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佛陀的時代佛陀被佛譽為在家弟子中布施第一的男居士是須達長者(給孤獨長者),而被佛陀譽為在家女弟子中布施第一的女居士則是毘舍佉。毘舍佉身兼美貌、財富、聰慧、及賢德等諸多良善的特質於一身,可謂女居士的模範。她享有此美名自然是因為她個人的財富在當時的印度富豪排行榜中已名列前茅,且為人樂善好施,熱心公益,尤其是對僧團的奉獻與服務更是不遺餘力,譬如她曾經為佛陀及僧團斥資鉅額興建一座寬廣又雅致的修行講堂,眾人為紀念毘舍佉的善行功德,便以其別名鹿子母為名,稱此講堂為鹿子母講堂。這座講堂迄今仍在印度,被當地政府列為觀光古蹟,許多虔誠的佛教徒組團飄洋過海遠赴印度朝聖時都不忘參觀此處。 本經文是從律部《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所選譯的經文,經文中描寫毘舍佉為供養佛陀及僧團,發願提供八項民生物質上的服務。最令人動容之處在於當佛陀問起她想從這項布施的善業中獲致何種利益?她則如是回答:「世尊,一旦我想到那些已達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的聖者(四雙八輩),曾因我的奉獻而獲得利益,我就會因此心生歡悅;我將因歡悅而生快樂;也因快樂而進一步產生輕安;又因輕安將進一步產生喜樂;又將因喜樂而產生止(註:禪定);因止而令五根、五力、七覺支增盛。大師!以上就是我期待的八種因布施所得之利益。」 真是善哉斯言,毘舍佉的一席話,已點醒我們大家如何修行六念法中有關「念僧」及「念施」的訣竅,我們都應該以毘舍佉為榜樣,勤加修習。
選譯自律部《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修訂於西元2019/3/28農曆2月22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這是發生在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舍衛城時候的一則事件。 被佛陀譽為在家女弟子中布施第一的女居士毘舍佉(鹿子母),某日欲宴請佛陀及僧眾,但沒想到當日變天,突遇傾盆大雨,才一會兒的功夫,地上的水便已積到如一缽之滿的高度,還好當地排水功能尚佳,否則必定釀成水災。 這時,佛陀告訴比丘們:「這場雨將是今年雨季最後的一場大雨,如今祇洹精舍的園林(給孤獨園林)中下著雨,整個印度也都是如此,你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到庭園中露天洗浴。」 比丘們便依照佛陀的指示,脫掉身上的衣服,走到園林中,在雨中露天裸形而浴。 正巧,毘舍佉差遣她的婢女前來通知佛陀食具皆已備妥,邀請佛陀及僧眾可以按時依約出發前往應供。 但當婢女來到祇洹精舍時,撞見比丘們裸形沐浴的情狀,感到羞赧,不敢踏進門。婢女心想眼前這些人一定都是裸形外道,便折返向毘舍佉告知此事。 但毘舍佉一聽即知應該是比丘們正在露天洗浴,因為祇桓精舍是佛教聖地,又豈容外道在園中如此囂張?一定是這個傻婢女,傻傻搞不清楚狀況,才誤以為是裸形外道。 毘舍佉又重新差遣婢女去祇桓精舍,她要婢女在精舍門前高聲喊說:「飲食及餐具皆已備妥,請聖者們準時前往應供。」 婢女聽命行事,再度來到精舍門前時,這時比丘們都已經沐浴完畢,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間,婢女看不見任何一人,誤以為沒有人在,又第二度折返。 毘舍佉心知必是比丘們都已沐浴完畢,回房休息,便第三次差遣婢女傳達邀請的通知。 佛陀收到婢女的通知,便要婢女先行返回,表示自己隨後就到。佛陀集合所有的比丘,要大家避開戶外的大雨,施展瞬間移動的神足通,一起出現在毘舍佉的家中,並各自安坐在毘舍佉事先所敷妥的座椅上,因此身上的衣服都未沾到雨水。 毘舍佉看見佛陀及僧眾身上的衣服沒有弄濕,但外面卻仍下著磅礡大雨,心想自己能供養到如是聖師及聖弟子,實在是太幸運了。 毘舍佉以歡喜及恭敬之心,親自奉上種種美食。 當大家都用餐完畢之後,毘舍佉恭敬叉手合掌,站立在一旁,對佛陀說:「世尊,我心中有一個願望,不知您是否肯聽我祈請。」 佛陀對毘舍佉這麼說:「佛已永離世間所有的願望了,你有什麼願望?不妨說來聽聽。」 毘舍佉說:「這件事攸關僧團的利益,並不是一般世俗的慾望,願佛陀能聽許我清淨可得之願。」 「非常好,妳說說看。」佛陀鼓勵著毘舍佉。 毘舍佉說道:「世尊,事情是這樣的,今早我差遣婢女去通知僧團已備妥飲食的時候,婢女看見比丘們在園中皆露天裸形沐浴,便折返對我說祇洹園林中盡是外道,沒有比丘。世尊啊,比丘於和尚阿闍梨前裸形沐浴,實在不雅,因此懇請佛允准比丘們可以保有在雨中沐浴時的雨浴衣。