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於《摩訶僧祇律》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3/26

 

    比丘們對於目犍連尊者能蒙獲世尊當眾讚譽神通第一的榮譽,都感到很好奇,他們問世尊:「大目乾連尊者,過去曾作何種善業,方能成熟善根,於諸聲聞弟子中,被譽為神通第一?」

    佛陀解釋:「你們仔細地聽好,這位大目乾連,在前生過去很久以前,善行善業,積聚善根,才能獲得如斯善果。」

佛陀告訴諸比丘:「在很久的過去,有一處波羅奈城,離城不遠處,有一仙人,住在那裡。這位仙人心行慈悲,憐愍有情。當時有一採樵窮人,背負薪材經過仙人住所,因非常疲累,很想休息,但礙於生計,卻又不得喘息。

    仙人見此情狀,非常憐愍窮人,心想:『這貧窮人因前世不種修行善根,雖得人身,卻為生計餬口而受此奔波之苦。我今天應當渡此人出家,令他修梵行。』打定主意後,便對窮人說:『賢子,你這麼辛苦,何不出家?』

    窮人難過地說:「大仙,我是窮人,平時靠採樵為生,又有誰能度我出家?」

    仙人安慰他:『賢首,我來度你,助你出家。但倘若你獲證聖果,希望你一定要來告知我。』

    窮人答言:『聖者,我若證果,必當相報。』

於是仙人即帶領窮人出家。窮人出家後,獨自尋覓一安靜之處,修禪習定,秉持宿世善根,遂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悟,證獨覺果。

    窮人成辟支佛後,心想:『我能證果,皆由因仙人引渡相助。我應履行當初誓言,前去告知。』於是便來到仙人處所,飛昇虛空,身下流清水,乃至身上放火光,展現十八種神變。

    仙人一見辟支佛,猶如大樹崩倒於地,伏地頂禮,發願道:『願我所修無量功德迴向,於未來世所有威德,如你辟支佛一般,神通第一。』

    比丘們,你們不要誤會,那位過去世的仙人,並不是別人,正是今世大目乾連尊者的前生。你們應當明白果報黑白業的種類及差別。

 

原文:

摩訶僧祇律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
唯佛能斷白世尊曰。彼具壽大目乾連。先作何業。
成熟善根。諸聲聞中。神通第一。佛告諸苾芻。
汝等應聽。彼大目乾連。乃往過去。善行善業。
積聚善根。乃至果報。廣說如前。
佛告諸苾芻。乃往過去。波羅奈城。去斯不遠。
有一仙人。於彼居止。心行慈悲。憐愍有情。
于時有一採樵貧人。負薪至彼。疲極偃息。
仙人見已。極生憐愍。遂作是念。此貧窮人。
先世不種修行善根。雖得人身。受斯辛苦。而得衣食。
我今應度此人出家。令修焚行。作是念已。
告言。賢子。汝受辛苦。何不出家。答言。大仙。
我是貧人。採樵活命。誰能見是。度我出家。
告言。賢首。我當度汝。令得出家。儻若獲果。
願當相報。答言。聖者。必若證果。必當相報。
時彼仙人即與出家。既出家已。而逐靜處。
修禪習定遂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無師自悟。
證獨覺果。便作是念。我所證果。皆由仙人。
我應覆誓。往看相報。作是念已。至其仙所。
上昇虛空。下流清水。乃至火光。十八變等。
如前廣說。其仙見已。心疾迴轉。猶如大樹。
崩倒於地。便發願言。願我所修無量功德。
於當來世所有威德。如汝所有神通第一。汝等苾芻。
勿生異念。往仙人者。豈異人乎。
即大目乾連是也。當知果報黑白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