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本文中的跋陀羅比丘尼就是《增壹阿含經》中的婆陀比丘尼,兩人是同一人,在巴利語中則譯為芭達,是迦葉尊者出家以前的結髮妻。本文中佛陀敘述跋陀羅比丘尼的前生往事與《增壹阿含經》的內容完全一樣。 比丘尼戒律中有一條規定:「比丘尼應作浴衣以供沐浴時遮護身體」並對浴衣尺寸皆有限制。這條戒律的緣起是因拔陀羅比丘尼於河邊沐浴時有男人觀看所致。佛陀在律部裡也同時提到拔陀羅比丘尼的過去本生,同樣的內容可參見北傳增一阿含經中的大愛道品、佛本行經、及一切有部毗尼奈耶等經律。 選譯自《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八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3/26 那是發生在佛陀駐錫在古印度比舍離城時候的事。當時跋陀羅比丘尼於蘇河邊沐浴,有五個年輕男子行車經過,見比丘尼河中洗浴,便下車趨前佇於河邊觀看。 這五個年輕男子因此生起色慾,比丘尼很嚴肅的正色斥說:「你們趕快離開!」 對方答言:「我們不要!我們都想要觀賞妳的形體。」 比丘尼教訓他們:「有什麼好看的?!你們看到的只不過是具有九孔門戶的臭爛身軀而已。」 他們竟無賴地回答:「不管!我們就是很想看妳的身體」且良久不去。 比丘尼心想:「這群凡夫真是愚淺!」隨即以手遮掩前後離去。 這五名男子竟因色慾衝腦,迷悶倒地,血從口出。 諸比丘尼將此事告訴大愛道長老尼(佛的姨母),大愛道長老尼隨即將此事報告世尊,諸比丘尼便趁機問佛:「為何這五名男子會因色慾而昏迷倒地?」 佛說:「他們不是在今日才會這樣,在過去世時就已曾是如此。」 諸比丘尼問佛:「願聞詳情。」 佛說:「過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天女,美麗出眾,當時有五名男性天神,第一位一名叫釋迦羅,第二位名叫摩多梨,第三位名叫僧闍耶帝,第四位名叫鞞闍耶,第五位名叫摩吒。 他們一見天女,都驚為天人,心生慾念,各自想獨佔天女,於是大家決議只有色欲心最重者有權擁有這名天女。大家都同意這項協議,於是第一位釋迦男天神立即說出偈頌表達對天女的愛意:『
我憶婬欲時 坐臥不自安 第二位男天神摩多梨則說偈頌:『
釋迦汝眠時 猶故有暫泰 第三位男天神僧闍耶帝則說偈頌:『
摩多鼓音喻 猶故尚有間 第四位男天神鞞闍耶帝復則偈頌:『
汝喻漂浮木 或時有稽留 第五位男天神摩吒最後說出偈頌:『
汝等諸所說 全是安樂想 諸位天神都認為只有第五位天子對天女的愛意最深,於是決定將天女讓與第五位天子。 佛陀告訴諸比丘尼,當時的五位天神,就是今天河邊這五位離車觀看比丘尼洗澡男子的前生。」 諸比丘尼又繼續問佛:「拔陀羅比丘尼又是憑何善業,能獲如是端正美貌的善果?並能在大種姓高貴家庭出生?並以淨信出家得證阿羅漢果?」 佛陀告訴諸比丘尼:「過去世時有一處城市,名叫波羅奈,有位長者家剛娶新妻。有一婢女常為長者妻梳頭,並負責供給飲食。 當時有一位辟支佛名叫宣絺,敲門乞食,長者妻一見其貌非常不端,便對辟支佛毫無恭敬心,既不肯施捨食物,也不理睬他。 梳頭的婢女見此情狀,便對長者妻說情:『夫人可否佈施食物給這位修行沙門?』 長者妻答言:『長得這麼醜陋,我才不想給他呢。』 婢女說:『既然夫人不肯佈施,可否將食物分我?我願意佈施給他。』 長者妻輕蔑地說:『隨妳的便!妳也可將食物丟棄在水中。』 婢女得食後立即施與辟支佛,辟支佛受食後即乘空而消失。 婢女見其飛騰,心生大歡喜,立即發願:『願我今後生於大種姓高貴之家,身體端正,美麗出眾,見佛聞法,滅盡煩惱。』 婢女命終後即生天上,在百千天女中,有五項優越條件勝過其他天女,分別是壽命、美貌、健康、聲譽、聰明。 天女於天上命終後,生於波羅奈城婆羅門家,正值迦葉佛出世。某日,她父母外出,只有她一人在家,而迦葉佛入城乞食,依次來到她家。由於宿殖善之故,她一見迦葉佛便心生大歡喜,洗淨銅盤,盛滿種種美食,並以上等衣物奉上世尊。並說出偈頌表達對佛的敬意:『
今奉食與衣 眾施中最勝 這位婆羅門女後來嫁給另一戶門當戶對的婆羅門家,但翁姑婆家對她非常嚴苛,並沒有善待她,她心想與其忍辱偷生,不如自殺。便拿著裝飾品、香料以及自絞的繩子,準備自殺。 途中遇見迦葉佛塔,便持裝飾品供養佛塔,自說偈頌:『
瓔珞衣香花 信供迦葉塔 然後自絞,命終之後又轉生到現今高貴種姓的婆羅門家。」 佛陀說到這裡,便立下戒律:「從今日起,比丘尼都應作浴衣。就算已聽聞過的人也應當重新聽聞。如果比丘尼作雨浴衣,應量作,長四修伽陀手,寬二手,如果過長或過短者波夜提。(可懺悔之輕罪)」
原文: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佛住比舍離。爾時跋陀羅比丘尼於蘇河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