表示難陀實際上並沒有跟女人發生性關係,所以並沒有犯戒。 又有一次,難陀坐在石上,心中想著愛妻孫陀羅,想著想著,便於石上畫出孫陀羅的形像。剛巧苦行第一的大迦葉尊者經過,看見難陀在石頭上畫他的前妻,便上前問:「難陀,你在做什麼?」 「我在畫我的愛妻孫陀羅。」 大迦葉尊者很嚴峻的教訓難陀:「難陀,佛陀教導比丘們只應作二種事,一者修習禪定,二者讀誦經文。你現在竟然不好好的利用時間修行,卻畫起女人,你對得起佛陀嗎?」 難陀自知理虧,不敢出聲。 迦葉尊者將此事報告佛陀,佛陀認為比丘作畫,對修行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因而制訂戒律:「比丘不應為畫,作者得越法罪。」 因為這條戒律,所以比丘於佛塔前不敢塗香。佛陀便問阿難:「為何收藏佛陀的頭髮及指甲的佛塔前,不再有人塗香,或以香泥灑地?」 阿難解釋是因為這條戒律的緣故。 佛陀再次解釋應以香泥隨意塗拭佛塔,但不得畫眾生形像,違者得越法罪。但畫死屍或作髑髏像者,不犯。 佛陀認為難陀的情慾實在太深,心中老是放不下對前妻的愛情,便決定以特殊的方法淨化難陀。 佛陀對難陀說:「難陀,你想不想見識一下神通?」 難陀很興奮的說好。 佛陀問:「你有沒有去過香醉山?」 「沒有」 「這樣吧,我就以神足通帶你去遊覽香醉山,如何?」 「好哇,可是佛陀,我沒有神通,怎麼跟你去?」 「你就抓著我的衣角,我會帶你去。」 佛陀猶如鵝王一般,上昇虛空,飛至香醉山。 難陀於高空中四下左右顧眄,於一棵果樹下看見一隻瞎了眼的母猴。 佛陀問難陀:「你有沒有看見這隻瞎了眼的母猴?」 「有。」 「你覺得這隻母猴與你的愛妻孫陀羅相比,誰比較美?」 「喔,那還用說,孫陀羅出身名門,猶如天女一般,貌美第一,舉世無雙。這隻獼猴與之相比,千萬億分仍不及其一。」 佛陀又問:「你有沒有去過天界?」 「沒有。」 「好,我現在帶你去。」 佛陀與難陀飛到了三十三天。 佛陀對難陀說:「你可以隨意去參觀天界內各種難得一見的美景。」 難陀走進了天界的歡喜園內,他看見了園內各處花果浴池等遊戲之處,他再進入善見城中,又聽見各種鼓樂絲竹發出的美妙音樂。廊宇疏通,床帷映設。處處皆有美麗絕倫的天女在遊戲娛樂。 難陀來到一處只有天女而沒有男性天子的地方,便問天女:「為什麼其它地方都有男女一起共享各種快樂,而你們這裡只有女人卻不見其它男子?」 天女回答:「人間的佛陀有一個弟弟名叫難陀,他投身佛門,出家專修梵行,當他死後會轉生到這裡,我們姊妹在此相待。」 難陀知道這裡是為他而存在,非常的興奮,立刻回到佛陀身旁。 佛陀問:「你有沒有看見天界難得一見的美景?」 「有。」 「你看見了什麼?」 難陀一一將他所見對佛陀述說。 佛陀又問:「你有沒有看見天女?」 「有。」 「你覺得天女與孫陀羅相比,誰比較美?」 難陀說:「喔,佛陀,這根本無從比較起,孫陀羅與這裡的天女相比,猶如香醉山內的瞎眼獼猴與孫陀羅相比,百千萬倍仍不及其一啊。」 佛陀告訴難陀:「如果你能認真的修持梵行,就能享有天界的福報。你從今起應堅修梵行,來世當得生天,受斯快樂。」 難陀聽到佛陀的保證,非常高興,便與佛陀一起回到人間的逝多林。 從此以後,難陀因思慕天宮,而修梵行。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你現在就去告訴所有的比丘不要與難陀同坐,不得與難陀同處經行,不得與難陀共用一竿置衣,不得與難陀同處安缽及放置水瓶,不得與難陀同處讀誦經典。」 阿難尊者將佛陀的意思傳達給其它比丘,比丘們均一如奉行聖旨般的遵守。 難陀發現所有的人都不與他一起行動,自覺受到排擠,深感羞愧。 