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布施

    布施得福,是佛教公認的真理。若為人窮困,則是過去前生不肯布施所致,若欲消滅貧窮惡因,更應力行布施。因為,世間的保險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保險,唯有布施才是最保險的保險。世間也沒有無風險的投資,但唯有布施才是最沒有風險,也是最一本萬利的投資。布施之德能渡後世橋樑,能作解脫之筏。

 

本經是敘述一位婆羅門,因發生財務困難,致無力供養佛陀。但他對佛陀的信心堅定,為求能供養佛陀,不惜低頭向他人借貸,並以自身為質押,最後因布施的心意堅定清淨,終於擺脫貧困,獲得現世善報的佳例,值得吾人學習。

 

選譯自北傳《佛本行集經》第四十卷教化兵將品下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優婆塞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9(佛曆2553年)/10/3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八關齋戒日

 

有一天清晨,沙門乞食的時間已至,佛陀便著衣持缽,獨自為乞食而行。

 

他漸漸的走到一處名叫大兵將的村子裡,他走入村中的市集中心,來到一戶名叫兵將的婆羅門家門前。

 

佛陀來到這戶人家,便進入門內,接著隨地鋪上座布就地而坐。

 

這時,兵將大婆羅門家中有二個閨女,一個名叫難陀,另一個名叫波羅。

 

這二位千金小姐走出房門,看見佛陀大駕光臨,立即來到佛前,將佛手中的缽取過來,放入各種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再還給佛陀,然後雙雙跪地,很恭敬的向佛頂禮,便各自退坐在一旁。

 

佛陀早已知悉這兩個少女宿具善根,也觀察到她們的心地非常的柔軟清淨,煩惱的結使已稀薄,便為她們解說四聖諦法。

 

當佛陀說完法後,這二位千金女當下破除二十重如山高的身見,即時證得須陀洹果。

 

這兩位少女已見法實相後,便向佛陀乞求願終生受持三歸五戒。

 

佛陀完成教化的目的後,便離開此村。

 

當時,有另一位名叫提婆的大婆羅門,從別人那裡展轉聽聞這位大沙門來到此地,他心中早已非常的仰慕佛陀,心中不斷的盤算著:「我以前也曾邀請過這位大沙門,供養過他一些飲食,但如今我經濟情況已大不如前,財務拮据,非常困乏,我該怎麼做才能再次供養這位大沙門?」

 

提婆大婆羅門立即趕回家中,對他的妻子說:「過去這位大沙門在優婁頻螺聚落中,六年修苦行之時,我曾布施過飲食給這位大沙門,但妳也知道,如今我們家中經濟情況不好,妳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再次供養這位大沙門?」

 

提婆的妻子很明白丈夫的心意,便說道:「老公,你聽我說,我記得以前我還是少女的時候,兵將大婆羅門曾追求過我,想要跟我求愛,但當時我沒有接受。而今你不如將我送給他,然後隨你向他索取錢財,這樣你就可以供養那位大沙門了。」

 

提婆大婆羅門一聽非常的生氣,很嚴厲的譴責他的妻子:「怎麼可以這樣!我是堂堂的婆羅門,豈可做出出賣妻子的事?」

 

提婆大婆羅門不得已只好再想別的辦法,最後他決定向兵將婆羅門借錢,他硬著頭皮登門造訪,向兵將婆羅門開口借五百金錢,並表示願以他們夫妻人為質押,若到期無力清償的話,他們夫妻二人願在兵將婆羅門家中為奴作苦力。

 

沒想到兵將大婆羅門非常的慷慨,立即借給提婆婆羅門如數的金錢,並說道:「這筆錢你就拿去用,如果到期你還不起債務,你千萬不可以再向別人借錢來還我,就如你所言,你自己想辦法去找別的工作掙錢來還我。」

 

提婆大婆羅門非常感謝兵將的幫忙,他拿到錢後,立即趕回家中交給他的妻子,準備飲食。

 

提婆大婆羅門獨自來到村外的樹林中,走向佛前,向佛陀行過禮後,問候佛陀起居方面是否安好,接著他向佛陀提出第二天午前欲供養的意願,佛陀默然的接受邀請。

 

提婆大婆羅門知道佛陀默然接受邀請後,便從座位起身,遶佛三匝後,向佛辭別而去。

 

