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逸
|
依據南傳巴利佛經《長部》的記載,世尊入滅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比丘們!我對你們最後的叮囑就是:『諸行皆是壞滅之法,應自精進不放逸。』」佛陀上述的意思是說世間的一切,包括身心,都是無常變換不定,沒有任何一處可作為依靠的對象,也沒有究竟安穩的歸宿,唯有依靠「不放逸」,才是真正自我救贖的解脫之道。由此可知,「不放逸」是如來最後的遺教,它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猶如茫茫生死大海中的一盞燈塔。 在《法句經》中也有如是的記載:「無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無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屍。」意思是說生死輪迴猶如漫漫長夜,唯有不放逸才算是真正活著的人,而放逸的人就和活死人一般沒有差異。 什麼是不放逸?依據北傳佛教有關「心所」的分類,放逸是屬於二十種隨煩惱之一,而不放逸則是屬於十一種善心所之一。「不放逸」就是八正道中的「正精進」,也可說是「四正勤」,有消極面和積極面兩種意義,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 消極面是指持戒清淨,也就是斷貪、斷瞋、斷癡、斷除一切有關「身」、「口」、「意」等方面的欲、惡、不善法,也就是已生之惡令滅,未生之惡不生。 (二) 積極面是指增益「定」、「慧」的波羅蜜,也就是指已生之善令增,未生之善令生。 由以上世尊的開示,足以說明「不放逸」在佛法的修習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這也是所有禪修者所應認真奉行的修行態度。 本經的大意是:古印度夏季因天氣悶熱,酷暑難耐,不像現代有冷氣、電扇可驅熱消暑。有一次,諸上座長老因天氣太熱而請一位有六大神通、名叫摩訶迦的大阿羅漢施展呼風喚雨的神通替僧眾驅熱消暑,結果這罕見神奇的一幕被享有在家弟子中「智慧第一」美譽的質多羅長者給撞見,因當時佛陀尚未制定「比丘不得於在家人面前表演神通」一戒,所以他一時好奇便央求摩訶迦尊者再度表演神通。 摩訶迦尊者對質多羅長者解釋神通這種超自然力量的產生是由「不放逸」而得,循「不放逸」之道,不僅僅是神通,就連解脫煩惱生死的願望一樣也可實現。摩訶迦尊者是一位智慧超群的聖者,他於在家人面前施展神通後,自知會因此招致世俗名利供養的後患,所以便離開質多羅長者所居住的地方,永遠不再回來。 在佛經中可常看到佛陀或其他大阿羅漢為在家人說法時,會依循「示」→「教」→「利」→「喜」的次序。所謂「示」,即解釋佛法的意義,例如為人解釋什麼是「善」或「不善」,應從事的行為及不應為的標準,或闡釋生死與涅槃等義。所謂「教」,即教導,如教導眾生捨惡行善。所謂「利」,是指令聽聞佛法的人獲得智慧及利益,譬如眾生未聽聞佛法時,易因邪見及放逸而犯錯或墮落,故勸其勤苦修行,便可獲得法味利益。所謂「喜」,也就是令聽聞佛法的人心生歡喜,並依法奉行。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五七一篇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一年三月四日星期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與眾多的上座長老們一起住在古印度的菴羅聚落菴羅園林中。當時,被佛譽為在家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質多羅長者來到了上座長老們的面前,他跪在地上,額頭觸地,稽首頂禮諸位上座長老們,然後起身恭敬地退坐在一面。 質多羅對諸位上座比丘提出供養的邀請:「唯願諸位尊者們於明日午前接受我供養的邀請。」 諸位上座長老默然表示接受。 