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的跋陀羅比丘尼就是《增壹阿含經》中的婆陀比丘尼,兩人是同一人,在巴利語中則譯為芭達,是迦葉尊者出家以前的結髮妻。本文中佛陀敘述跋陀羅比丘尼的前生往事與《增壹阿含經》的內容完全一樣。

    比丘尼戒律中有一條規定:「比丘尼應作浴衣以供沐浴時遮護身體」並對浴衣尺寸皆有限制。這條戒律的緣起是因拔陀羅比丘尼於河邊沐浴時有男人觀看所致。佛陀在律部裡也同時提到拔陀羅比丘尼的過去本生,同樣的內容可參見北傳增一阿含經中的大愛道品、佛本行經、及一切有部毗尼奈耶等經律。

選譯自《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八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3/26

    那是發生在佛陀駐錫在古印度比舍離城時候的事。當時跋陀羅比丘尼於蘇河邊沐浴,有五個年輕男子行車經過,見比丘尼河中洗浴,便下車趨前佇於河邊觀看。

    這五個年輕男子因此生起色慾,比丘尼很嚴肅的正色斥說:「你們趕快離開!」

    對方答言:「我們不要!我們都想要觀賞妳的形體。」

    比丘尼教訓他們:「有什麼好看的?!你們看到的只不過是具有九孔門戶的臭爛身軀而已。」

    他們竟無賴地回答:「不管!我們就是很想看妳的身體」且良久不去。

    比丘尼心想:「這群凡夫真是愚淺!」隨即以手遮掩前後離去。

    這五名男子竟因色慾衝腦,迷悶倒地,血從口出。

    諸比丘尼將此事告訴大愛道長老尼(佛的姨母),大愛道長老尼隨即將此事報告世尊,諸比丘尼便趁機問佛:「為何這五名男子會因色慾而昏迷倒地?」

    佛說:「他們不是在今日才會這樣,在過去世時就已曾是如此。」

    諸比丘尼問佛:「願聞詳情。」

    佛說:「過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天女,美麗出眾,當時有五名男性天神,第一位一名叫釋迦羅,第二位名叫摩多梨,第三位名叫僧闍耶帝,第四位名叫鞞闍耶,第五位名叫摩吒。

    他們一見天女,都驚為天人,心生慾念,各自想獨佔天女,於是大家決議只有色欲心最重者有權擁有這名天女。大家都同意這項協議,於是第一位釋迦男天神立即說出偈頌表達對天女的愛意:『

我憶婬欲時  坐臥不自安
 乃至睡眠時  欲退始得安』

    第二位男天神摩多梨則說偈頌:『

釋迦汝眠時  猶故有暫泰
 我憶婬慾時  如陣戰鼓音』

    第三位男天神僧闍耶帝則說偈頌:『

摩多鼓音喻  猶故尚有間
 我心染欲時  如駃流漂木』

    第四位男天神鞞闍耶帝復則偈頌:『

汝喻漂浮木  或時有稽留
 我憶欲念時  如虻虫不瞬』

    第五位男天神摩吒最後說出偈頌:『

汝等諸所說  全是安樂想
 我耽婬欲時  不覺死與生』

    諸位天神都認為只有第五位天子對天女的愛意最深,於是決定將天女讓與第五位天子。

    佛陀告訴諸比丘尼,當時的五位天神,就是今天河邊這五位離車觀看比丘尼洗澡男子的前生。」

    諸比丘尼又繼續問佛:「拔陀羅比丘尼又是憑何善業,能獲如是端正美貌的善果?並能在大種姓高貴家庭出生?並以淨信出家得證阿羅漢果?」

    佛陀告訴諸比丘尼:「過去世時有一處城市,名叫波羅奈,有位長者家剛娶新妻。有一婢女常為長者妻梳頭,並負責供給飲食。

    當時有一位辟支佛名叫宣絺,敲門乞食,長者妻一見其貌非常不端,便對辟支佛毫無恭敬心,既不肯施捨食物,也不理睬他。

    梳頭的婢女見此情狀,便對長者妻說情:『夫人可否佈施食物給這位修行沙門?』

    長者妻答言:『長得這麼醜陋,我才不想給他呢。』

    婢女說:『既然夫人不肯佈施,可否將食物分我?我願意佈施給他。』

    長者妻輕蔑地說:『隨妳的便!妳也可將食物丟棄在水中。』

    婢女得食後立即施與辟支佛,辟支佛受食後即乘空而消失。

    婢女見其飛騰,心生大歡喜,立即發願:『願我今後生於大種姓高貴之家,身體端正,美麗出眾,見佛聞法,滅盡煩惱。』

    婢女命終後即生天上,在百千天女中,有五項優越條件勝過其他天女,分別是壽命、美貌、健康、聲譽、聰明。

    天女於天上命終後,生於波羅奈城婆羅門家,正值迦葉佛出世。某日,她父母外出,只有她一人在家,而迦葉佛入城乞食,依次來到她家。由於宿殖善之故,她一見迦葉佛便心生大歡喜,洗淨銅盤,盛滿種種美食,並以上等衣物奉上世尊。並說出偈頌表達對佛的敬意:『

