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譯於《摩訶僧祇律》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3/26
比丘們對於目犍連尊者能蒙獲世尊當眾讚譽神通第一的榮譽,都感到很好奇,他們問世尊:「大目乾連尊者,過去曾作何種善業,方能成熟善根,於諸聲聞弟子中,被譽為神通第一?」 佛陀解釋:「你們仔細地聽好,這位大目乾連,在前生過去很久以前,善行善業,積聚善根,才能獲得如斯善果。」 佛陀告訴諸比丘:「在很久的過去,有一處波羅奈城,離城不遠處,有一仙人,住在那裡。這位仙人心行慈悲,憐愍有情。當時有一採樵窮人,背負薪材經過仙人住所,因非常疲累,很想休息,但礙於生計,卻又不得喘息。 仙人見此情狀,非常憐愍窮人,心想:『這貧窮人因前世不種修行善根,雖得人身,卻為生計餬口而受此奔波之苦。我今天應當渡此人出家,令他修梵行。』打定主意後,便對窮人說:『賢子,你這麼辛苦,何不出家?』 窮人難過地說:「大仙,我是窮人,平時靠採樵為生,又有誰能度我出家?」 仙人安慰他:『賢首,我來度你,助你出家。但倘若你獲證聖果,希望你一定要來告知我。』 窮人答言:『聖者,我若證果,必當相報。』 於是仙人即帶領窮人出家。窮人出家後,獨自尋覓一安靜之處,修禪習定,秉持宿世善根,遂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悟,證獨覺果。 窮人成辟支佛後,心想:『我能證果,皆由因仙人引渡相助。我應履行當初誓言,前去告知。』於是便來到仙人處所,飛昇虛空,身下流清水,乃至身上放火光,展現十八種神變。 仙人一見辟支佛,猶如大樹崩倒於地,伏地頂禮,發願道:『願我所修無量功德迴向,於未來世所有威德,如你辟支佛一般,神通第一。』 比丘們,你們不要誤會,那位過去世的仙人,並不是別人,正是今世大目乾連尊者的前生。你們應當明白果報黑白業的種類及差別。
原文: 摩訶僧祇律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