如果佛陀答應這件事,我當盡力供給舍衛城內所有的比丘雨浴衣。 第二件事是有一次,我抄小路經過阿夷羅河旁,赫見比丘尼們在河中裸形洗浴,當時路人都看見了,便笑稱:『一般女人穿衣服的時候,還不見得美觀,更何況是出家人裸露形體。』。為此,懇請佛陀亦允許比丘尼們能保有浴衣。如果可以的話,我亦當盡力供給舍衛城所有比丘尼們浴衣。 第三,佛陀曾說過一般人如果未能得到適當的醫藥,必將產生以下三種後患:一是死亡;二是病重;三是雖有可能自行痊癒,但也可能死亡。因此我真心希望比丘們在生病時都能獲得適當的醫藥,為此懇請世尊允許所有比丘在生病的時候都能得到諸藥的供養,而我也定當盡力供給舍衛城內所有生病的比丘醫藥方面的照護。 第四,佛陀也曾說過,生病時若未得飲食,必將產生以下三種後患:一是死亡;二是生病;三是雖有可能存活,但也可能死亡。因此,我真心希望在比丘們生病的時候,都能獲得充分的飲食,我也定當盡力供給舍衛城所有生病的比丘飲食方面的照料。 第五,如果比丘照料生病的同修比丘,便沒有時間外出行乞托缽,為此希望世尊允許所有看護的比丘都能得到飲食的供養,我也定當盡力供給舍衛城所有看護的比丘在飲食方面的照料。 第六,有時從遠地外來的比丘,初來到舍衛城時都已非常疲累,而且人生地不熟,往往不知該至何處乞食。為此,懇請世尊允許從外地來的比丘能受到我的款待,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也定當盡力供給舍衛城內所有外地來的比丘飲食方面的照料。 第七,若有將遠行的比丘欲到外地乞食時,找不到同伴,回城時在路上有可能會遇到八月的盜賊,也可能迷路。為此,懇請世尊允許將遠行的比丘能受到我的款待,我也定當盡力供給舍衛城內所有欲遠行的比丘飲食方面的照料。 第八,我曾聽世尊說過,阿那頻頭國有供養比丘們粥食,所以我也願盡力供養舍衛城內所有比丘們粥食。 第九,我希望世尊的一生都能接受我衣食湯藥的供養。」 佛陀問毘舍佉:「妳祈求的這九種願望,是希望從中獲得什麼樣的利益嗎?」 毘舍佉解釋她的想法:「在這個國家裡,有來自各地的比丘,他們來到此地一定都會前來問候頂禮世尊。每當我問起某比丘是否曾來此地接受供養,只要聽到肯定的答案,我便知這位比丘必曾受過我上面一種以上的供養。如果,這些比丘裡有的人已修得須陀洹果(初果)、斯陀含果(二果)、阿那含果(三果)、又甚至是阿羅漢果,那麼在我的心裡便會產生歡喜之情,如此便能增益我的善根。」 於是,世尊答應毘舍佉的請求,但只接受上開的前八項願望,只有最後一項願望不允許,佛陀不答應的是:他個人終生都接受毘舍佉的供養。 這時,毘舍佉便拿一張小床,坐在佛前,佛陀便為毘舍佉誦說如下的隨喜偈:
「 歡喜施飲食 佛及聖弟子 隨後,世尊回到祇桓精舍,便宣告:「從今以後,我允許比丘們接受雨浴衣的供養,比丘尼們可接受水浴衣的供養。比丘們也可以接受隨病藥、隨病食,看護的比丘也可以接受看病人食。外地來的比丘可接受客比丘食,欲遠行的比丘可接受遠行比丘食及粥的供養。」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些比丘開始心生貪念,他們心想佛陀既然允許他們可以保有雨浴衣,便開始大量儲存,但又擺放著不用,也不肯布施給他人使用,就算布施也是不淨施。 有時候,這些比丘因過於貪著雨浴衣,甚至會挑著重擔肩挑雨衣而行。其他的比丘見到此荒唐的景象,便質問:「你難道沒聽過佛陀曾制訂過不得保有私藏長衣的戒律嗎?」 這些比丘便反駁:「我們都知道,佛陀雖有制訂過這樣的戒律,但他也允許我們可以保存雨浴衣。」 比丘們又質問:「你有既然保有這麼多的雨浴衣,但是不是都擺著不使用,又不肯與他人分享,甚至就算布施也是不淨施?」 這些比丘都不否認。 於是所有的長老比丘都紛紛譴責這些比丘們的自私行徑,並將此事告知佛陀,佛陀便以此事集合所有的比丘僧,當眾質問這些比丘,這些比丘也都承認,佛陀譴責過他們後,為了僧團未來長遠的十種利益,制定出如下的戒律:「若比丘在春季結束前的最後一個月(也就是印度雨季前一個月),可以開始向在家人乞求雨浴衣的供養,接下來的半個月可以保存,如果違反者便觸犯尼薩耆波逸提(中可悔罪)。」 佛陀進一步解釋上開戒律的要件,所謂「雨浴衣」者,就是在下雨洗澡時使用的浴衣,夏季洗澡時也可以使用。若至春季最後一個月,以前就有在家人答應要布施雨浴衣者,那麼代表僧團的知識比丘可以前去提醒在家人:『現在正是縫染作雨浴衣的時間。』如果能得著浴雨衣,固然是好事;如果未得到,可以這麼說:『所有僧人皆已開始縫染作雨浴衣。』;如果還是得不到,可以這麼說:『您曾經答應要贈與某比丘雨浴衣,現在正是適當的時間。』;若仍得不到,比丘在八月中旬以前仍可向其他在家人乞畜,超過八月十五日者,就不可再作餘衣。又乞得浴雨衣後,自己擺著不用,也不布施給他人,或者不淨施者,犯突吉羅(輕可悔罪),或沙彌突吉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