今奉食與衣  眾施中最勝
今供牟尼尊  結習盡得證
 如是漏盡證  願我亦復然』

    這位婆羅門女後來嫁給另一戶門當戶對的婆羅門家,但翁姑婆家對她非常嚴苛,並沒有善待她,她心想與其忍辱偷生,不如自殺。便拿著裝飾品、香料以及自絞的繩子,準備自殺。

    途中遇見迦葉佛塔,便持裝飾品供養佛塔,自說偈頌:『

瓔珞衣香花  信供迦葉塔
 緣此福報故  今禮世尊足』

    然後自絞,命終之後又轉生到現今高貴種姓的婆羅門家。」

    佛陀說到這裡,便立下戒律:「從今日起,比丘尼都應作浴衣。就算已聽聞過的人也應當重新聽聞。如果比丘尼作雨浴衣,應量作,長四修伽陀手,寬二手,如果過長或過短者波夜提。(可懺悔之輕罪)」

 

 

原文: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一百四十一波夜提法之二

佛住比舍離。爾時跋陀羅比丘尼於蘇河浴。
爾時有五離車童子。於河上看。
見已生欲心。比丘尼言。長壽汝去。答言我不去。
欲看阿梨耶形體。比丘尼言。
汝用看是臭爛身九孔門為。復言不爾。我甚欲見。良久不去。
比丘尼作是念。此凡夫愚淺。即以手掩前後而出。
其人見已迷悶倒地。血從口出。
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
乃至諸比丘尼問佛。云何是五離車童子。
有欲心迷悶倒地乃爾。佛言。非但今日有此欲心。
過去世時已曾如是。諸比丘尼白佛言。
願欲聞之。佛言。過去久遠。爾時有一天女端正殊特。
時有五天子。一名釋迦羅。二名摩多梨。
三名僧闍耶帝。四名鞞闍耶帝。五名摩吒。
見已各生欲心便作是念。此非可共物。
欲心重者當以與之。各言可爾。於是釋迦羅即說頌曰。
 我憶婬欲時  坐臥不自安
 乃至睡眠時  欲退始得安
摩多梨復說頌曰。
 釋迦汝眠時  猶故有暫泰
 我憶婬慾時  如陣戰鼓音
僧闍耶帝復說頌曰。
 摩多鼓音喻  猶故尚有間
 我心染欲時  如駃流漂木
鞞闍耶帝復說頌曰。
 汝喻漂浮木  或時有稽留
 我憶欲念時  如虻虫不瞬
於是摩吒復說頌曰。
 汝等諸所說  全是安樂想
 我耽婬欲時  不覺死與生
於是諸天子言。汝最重者即并與之。
佛告諸比丘尼。爾時五天子者今五離車是。
諸比丘尼白佛言。是比丘尼有何行業端正如是。
在大姓家生。以信出家得證無漏。
佛告諸比丘尼。過去世時有城名波羅奈。
有長者家初取新婦。常有一梳頭人給與飲食。
時有辟支佛名宣絺。詣門乞食。
其婦見之不大端嚴無恭敬心。既不與食復不語去。
梳頭人見已語言。新婦可施與食。答言。醜陋不好。
我不能與。即語可賜我食分。我欲與之。
答言隨意。亦可棄著水中。其人得食即施辟支佛。
於是受食乘空而逝。
見其飛騰心大歡喜即發誓言。願我後身生大姓家身體端正。
見佛聞法得盡有漏。於是命終即生天上。
於百千天女。五事最勝。壽命色力名稱辯才。
天上命終生波羅奈城婆羅門家。
值迦葉佛出世時。父母出行遊觀。時女在家。
迦葉佛入城乞食次到其家。宿殖德故見大歡喜。
淨洗銅盤盛種種好食及憍舍耶衣奉上世尊。
即說頌曰。
 今奉食與衣  眾施中最勝
 今供牟尼尊  結習盡得證
 如是漏盡證  願我亦復然
此女後嫁適婆羅門家。姑妐嚴惡難事。
乃至我用此活為。不如自殺。即持瓔珞及塗身香。
并自絞繩。欲行自殺。過見迦葉佛塔。
即持嚴身之具供養佛塔。然後自絞。
命終之後即生婆羅門家。乃至自說頌曰。
 瓔珞衣香花  信供迦葉塔
 緣此福報故  今禮世尊足
佛言。從今日後。應作浴衣。
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作雨浴衣。應量作。
長四修伽陀[-+]手。廣二[-+]手。若過作截已波夜提。
如上僧祇支中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