他回到自己家中,已是華燈初上,入夜時分,當時城內的一切巷陌餐飲店,都在販賣熟食。提婆大婆羅門便於當晚,很認真的準備各種可口甘美的飯食。

 

是夜已過,黎明拂曉,家內開始洒掃,鋪妥床座。

 

提婆大婆羅門又來到佛前,長跪在地,說道:「大善沙門,時辰已屆,飲食已辦,願移駕赴我家中接受供養。」

 

這時,佛陀便著衣持缽,很莊嚴的緩緩而行,來到提婆家中。

 

佛陀進入屋內,便隨地鋪座而坐。

 

提婆看見佛陀已就坐,夫婦倆便親自以雙手拖著盤子,裡面盛著各種微妙清淨的眾味飲食,站立於佛前,供奉世尊,並說道:「唯願如來,隨意而食。」

 

佛陀用過餐後,提婆大婆羅門便取小椅凳坐在佛前準備聽佛說法,佛陀也為這對虔誠的夫妻說了適合他們聽聞的法,令他們心生歡喜。

 

最後,佛陀從座位起身離去,提婆大婆羅門也很恭敬的送佛出門。

 

提婆的妻子從別人那裡借了一件衣服,是用來供佛時穿的。當他們完成供養佛陀的善行後,見佛已離去,便脫下身上的衣服,置於一處,開始掃地。

 

這時有一個小偷,趁提婆的妻子不注意時,將衣服給偷去。

 

提婆的妻子因為遺失衣服,心中非常的焦慮愁惱。

 

這時提婆送佛離去,回到家中,看見妻子焦慮的樣子,便問情由,當提婆得知後,差點昏厥,他也不知該怎麼辦,他對妻子說:「我跟別人借了五百金錢供養佛陀,而你又向他人借了衣服,現在又搞丟了,我們家現在非常的窮困,我真不知該拿什麼去還債。」

 

提婆因壓力過大,一時想不開,便欲尋短,他獨自前往屍陀林中(印度人死時丟棄屍體的森林),爬到一棵大樹上,他想要從樹上跳地自殺,但又沒有勇氣跳下去,提婆為此非常的煩惱。

 

就是那麼巧,那個偷衣賊竟然把偷來的衣服也帶到屍陀林中,就在提婆所在的那棵樹下,掘地埋之,又以土覆上,然後在上面大便(註:為了不讓人接近該處),才逕自離去。

 

這時提婆在樹上目睹了一切經過,他等小偷離去以後,從樹上而下,掘地取其衣,然後回到家中。

 

而提婆的妻子正在掃除屋內,她掃得非常認真仔細,屋內的死角都不放過,沒想到其屋的一角,忽然自陷,她低頭觀睹地下,忽見有一紅色的銅瓶,裡面裝滿了黃金,接著她又發現第二瓶、第三、第四瓶。她更往裡面觀看,又發現一個紅色的銅甕,裡面也是滿滿黃金。

 

提婆的妻子看見金子後,立即大驚叫,她立刻喊提婆:「老公老公,快來快來,我看到黃金了!」

 

提婆聽到妻子的狂叫,還以為妻子是因為弄丟借來的衣服,壓力過大而發瘋了,後來他才發現家中竟有這麼多的黃金。

 

提婆決定與妻子立刻分頭還債,妻子把衣服拿去還人,而提婆則到大兵將的家中還錢。

 

兵將發現提婆這麼快就來還錢,以為是提婆又去跟別人借錢來還債,便說道:「我先前不是已經告誡過你,不可以向別人再借錢舉債來償還我,你必須靠自己的實力,找工作掙錢還債,你怎麼不聽我的話?」

 

提婆解釋:「我沒有跟人借錢來還你。」

 

兵將不解,復問:「那你這筆錢是從何來?」

 

提婆解釋他發現黃金的經過,兵將當然不信,於是提婆便帶兵將到自己家中展示其金藏。

 

但兵將所看見的只是一聚黑炭。

 

兵將責怪提婆:「你發什麼瘋?你怎麼會指炭為金?」

 

但提婆向兵將再三保證,那些都是真金,不是火炭。

 

提婆為了取信兵將,便以手觸摸黃金,並作誓願:「如果這一切都是因我的善業因緣之力,故得此黃金者,那麼就請展示給兵將看一下吧!」

 