有一天,阿難尊者與其它比丘在供侍堂中縫補衣服,難陀心想:「大家都排擠我,可是阿難是我的親弟弟,應該不會排擠我。」 難陀便走到阿難尊者旁坐下,阿難尊者一見難陀坐在旁邊,便立即起身迴避。 難陀受不了了,便責問阿難:「其它人都排擠我也就算了,你是我親弟弟,為何也不理我?」 阿難尊者說:「因為我們走的路不同,所以我不能與你一起行動。」 「你為何說我走的路與你們不同?你走的又是什麼路?」 「你是因為要生天才修梵行,而我是為滅除欲愛貪染才修行。」 難陀聽後非常的難過。 這時佛陀已知難陀的感受,便來到難陀面前,問道:「你有沒有看過地獄?」 「沒有。」 「我帶你去參觀地獄吧。」 佛陀帶難陀來到地獄,並要難陀自己隨處參觀。 難陀先看見了地獄的灰河,接著來到由刀劍構成的樹林,以及堆滿糞屎的火河。他看見有罪的眾生在此處受盡各種折磨,有時看見以鉗子拔舌、或拔齒、或抉目,有時看見以鋸斧肢解其身,有時以斧頭斫截手足,有時以鐵網鑱身,或以棒打槊刺,或以鐵鎚粉碎,或以鎔銅灌口,或上刀山劍樹碓擣石磨,或在銅柱鐵床上受諸極苦,或見鐵鑊猛火沸騰,或見熱焰洪流烹煮眾生。 他看見有一大鐵鍋,正燃湯涌沸,但鍋內沒有人,他內心感受極大的壓力,問地獄的獄卒:「為何這鐵鍋內沒有人?」 獄卒說:「人間的佛陀有一位胞弟名叫難陀,因為希望生天而專修梵行,他會如願以償轉生至天上,享受短暫的快樂,但當天壽已盡,便會墜入此鍋中。我現在在此等候他。」 難陀聽後心生大恐懼,寒毛皆豎,白汗流出,立刻趕回佛陀身旁。 佛陀問他:「你已經參觀過地獄了嗎?」 難陀非常沮喪,淚流滿面,哽咽的說:「看見了。」 佛陀問他看見何物,他將他所見一一報告佛陀。 佛陀對難陀說:「如果勤修梵行的目的只是為了貪圖人間的榮華富貴,或天上的快樂,就會有下墜地獄的危險。所以你應當調整你的心態,當求涅槃而修梵行,不要再貪圖生天。」 難陀聽到佛陀對他的教誨,感到非常慚愧,無言以對。 佛陀帶難陀回到人間,對難陀及所有的比丘們說:「人的內心有三種污垢,分別是淫欲、瞋恚、及愚癡。你們應當努力棄捨這些污垢,應遠離這些污垢,你們應當如是修學。」 難陀經過一番刻苦的修行,終於成為阿羅漢了,且被佛陀當眾譽為守護根門第一。 比丘們對難陀尊者的際遇,都感到很好奇,他們問佛陀:「佛陀啊,難陀比丘過去前生作過什麼樣的善業,因此獲得白晰亮麗之身,且具備三十種福德之相,僅矮於佛陀四指之長?而他於性愛及情愛有如此強烈的貪戀迷執,卻能獲得佛陀的哀愍,於生死海中,強拔令出,安置於究竟涅槃?」 佛陀解釋:「比丘們,這一切都是因為難陀比丘過去所作的善業,果報成熟,一一皆悉現前。」 佛陀即說出以下的偈語: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佛陀說:「在距離現今遙遠的過去,約九十一劫的時間,當時人類的壽命平均八萬歲。那時有一位名叫毘缽尸的佛陀出現於世間,他與六萬二千位比丘在人間遊行,他們來到親慧林,並於此暫住。 那位佛陀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弟弟,非常迷戀性欲及情愛,這位佛陀也是如此令他的弟弟獲得解脫。當時的國王叫做有親,是一位非常正直的國王,在他的領導之下,人民安居樂業,沒有犯罪。 那位國王也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沈溺於性愛。當大家都去聽佛說法時,唯獨他不感興趣。 那位佛陀的弟弟得知後,心想自己有幸能蒙佛引導而獲解脫,但世上竟然也有像他過去一樣的眾生,如此沈迷於情愛及性慾,便勸國王可以去拜見那位佛陀,請佛幫助他的弟弟。 