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

    基督教《聖經》中的《路得記》記載道,有一位名叫路得的外邦婦女,雖然丈夫已死,仍忠心的孝敬她的婆婆拿俄米,最終蒙神大大的賜福,作了義人財主波阿斯的妻子,獲得神、人的喜悅。因此,在基督教的聖經裡提到:「當孝敬父母,必使汝得福,使汝在世長壽;因為這是上帝第一條帶有應許的誡命。」(弗六2)

    有人認為佛教的出家是一種不孝,因為不能孝養自己的父母。這完全是對佛教的一種嚴重的誤解,因為在比丘的戒律裡有規定,若父母年長已無謀生能力,自己須擔負起供養之責,須將自己乞得之食物先供養父母,否則就是犯戒!

    在佛教的教義裡,認為父母就是根本,若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反而去供養僧伽,蓋大廟,救濟其他人,都將失去意義。在南傳巴利《長老偈》記載了一位阿羅漢這麼說過:「人應禮敬父母,若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禮敬,反去禮敬神佛,豈非本末倒置,又有何益?」

    很多台灣人迷信風水陰宅,在自己父母死後窮盡一切財力尋覓龍穴,為的只是希望父母死後能繼續庇佑後代子孫興旺。因此,在父母死後極盡奢侈鋪張之能事,看似備極哀榮。但曾有一位天主教的修女很不解的問道:「為什麼這些人不能把重心放在父母的生前?善待並多關心父母?當父母死後,弄這麼多繁複的儀式給人看,燒這麼多紙錢,還不放過父母,不讓他們安息,要父母繼續保佑自己,為什麼想的都是自己?」真是善哉斯言啊!

    所謂「孝敬父母」包括:
一.孝順,也就是關心、照顧父母,供應他們生活所需,關顧他們的身體狀況,以及心理情緒。
二.尊敬,即不可惡待雙親,不可辱罵他們,而應敬重他們。

    網路爆紅的「孝子抱母看病」影像,也勾起我們潛在的罪惡感;有多少人可以如這位前調查員,不只是在必要時陪、抱著母親去看病,他提前退休、放棄升官,就是為了照顧母親;又有誰能做到,二十四小時陪著得了失智症的母親,不倦不厭,而且還能和顏悅色。

    「什麼是愛?愛就是不離不棄,小時候媽媽背你去看病,長大後換我們陪媽媽去看病。」我們也許不必像這堪稱「第二十五孝」的丁祖伋一樣用花布背媽媽,但至少可以用心把父母當作自己的兒女一般善待。孝道雖然是快要消失的德行,但是調查員丁祖伋堅毅護母的影像,彷彿在價值黑暗的時刻,露出了一道曙光。


    本篇是佛陀教導我們,「老」是人生八苦之一,不管我們是誰,都一定要經歷,沒有人有特權可豁免。並告訴我們若欲膜拜神佛,向其許願,不如先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的恩情,就算以左肩擔著父親,右肩擔著母親,繞著全世界跑上一百年,其間又對他們奉獻種種的供養,猶不能報答父母的須臾之恩。與其捨本逐末終日惶惶瞎忙著求神拜佛唸咒,倒不如好好的善待供養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才是天地間最為靈驗的守護神明。
 

選譯自北傳《雜譬喻經》
喬正一譯於西元2009/11/16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說法,他對所有的比丘們說:「

    比丘們,你們應當孝敬父母。若有人欲迎請創造世界的大梵天王住在自己家中護祐自己,很簡單,只要此人能孝養父母,那麼造物主即在此人家中護祐此善人。

    若欲使統領一切天神、精靈、及夜叉的帝釋天主住在自己家中,一樣很簡單,若能孝養父母,帝釋天主即在此人家中,護祐此人。

    若欲得一切天神的庇佑,並令天神住在自己家中者,只要能供養父母,當知一切天神即已在此人家中。

    只要能供養父母,就等同是和尚(比丘)已在此善人家中接受供養。

    若欲得阿闍梨(戒師)到家中接受供養,只要能供養父母,就等於是邀請了阿闍梨至此善人家中供養。

    若欲供養所有的四雙八輩、辟支佛、及佛到家中供養,只要能供養父母,就等於是已經邀請了所有的聖人及佛到家中供養,聖人與佛即在此善人家中。」

    所有的比丘們回應:「如來世尊!世人能做到恭敬父母者,是非常的希有難得。」

    佛陀說:「非但是今日能做到恭敬父母的人,非常希有難得,就是於過去世亦是非常罕見希有。」

    比丘們不解,問道:「此話怎講?」

    佛陀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有一處名叫波羅柰的國家,該國景氣極度的惡劣,民不聊生,當時的人民竟流傳著一種非常惡質的風俗,他們認為父母年老不重用,所以只顧養活兒子,卻把自己的父母生埋在土地中。

    很快的,大家互相學習效法,這種邪惡的風俗便在整個波羅柰國裡流行開來,甚至被國王宣布為法律。

    後來,該國中有一位長者,也生了一個兒子,但這個兒子天資聰穎,懂事以後,對這種逆倫的惡風俗深惡痛覺。他很想滅除這種風氣,他覺得只有凸顯父親的價值,才能讓大家反省,甚至痛改前非。