提婆話才說完,黑炭立即又轉為黃金。

 

這時兵將才親眼看見地上滿滿皆是黃金。

 

兵將問提婆:「你們是供養了誰?是天神還是仙人?還是善人?這樣的福田竟能回饋你們如此善報。」

 

提婆說:「我今日家中只有供養大沙門,或許就是藉他的功德而獲致如是大果報。」

 

兵將對提婆說:「你今天所得之黃金,皆是你善業因緣所生,無人能奪,亦無人能斷,你不用懷疑,你就安心的接受吧。」

 

提婆自知:「我因布施大沙門飲食,故產生如是大功德善報。」心生歡喜,踊躍無量,喜樂遍滿全身,不能自勝。

 

於是,提婆再度來到佛前,第二次邀請佛陀到家中接受供養。

 

佛陀接受邀請,第二天依約前來,當佛陀用完餐後,便為他們夫妻二人說法,佛陀已知這對夫妻信心堅定,心意柔軟,煩惱薄少,便為他們解說四聖諦。

 

提婆夫妻聽聞後,二十重我(身)見之山立即破除,當下便證得須陀洹果。接著,他們受持三歸,奉持五戒。

 

佛陀完成教化的目的後,便從座位起身,逕自離去。

 

後來,有許多比丘對於提婆的遭遇感到很好奇,便問佛陀這對夫妻過去前生是做什麼業,以致能遇佛聞法,證得初果?又他們是做了什麼業,以致今世貧窮,但後來又得大富?

 

佛陀解釋:「

比丘們,既然你們問起,我就為你們解釋他們的前因後果,你們仔細的聽好。在過去很久很久以前,應該是地球的賢劫中,當時的眾生,平均壽命約二萬歲。那時,有一位佛陀在人間,名叫迦葉佛,他住在此波羅柰城中過去諸聖仙人遊學的處所,也就是鹿野苑中。

 

當時城中有一個人,從迦葉佛陀那裡受持三歸五戒,但他終其一生都不行布施善行,當他臨終時,心中發下如是善願:『如迦葉佛所預言,未來有一位名叫護明的修行人,在眾生平均壽命約百年的時代中,會修成佛道,聖名叫做釋迦牟尼三藐三佛陀,願我將來有幸能值遇那一位世尊。』

 

就是這樣的因緣,那位受持三歸五戒卻不行布施的優婆塞,就是今日的提婆婆羅門的前身。

 

由於他當時受此三歸,護持五戒,為優婆塞,加上臨終前至誠的祈願,希望能遇到我,以此因緣,他果真如願以償,真的見到了我。但又因他過去前生不行布施,故今生得此貧窮果報,這一切都是他過去前生所造的業力。

 

比丘們,你們可知什麼是現世業(現世報)?我以前在森林裡六年苦行之時,提婆曾經供給我飲食,又我今日得成無上菩提後,他又至誠的邀請我到他家中供養我。就是這兩次的布施因緣,令他得現世善報。

 

所以,比丘們,你們都應當對佛法僧眾,生起恭敬希有之心,如是當得不可思議的功德果報,猶如提婆現在身受其福一般。而不得善報者,都是因過去前生為人自私慳貪,不肯布施,以致今生受貧賤困苦之患。

 

比丘們,你們應當如是好好的學習!」

 