國王的弟弟經不起國王的邀約,只好勉強同行,佛陀為他們說了適合他們聽聞的法,令國王的弟弟生起信心,便邀請那位佛陀隔日到家中的溫泉沐浴,佛陀默然的接受邀請。 第二天,那位佛陀依約來到王弟家中沐浴,當王弟見到那位佛陀週身白晰亮麗,一如白金一般,且身具三十二種福德善相及八十種美好特徵,心中非常歡喜,生起信心。 當那位佛陀洗過澡後穿上衣服,王弟便頂禮那位佛陀,並發如是善願:『我今有幸遇到無上福田,我今所做的微薄供養,願此善因,於未來世,身得白金膚色,與佛無異。並如佛陀的弟弟,雖深陷性愛的泥沼中,但能蒙佛相助,強拔令出,得趣安隱究竟涅槃。』」 佛陀說到這裡,解釋道:「比丘們,你們不用懷疑,那位沈溺在性愛中的王弟,即是今日難陀比丘的前生。由於他過去前生曾邀請毘缽尸佛到家中的浴室,接受沐浴的供養,並因淨心而發之善願,所以今生能成為我的弟弟,擁有白金的膚色,能經由我的幫助,從性愛的泥沼中強拔令出,安置於究竟涅槃之處。」 這時仍有比丘還有疑惑,進一步問佛:「難陀比丘又是曾作過何種善業,故於今身能感得三十種大丈夫善相?」 佛陀說:「過去很久以前,於某處聚落中,有一位長者,非常富有,他有一處苑園,花果茂盛,流泉浴池,林木森竦,非常適合出家人棲隱修行之處。 當時有一位辟支佛出現於世間,這位聖者樂於閑靜之處,有一天他偶然來到這處聚落,他發現這做園林很適合獨居靜修,他觀察這園中有人看守,便站在門前,看守的園丁發現辟支佛,很客氣的邀請辟支佛入園內休憩,辟支佛受邀入園內,當晚入火光禪定,園丁一見即知對方是聖人,便告知長者,長者立即趕到園中,勸辟支佛能長久住於園中,受其供養。 但辟支佛表示他已解脫生死輪迴,已經達到最高的成就,即將圓寂,不再貪戀這世間的一切,便以神通騰空,展現各種神奇的變化,散放出一片光輝,隨後圓寂。 長者很恭敬的收拾起辟支佛的遺體,將其火化,收集舍利,置於舍利塔中,並以三十種高級的香水於塔邊四處潑灑供養,求願能於來生獲得三十種美好的相貌。 比丘們,你們無須懷疑,那位長者即是難陀比丘的前生,由於他對辟支佛虔誠的供養,故於今生能獲致三十種美好的善相。」 比丘們又問道:「難陀比丘又曾做過什麼善業,使他今生若不出家,必當大國王?」 佛陀解釋:「在很遙遠的過去,當時人類的平均壽命約兩萬歲。那時有一位名叫迦葉的佛陀出現於世間,他在婆羅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依止而住。 城中有一位國王名叫訖栗枳,為人正直。當迦葉佛圓寂的時候,國王便收集舍利,並造一座高大的佛塔供養舍利。 那位國王有三個兒子,當佛塔建妥後,第二位兒子便親自於塔頂安置寶蓋,由於這份善業,使他二千五百次輪迴中都成為大國王,他就是難陀比丘的前生。」 比丘們又追問:「請問佛陀,難陀比丘又是因為什麼樣的善業,能被您譽為守護根門第一?」 佛陀解釋那是因為難陀比丘前生的善業及心願所致。佛陀說:「難陀比丘的前生曾於前一位佛陀的僧團內出家,當時他的老師被前一位佛陀譽為守護根門第一,而他自己雖出家,卻沒有任何的成就,於是當他臨終前許下一個心願,他希望能以他梵行的功德,使他來生在我釋迦牟尼佛的僧團裡繼續出家,斷除一切的煩惱,一如他的老師一般,被我譽為善護根門第一,而我今日也不過是依其過去的心願,恰如其分的給予他這項榮譽而已。 所以,比丘們,我常對你們說:『純黑業得純黑報,若純白業得純白報,若雜業者當受雜報。』你們都應當捨棄黑雜二業,專修純白淨業,你們應當如是學習!」
第二門第十子攝頌之餘難陀因緣 時諸苾芻聞是說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