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放 逸

 

   

社會大眾及媒體輿論對於李宗瑞光碟事件的注意多擺在光碟中的女主角是誰,然而我卻有不一樣的思惟。這一起社會事件帶給我的啟示,就是讓我想到如果我擁有像李宗瑞這樣的身家財富背景,我又會怎麼做?我想我會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福報,我會善加利用,用來護持持戒精嚴的僧團及僧伽,用來從事社會公益,為自己的將來繼續培植福報。至少,我會投資自己,讓自己的社會地位更上一層樓,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受到大家的尊敬。但,李宗瑞全都沒做到,或許是他的心生病了,也或許是他對於「幸福」的價值觀根本就不出「酒」與「色」這兩個字,以致於他辜負了生而為人的難得機緣,糟蹋了前生累積而來的福報,年紀輕輕便身陷囹圄,且身敗名裂,拖累家人,斷送了大好的前程,實在可惜。 財富,對李宗瑞而言,究竟是一種福報還是一場災難?我想就好比刀之功用,可以益於人,但也可傷人,關鍵端乎在心吧!

本篇經文與南傳巴利《法句經》的註釋集裡第十一品《老品》中的故事完全雷同,該篇第155156節偈語載道:「少壯不掙財,又不修梵行;如池邊老鷺,無魚而萎滅。」也與本篇經文的偈語相似。本經的內容是敘述佛陀遇見一對晚景淒涼的老夫妻,並說道這對夫妻若能在年輕時就把握時光出家修行,一定能有所成就;若不出家,至少也能成為古印度的成功富豪。可惜,他們辜負了生而為人的難得機緣,糟蹋了前生累積而來的福報,枉走了此生,以致於老來時一事無成,窮困潦倒,落魄淒涼。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一一六二篇

宋朝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漢譯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3/4/7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這是發生在佛陀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時候的事。

某日清晨,世尊著衣持缽,走入舍衛城裡乞食化緣,而尊者阿難則隨侍在世尊的身後。

當時,有一對老夫妻,年紀非常的大,他們的背僂都駝彎到像鉤子一般,蹲在各個大街小巷的垃圾堆裡生火取暖。

這對淒涼的老夫妻,蹲在火旁,就像是一雙老鵠鳥般,彼此癡呆地對望。世尊看見這對晚景淒涼的老夫妻以後,轉身告訴阿難:「你有沒有看 到他們夫婦二人?」

阿難回答:「有的,世尊!我看到了。」

佛陀告訴阿難:「這一對老夫妻,如果在年少的時候,能好好的投資自己,認真工作賺錢,那麼他們便可成為舍衛城中的首富;若是能剃除鬚髮,穿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精勤修習者,亦可證得阿羅漢第一上果。」

「倘若,他們在年輕盛壯時,努力工作,亦可成為舍衛城中的第二富豪;若復剃除鬚髮,穿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亦可證得阿那含果證。」

「若是他們於中年時,才努力工作賺錢,還是可以成為舍衛城中排名第三的富豪;若剃鬚髮,穿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亦可證得為斯陀含果證。」

「祇可惜現在他們都年事已高,錯失了生而為人的難得機緣,糟蹋了前生累積而來的福報,因為他們少時不努力,以致於老來徒傷悲,落得窮困潦倒、落魄淒涼的下場。如果他們現在才開始賺錢,也不可能累積什麼財富;就算他們出家,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成就。」

這時,世尊說了以下的偈言:

「不行梵行故,  不得年少財,
思惟古昔事,  眠地如曲弓。
不修於梵行,  不得年少財,
猶如老鵠鳥,  守死於空池。」

當佛陀說完以後,尊者阿難陀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原文/

(一一六二)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世尊晨朝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尊者阿難從世尊後。 時,有二老男女,
是其夫婦,年耆根熟,僂背如鉤,諸里巷頭,
燒糞掃處,俱蹲向火。 世尊見彼二老夫婦,
年耆愚老,僂背如鉤,俱蹲向火,猶如老鵠,
欲心相視。見已,告尊者阿難:
「汝見彼夫婦二人,年耆愚老,僂背如鉤,俱蹲向火,
猶如老鵠,欲心相視不?」 阿難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此二老夫婦,於年少時盛壯之身,
勤求財物者,
亦可得為舍衛城中第一富長者;若復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
出家學道,精勤修習者,
亦可得阿羅漢第一上果。於第二分盛壯之身,勤求財物,
亦可得為舍衛城中第二富者;若復剃除鬚髮,
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
亦可得阿那含果證。若於第三分中年之身,
勤求財物,亦可得為舍衛城中第三富者;
若剃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
亦可得為斯陀含果證。彼於今日,年耆根熟,
無有錢財,無有方便,無所堪能,
不復堪能,若覓錢財,亦不能得勝過人法。」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不行梵行故,  不得年少財,
思惟古昔事,  眠地如曲弓。
不修於梵行,  不得年少財,
猶如老鵠鳥,  守死於空池。」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陀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