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人的世界裡,福報比較好的是屬於較低等的地居天神,這些鬼類眾生都雜居在接近人間的空間裡,他們屬於半鬼半天的鬼神,例如民間信仰的恩主公、媽祖、某某千歲、某某尊王、山神、石頭公、土地公等等等等等,他們都受到人類的尊敬與祭祀,與人類互利共生。有些鬼的福報比天人還要好,反而有些天神的福報比鬼還不如,這一類的非人有很大的族群是介於鬼和天神的一類有情,例如:乾闥婆,他是比較殊勝的一類非人;還有鳩盤拏【甕睪鬼】是屬於比較醜陋的一類;夜叉也有很多種,有的像天神一般漂亮、英俊、有福報、有大威勢神通,但也有很兇惡的厲鬼,會騷擾人類或附身作祟,甚至製造靈異事件來作弄人類。他們大多歸屬於四大天王天的部屬。

    本經與巴利聖典《相應部》第10經的內容完全相同。本經是敘說有大福報、大威勢的鬼神屈摩夜叉鬼邀請佛陀及僧伽留宿的經過。經中的屈摩夜叉鬼並非一般的孤魂野鬼,而是有大福報、大威勢、大神通的鬼神夜叉。不但如此,他應該還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即便成了鬼神,依然不忘供養佛陀及僧伽。我們都應該以經中的屈摩夜叉鬼為榜樣,時時發願告訴自己就算來生成為天神或有大威勢的鬼神,也不要放逸,沈溺在享樂中,浪費福報,不要錯失護持並供養未來的佛陀、辟支佛、諸阿羅漢、及如法如律的僧團的機會。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1319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6/1/2農曆23日之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聞的:

    有一次,佛陀在摩竭提國遊方。

    某一天的傍晚,佛陀與五百比丘準備夜宿於屈摩夜叉鬼的住處。

    屈摩夜叉鬼便現身歡迎佛陀,他向佛陀頂禮後,便坐在一旁。

    屈摩夜叉鬼提出邀請「世尊!懇請大家今晚在此歇息一宿。」

    世尊默然,表示接受他的邀請。

    屈摩夜叉鬼知道世尊接受他的邀請後,立刻施展神通變化出五百間華麗又舒適的樓閣房間,房裡頭有臥牀、坐牀、踞牀,還備有邊幅褶疊的床褥、枕頭等,應有盡有,一應俱全。

    他又變出五百盞燈火,但這些燈全都不會冒烟焰,也燒不盡。

    他來到佛陀的面前向佛陀頂禮,並請佛進入屋內。

    他又請五百比丘依序接受分配房間及各種臥具。

    等一切都安排妥當以後,他來到佛陀的面前再次向佛陀頂禮,然後坐在一旁,誦出以下的偈語:「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此世及他世。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其心常寂止。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捨降伏他軍。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不殺不教殺,不伏不教伏,

慈心於一切,心不懷怨結。」

    鬼夜叉的偈語大意是:

    一個有品德及正念的人,一定會常保持正念。因為有正念,便能睡得安穩,高枕無憂,無論今生或來世,都是如此。

    他的心會很平靜,不易受外界的變化而動搖。

    他會捨棄一切惡法,降伏魔軍。

    他自己不殺生,也不教人殺生;自己不去折伏他人,也不教人去折伏他人。

    他會以慈心去對待一切眾生,心裡不會懷有怨結。」

    世尊很肯定屈摩夜叉鬼說的偈語,讚道:「沒錯,沒錯,你說得很好,確實就像你說的那樣。」

    當屈摩夜叉鬼聽到佛陀對他的肯定,心中歡喜不已,向佛陀頂禮後,便回到自己的地方。

原文/

雜阿含1319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
  日暮,與五百比丘於屈摩夜叉鬼住處宿。
  時,屈摩夜叉鬼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
  時,屈摩夜叉鬼白佛言:
  「世尊!今請世尊與諸大眾於此夜宿。」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是時,屈摩夜叉鬼知世尊默然受請已,化作五百重閣房舍,臥床、坐床、踞床,俱襵、褥枕,各五百具,悉皆化成;化作五百燈明,無諸煙炎。
  悉化現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勸請世尊令入其舍,令諸比丘次受房舍及諸臥具。
  周遍受已,還至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此世及他世。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其心常寂止。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捨降伏他軍。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不殺不教殺,不伏不教伏,慈心於一切,心不懷怨結。」
  爾時,世尊告屈摩夜叉鬼:「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時,屈摩夜叉鬼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還自所住處。

巴利語經文
SN.10.4/ 4. Maṇibhaddasuttaṃ
   238. Ekaṃ samayaṃ bhagavā magadhesu viharati maṇimālike cetiye maṇibhaddassa yakkhassa bhavane. Atha kho maṇibhaddo yakkho yena bhagavā tenupasaṅkami; upasaṅkamitvā bhagavato santike imaṃ gāthaṃ abhāsi–
   “Satīmato sadā bhaddaṃ, satimā sukhamedhati;
   Satīmato suve seyyo, verā ca parimuccatī”ti.
   “Satīmato sadā bhaddaṃ, satimā sukhamedhati;
   Satīmato suve seyyo, verā na parimuccati.
   “Yassa sabbamahorattaṃ, ahiṃsāya rato mano;
   Mettaṃ so sabbabhūtesu, veraṃ tassa na kenacī”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