質多羅長者知道諸位上座已接受邀請後,立即返家,徹夜準備各種美食,第二天一早備妥坐墊,派遣僕人前去邀請諸位上座。 諸位上座長老穿好袈裟,各自帶著自己的缽,於午前時分來到了質多羅長者的家中,各自就其座位而坐。 這時,質多羅長者親手端出各種美食供養眾僧。 諸位上座比丘吃完以後,各自清洗自己的缽,並漱口,然後質多羅長者放置一張小坐墊,坐在上座比丘們的面前恭敬地聽法。 諸位上座長老為長者解說各種精闢的佛法,並依照「示」、「教」、「利」、「喜」的次序說法。當比丘們說完法以後,便從座位起身欲離去,質多羅長者亦一路跟隨在後送行。 諸位上座因為剛吃過各種酥酪蜜,覺得很飽,恰逢當時正值春後初夏的季節,天氣非常的悶熱,所以一路上酷暑難耐。 這時,有一位名叫摩訶迦的下座比丘,對諸位上座長老們建議:「今日的天氣實在太熱,不如這樣,我以神通招來雲雨微風,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諸位上座回答:「好哇!這真是好主意!如果你真能辦得到,就麻煩你了。」
摩訶迦尊者立即收攝心念,保持正念專注,進入三昧禪定,如其正受。沒多久,天空果真應時風起雲湧,飄來陣陣清涼的微微細雨,一路上涼風徐徐從四方吹來,就這樣他們一行人很輕鬆地回到了精舍的門前。 摩訶迦尊者問諸位上座:「可以停止了嗎?」 「可以停止了。」 摩訶迦立即停止了神通,回到了自己的禪房。 這罕見神奇的一幕盡收在質多羅長者的眼底,他心想:「唉呀!真是了不起!實在太不可思議了。連僧團中戒臘初淺的最下座比丘都尚且能有此超自然的大神通自在力,那麼更不用說是其他中座、及最資深的上座比丘們!」 於是,他立即向諸位上座比丘們頂禮,跟隨著摩訶迦比丘來到他所住的禪房。 他先向摩訶迦頂禮,然後恭敬地退坐在一旁。 他說道:「尊者!我很想再親眼見識一下尊者過人的超自然神通自在力。」 摩訶迦尊者婉拒道:「我看還是不要吧!長者!我怕你會無法接受這種不可思議的超自然現象而心生恐懼。」 但質多羅對僧伽有信心,他表示不害怕,仍執意請求要見識尊者的神通變化。 摩訶迦尊者因感到盛情難卻,只好答應。他對長者說:「你先替我拿一些乾草及木材堆放在戶外,然後再取一張毛毯覆蓋在上面。」 質多羅長者立即依言行事。 這時,摩訶迦尊者端坐在禪房內,收攝心念,保持正念專注,立即進入火光三昧禪定中,從禪房門戶的鉤孔中放射出一道像3D雷射的火焰光,把堆方在門外地上的稻草及木材全都給燒光,但只留下白毛毯完好如初,沒有絲毫燃燒過的痕跡。 「現在你都看到囉?」 「是的,我都看見了,尊者!實在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議了!」 摩訶迦對長者解釋:「這種神奇的超自然自在力量都是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集【註:因】、不放逸而生、不放逸而轉【註:運用發揮】,因不放逸的緣故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註:解脫】。所以,長者!不要說是神通了,所有的善法及解脫功德,一切都是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集、不放逸而生、不放逸而轉,因不放逸之故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及其餘的道品法。」 質多羅長者大受感動,佩服得五體投地,立即對摩訶迦尊者表示:「懇請尊者從此常住在此林中,我定當盡我一生的壽命提供您衣服、被褥、飲食、以及各種醫藥。」 但摩訶迦尊者表示他另有因緣要前往他方,所以不接受長者的請求。 質多羅長者聽聞摩訶迦尊者說法以後,心生歡喜隨喜,便從座位起身,向摩訶迦尊者頂禮後便離去。 因為這一次於在家人面前施展神通,摩訶迦尊者深知會因此招來世俗名利供養的誘惑及後患,他不想徒增罪障,當日便收拾行囊,離開精舍前往他方,從此一去不復返。
(五七一) 如是我聞: 一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