 爾時世尊發遣天主帝釋去已。乞食時至。
著衣持缽。獨自而行。欲乞於食。
漸漸到彼大兵將村。入彼邑已。即詣兵將婆羅門家。
到其家已。即便進入於其門內。鋪座而坐。
爾時兵將大婆羅門有於二女。一名難陀。二名波羅。
時彼二女出向佛邊。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知於彼等心行所趣結使已薄。
知於諸界。知諸入已。說四諦法。如是說已。
時彼二女聞佛說法。破二十重諸見之山。
即時得證須陀洹果。彼等女見法實相已。
隨佛乞受三歸五戒。既得戒已。
即從佛手取於缽器。將好色香美味具足。種種飲食。
滿盛缽中。以用奉佛。爾時世尊受彼食已。從村而出。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
從他轉聞彼大沙門來至於此。聞已即作如是思念。
我昔曾請彼大沙門。許施飲食。我今薄財貧賤困乏。
當作何計。而彼提婆大婆羅門。聞此言已。
速疾而還。向自己家。到自家已。語於其妻。
作如是言。昔大沙門。在於優婁頻螺聚落。
苦行之時我願施食彼大沙門。今日至此當作何計。
而彼妻報夫提婆言。乞聽所說。未審爾不。
我憶往昔年少之時。
是時兵將大婆羅門曾弄於我。欲求世事。我時不聽。彼暫指觸。
而今聖夫將我與彼行於世事。
從其隨索多少錢物。得以而為彼大沙門作食布施。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報其妻言。此事不然。
我婆羅門理不合作如是之事。
然其提婆大婆羅門別思惟已。即詣兵將婆羅門邊。
到彼所已。即便白言。善哉兵將。唯願借貸我五百錢。
若我能償。此事善哉。脫不能償。我之夫婦。
二人詳共悉入汝家。為汝作力。
爾時兵將大婆羅門即與提婆婆羅門錢。
足滿五百。而語之言。汝今將去隨意所用。
其事若訖。更不得傳從他借貸。持以償我。
如汝所要。身自出力。覓錢與我。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從兵將邊。依法受取五百錢已。
至自己家付與其妻。付已語言。汝宜精好備辦飲食。
身即自詣於外林中。而往佛邊。到佛所已。
共佛對顏。言語慰喻。問訊起居訖已。卻一面立。
欲請如來。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即白佛言。善哉大德。
沙門瞿曇。唯願受我明日飯食。
是時世尊默然受請。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知佛默然受其請已。從坐而起。遶佛三匝。辭佛而去。
至自己家。是時城內一切巷陌皆賣熟食。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即於彼夜。嚴備多種甘美飯食。
如是咬噉唼[*][*]唊。其夜悉辦如是諸味。
過夜天明。家內洒掃。鋪床座訖。即至佛邊。
長跪諮白。作如是言。大善沙門。若知時者。
飲食已辦。願赴我家。
爾時世尊既至食時。著衣持缽。漸漸而行。
至彼提婆婆羅門家。到其家已。隨鋪而坐。
爾時提婆見佛坐已。
夫婦自手擎持多種微妙清淨眾味飲食。立於佛前。以奉世尊。
唯願如來。自恣而食。是時提婆奉佛食訖。
別於佛邊鋪座而坐。坐已世尊即為提婆大婆羅門。
如應說法示現教誨。令歡喜已。從坐而起。
隨意而去。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送佛而出。
其提婆妻從他借衣。著奉佛食。供養佛已。見佛出還。
即便解衣。置於一處。而掃除地。時有一賊。
忽爾來偷其衣將去。時提婆妻為失衣故。心大愁惱。
時其提婆。送佛還家。見於其婦。心大擾亂。
即便問言。汝今何故。如是煩惱。妻報夫言。
聖夫當知。我所借衣。不知誰偷。忽然失去。
是時提婆聞此語已。心地迷悶。不知所為。
作如是言。我以從他貸五百錢。用為供具。
汝今從他借衣而著。忽復失去。我家貧短。以何備償。
當作何計。
爾時提婆欲求自死。即便往至屍陀林中。
上大樹上。欲自撲地。而不能墮。即復大愁。
然彼賊人執其衣裳至屍陀林。忽爾還來。
在於提婆所上樹下。掘地埋之。以土覆上。於上大便。
放訖而去。時彼提婆在於樹上。遙見此事。
賊去以後。從樹而下。掘取其衣。還將向舍。
時提婆妻掃除舍內。處處分除。其屋一角。
忽然自陷。低頭觀睹地下。見有一赤銅瓶。其中滿金。
乃至略說。見第二瓶。第三第四。悉皆是瓶。
更復觀看其下。更見一赤銅甕。亦滿中金。
