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布施的動機與心態 本經是一篇非常重要且有趣的經文。 據說,比丘有三種瓦盆,第一種是應盆,是用來吃飯的;第二種是藥盆,是用來吃藥的;第三種是澡盆,是用來洗澡的。而經中舍利弗的弟子只有一個吃藥用的瓦盆,因此還必須向在家人乞討其他的瓦盆。 本經舍利弗尊者開示說,就算一廂情願布施給對方沒有實益的物資,但只要出於誠懇,也有功德福報,那更何況是出於誠摯之心布施給對方非常有實際幫助的物資,那麼今生與來世的功德福報將更不可思議。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357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22/10/10農曆九月十五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中。當時,舍利弗尊者有一位弟子生了病,他服過藥之後,接著想要喝粥,但這一位弟子沒有喝粥吃飯用的瓦盆,由於這一位弟子身體過於虛弱,需要躺在床榻上養病,於是舍利弗尊者便替他生病的弟子到城中的一位瓦師家裡去乞討比丘吃飯用的專用瓦盆。 但這一個瓦師非常的小氣,很吝嗇,對三寶也沒有信心,他見舍利弗尊者前來乞討瓦盆,心裡便老大不高興,他很想趕走舍利弗,於是故意用一個刁鑽的問題來刁難舍利弗尊者,這一個瓦師說以下的偈言發問:
「云何得名勝? 而不施一錢。 瓦師的問題是: 該怎麼布施才可以不費一分錢或任何的物資,既可以得到名聲與功德福報,又不會減損自己的財物? 因為瓦師非常的吝嗇,他想不勞而獲,不花一毛錢便可以獲得大功德,他覺得這個問題夠刁鑽,舍利弗應該答不出來。 但舍利弗尊者被佛譽為聲聞弟子中智慧第一,這種雕蟲小技怎麼可能難得倒他? 於是,舍利弗尊者說了以下的偈言回答瓦師的提問:
「若不食肉者, 而施彼以肉, 若是對於不吃肉的人故意布施給他葷食,若對於一個終生修梵行的人故意布施給他美女,對於一個持守八戒中「不坐臥高廣大床戒」的人故意布施給他高廣大床,對一個即將外出遠門的人卻故意布施一間讓他休息睡覺的地方給他,類此以上的種種布施,都是一廂情願且不切實際的布施,不但對受施者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給受施者製造障礙與帶來困擾。 話雖如此,但由於布施的人心中情真意切,出於誠摯之心將以上的無用之物布施給對方,因為那些東西對於對方而言沒有任何實益,所以對方有可能將物資都退還給布施者,對於布施者而言等於不費一分一毫,但,這樣一廂情願的布施,依然會給布施者帶來功德福報與名譽,因為關鍵在於布施者的心態與動機很誠懇之故。 這一個瓦師聽了舍利弗尊者的解說之後,又說了以下的偈言:
「汝今舍利弗, 所說實為善, 瓦師的意思是說:舍利弗,你回答得真好。我現在可以布施給你一百個瓦盆,但你必須一次取走,而且你其他的東西都不准拿。 舍利弗尊者見瓦師又刁難他,他認為瓦師是一個爛泥敷不上牆、朽木不可雕的人。既然瓦師是一個沒有善根與慧根之人,那麼多說無益,他不想跟瓦師乞討了,但舍利弗尊者臨走前說了以下的偈言:
「彼三十三天, 炎摩兜率陀, 舍利弗尊者的意思是感嘆說:如果瓦師能以清淨的信心布施瓦缽給舍利弗,那麼布施瓦缽的功德,可以讓瓦師的來世得轉生於三十三天、炎魔天、兜率天,化樂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只可惜瓦師不信因果,且態度惡劣,斤斤計較,還百般刁難,不明白布施的動機與態度才是重點,因此錯過了千載難逢的機緣。 當舍利弗尊者說以上的偈語之後,便頭也不回逕自離去。
原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舍利弗弟子,服藥已,尋即①食粥。 時,尊者舍利弗到瓦師舍,從乞瓦甌ⓐ②。時,彼瓦師即說偈言: 「云何得名勝③? 而不施一錢。 爾時,舍利弗說偈答言: 「若不食肉者, 而施彼以肉, 時,彼瓦師復說偈言: 「汝今舍利弗, 所說實為善, 尊者舍利弗說偈答言: 「彼三十三天, 炎摩ⓒ兜率陀, 尊者舍利弗說此偈已,於瓦師ⓓ舍默然出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