    他又想到一個人唯有飽讀書籍經論,加上豐富的人生閱歷,那麼當他年紀越大時,他的智慧只會越加的璀璨亮麗,所以就算年老了,也會受人尊敬。於是,他鼓勵他的父親去外地留學深造,

    他的父親接受他的建議,真的遠赴他鄉求學。

    父親在異鄉待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學成歸國後,年紀已經很大了。依照當地的風俗,兒子必須把長者生埋在土地中。但長者的兒子並沒有這麼做,他在地下早已挖好一個廣大的空間,並建造一棟房子,裡面備妥各種飲食,讓父親安心的住在裡面。

    這種逆倫的風俗,已經讓天上的天神看不下去。天神們認為該國的國君竟縱容這種風氣茲長,應負起最大的責任,因此決定下凡嚴懲昏君。

    有一天,天神現身在國王面前,問國王四個問題,並恐嚇國王若於七天內解答不出來,必將令國王的腦袋碎裂成七塊。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一、何物是第一財。
二、何物最為樂。
三、何物味中勝。
四、何物壽最長。

    天神將這四個問題,寫在一張紙上,以神通法力深深地嵌入皇宮的門首,便消失不見。

    國王的性命交關,因此非常的焦慮,他立即下令徵求國內的人民協助解答。

    長者的兒子看到這項詔令,立即做出解答:『信為第一財,正法最為樂,實語第一味,智慧命第一。』

    天神看見有人做出解答,很滿意,決定饒過國王一命。

    國王逃過死劫,自然是滿心歡喜,便問長者的兒子是如何知道答案。

    長者的兒子說:『不瞞陛下,是我的老父教我的。我懇求陛下慈悲,網開一面,赦免我們的罪過。我父親年紀已經很大,但我並沒有遵照法令生埋他,我只是將他藏在地道中。陛下!父母的生養之情恩重如山,猶如天地,母親懷抱十月,推乾去濕,乳哺養大,教授我們懂事。我們能長大成人,皆由父母的養育栽培,才能得見日月,工作生活。所以他們的恩情,就算以左肩擔著父親,右肩擔著母親,繞著全世界跑上一百年,其間又對他們奉獻種種供養,猶不能報父母須臾之恩啊。』

    國王深感慚愧,便問道:『今日你助我渡過危難,你有何要求?』

    長者的兒子回答:『我別無所求,唯願大王廢此惡法。』

    國王立即下令宣布:『若有不孝於父母者,當重治其罪!』」

    佛陀最後解釋:「你們知道嗎?當時的那位長者的兒子,就是我的前身。我於當時,為國家人民,廢除惡法,成就孝順之法,以此因緣故能今生成佛,是以今日,我依然推崇孝順之道。」


(一四)
  波羅[木*奈]國有一長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緣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言:
「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
能孝養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釋在家中者,
能孝養父母,即是帝釋在家中。
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養父母,
當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養父母,
便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闍梨在家中者,
但供養父母,即是阿闍梨在其家中。
若欲供養諸賢聖及佛,若供養父母,
諸賢聖及佛即在家中。」 諸比丘言:「如來世尊!
極為希有恭敬父母。」 佛言:「非但今日極為希有恭敬父母,
於過去世亦曾希有恭敬父母。」 比丘問言:
「過去恭敬,其事云何?」 佛言:「往昔波羅[木*奈]國,
有一貧人,唯生一子,然此一子,多有兒息,
其家貧窮。時世飢儉,以其父母,生埋地中,
養活兒子。鄰比問言:『汝父母為何所在?』答言:
『我父母年老會當至死,我便埋之。
以父母食分,欲養兒子,使得長大。』第二家聞,
謂此是理,如此展轉,遍波羅[木*奈]國,
即以為法。復有一長者,亦生一子,此子聞之,
以為非是,即作是念:『當作何方便,
卻此非法?』遂白父言:『父今可應遠行學讀,
使知經論。』其父便去,少得學讀,而便還家。
年轉老大,子為掘地,作好屋舍,以父著中,
與好飲食。作是思惟:『誰當共我,除此非法?』
天神現身,而語之言:『我今與汝,以為伴侶。』
天神疏紙,問王四事:『若能解此疏上事者,
為汝擁護,若不解者,卻後七日,
當破王頭令作七分。四種問者:一者、何物是第一財。
二者、何物最為樂。三者、何物味中勝。四者、
何物壽最長。牓著王門上。』 「國王得已,
促問國中:『誰解此者?若有解者,欲求何事,
皆滿所願。』長者子取此文書,解其義言:
『信為第一財,正法最為樂,實語第一味,
智慧命第一。』解此義已,還著王門頭。天神見已,
心大歡喜,王亦大歡喜。王問長者子言:
『誰教汝此語?』答言:『我父教我。』王言:『汝父安在?』
長者子言:『願王施無畏!我父實老,違國法故,
藏著地中。願聽臣所說。大王!父母恩重,
猶如天地,懷抱十月,推乾去濕,乳哺養大,
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
得見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擔父,
右肩擔母,行至百年復種種供養,
猶不能報父母之恩。』時王問言:『汝欲求何等?』答言:
『更無所求,唯願大王去此惡法。』王可其言。
宣下國內:『若有不孝於父母者,
當重治其罪。』 「欲知爾時長者子,今我身是也。
我於爾時,為彼一國,除去惡法,成就孝順之法,
以此因緣自致成佛,是以今日,
亦復讚嘆孝順之法也。」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