彼見金已。即大驚叫。指示夫言。聖夫聖夫。
速來速來。我已得也。
爾時提婆聞婦聲已。作是思惟。此婦可怜。
何故失心如是誑語。云我已得。得於何物。
其前他處借衣失去。我今已得衣現在此。
其何故唱言我已得。是時提婆將衣入家。
問其妻言。居家善者。汝何所得。彼婦即便指示其金。
語言聖夫。我得此也。是時提婆復語妻言。
汝所失衣我亦得也。而彼婦女。取其衣裳。
向所借處。還歸其主。
爾時提婆大婆羅門作是思惟。
我今獨自不能淹消食多許金。即便攜將五百錢。
直還向兵將婆羅門邊。而償其債。
到已語彼大兵將言。我從仁者貸五百錢。今以還汝。
是時兵將語提婆言。我前語汝。不得從他舉錢償我。
唯出自家身力償我。提婆復言。
我不從他貸取此物。兵將復問。汝從何得。提婆報言。
我從地得此之金藏。彼不承信。爾時提婆即將兵將。
到自己家示其金藏。
爾時兵將見其金藏。是一聚炭。語提婆言。
汝何狂也。語我是炭用作金相。
是時提婆復更重語彼兵將言。此實真金。非是火炭。
如是再過三過。以手觸彼金藏唱示言。此是金非炭。
復作誓願。如我善業因緣力故得此金者。
乞示兵將。婆羅門見如此語已。炭即為金。
爾時兵將見此地藏悉皆是金。
見已復問彼提婆言。仁者汝今供養何誰。為天為仙。
并及善人。而彼與汝。如是願報。提婆報言。
我於今日。家唯供養是大沙門。來於宅內。
奉施飯食。或應藉彼功德果報。當成於此。
是時兵將報提婆言。汝今所得此之金藏。
悉皆是彼善業因緣故生此報。無人能奪。無人能斷。
汝莫作疑。安隱而食。
爾時提婆作如是念。我以布施大沙門食。
生於如是大功德報。心生歡喜。踊躍無量。
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復詣佛邊。
到已共佛對論美言。慰喻問訊。種種說已。卻坐一面。
爾時提婆重白佛言。願大沙門。
受我明日更奉施食。世尊默然還受其請。
是時提婆見佛默然受其請已。從坐而起。遶佛三匝。
辭退而還。至自家已。城內街巷。一切悉有五熟而賣。
如上所說。乃至施食飯佛以後。共妻二人。
在於佛前。鋪座而坐。欲聽法故。
佛知彼等心行體性。諸使薄少。為說四等諸法相門。
彼等聞已。卻二十重我見之山。
即便證得須陀洹果。彼等既見法實相已。即受三歸。
奉持五戒。
爾時世尊從坐起已。隨意而行。於後一時。
諸比丘等。心疑各念。共相問言。
彼之提婆大婆羅門并及妻等。先作何業。而造業已。
得是果報。至如來邊。證諸聖法。復作何業。
今世貧窮。還卒大富。時諸比丘如是語已。即詣佛所。
到佛所已。即諮問言。善哉世尊。
彼之提婆大婆羅門并及妻等。昔作何業。而造業已。
得此果報。復至佛邊。得諸聖法。更造何業。
先貧後富。一旦如是。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若欲聞者。
今應諦聽。彼之提婆大婆羅門。亦有過業。
亦有現業。何等名為過去之業。諸比丘知。
我念往昔。此賢劫中。是時眾生。壽二萬歲。
有佛出世。
號曰迦葉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十號具足。時迦葉佛已轉法輪。度生死岸。
豎立法幢。滿昔誓願。成最丈夫。開化眾生。
無量千億住於善道。
還居在此波羅[*]城昔聖處所鹿野苑中。
爾時還彼波羅[*]城。有於一人。
從佛邊受三歸五戒。而其生中不行布施。命終之時。
心發是願。迦葉如來所授於彼菩薩記別。
名曰護明。言是菩薩。於當來世。眾生百年壽命之中。
得成佛者。
號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願我值遇於彼世尊以是因緣。
汝等當知。
爾時彼受三歸五戒不行布施優婆塞者。今此提婆婆羅門是。
其於彼時受此三歸。護持五戒。為優婆塞。命終乞願。
願值於我。以是因緣。今得值我。復以彼時不行布施。
今得貧報。此是過去所造作業。
比丘當知。何者名為現在世業。
我昔六年苦行之時。而彼提婆隨宜將食。布施於我。
我今得成無上菩提其復請我。至於己家。
布施我食。以是因緣。得現世報是故汝等諸比丘輩。
應當須向佛法僧邊。生於恭敬希有之心。
當得如是功德果報。
猶如提婆婆羅門身現受其福。不得報者。以慳貪人不肯布施。
今受貧賤困苦之患。汝等比丘。當如是學。
世尊自從波羅[*]國。來至優婁頻螺聚落。
於其中間。有八萬人。受佛教化。入諸法中。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