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恚經

譯自【雜阿含經】

喬正一恭譯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暫時住在股印度的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的時候,有一位脾氣很壞的居士來參謁佛陀。在他向佛陀行過禮後,便退到一旁,並請教佛陀說:「世尊,一位佛教徒因為不修行何種法門的緣故,便容易對別人動怒;又因瞋怒的緣故,說話就容易傷人。別人因此便會說他(她)的壞話,而他(她)的惡名便到處流傳?」

     佛陀便回答:「因為不修正見(註一)的緣故,便容易對別人動怒;又因為對別人動怒的緣故,便容易口出惡言傷人;又因為惡口傷人的緣故,別人便會說他的壞話,使他(她)的惡名流布。同樣地,不修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的緣故,便容易對別人動怒;又因為對別人動怒的緣故,便容易口出惡言傷人;又因為惡口傷人的緣故,別人便會說他的壞話,使他(她)的惡名流布。」 

    居士又問:「世尊,應修習什麼樣的法門,便能控制、調伏自己的情緒,不輕易對別人發怒;因不對別人發怒,所說的話便對人有益、使人樂於接受;又因所說的話對人有益、使人樂於接受,別人都會稱讚他(她),使他(她)美名流布?」

    佛陀回答:「修習正見,便能控制、調伏自己的情緒,不輕易對別人發怒;因不對別人發怒,所說的話便對人有益、使人樂於接受;又因所說的話對人有益、使人樂於接受,別人都會稱讚他(她),使他(她)美名流布。同樣地,修習正志、正語、正精進、正業、正命、正念、正定,便能控制、調伏自己的情緒,不輕易對別人發怒;因不對別人發怒,所說的話便對人有益、使人樂於接受;又因所說的話對人有益、使人樂於接受,別人都會稱讚他(她),使他(她)美名流布。」

    這位脾氣很壞的居士聽完佛所說的法後,便讚嘆:「太奇妙了!世尊說的教法,對我太有幫助了!我因為不修正見的緣故,便容易對別人動怒;又因為對別人動怒的緣故,便容易口出惡言傷人;又因為惡口傷人的緣故,別人便會說我的壞話,使我的惡名流布。同樣地,不修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的緣故,便容易對別人動怒;又因為對別人動怒的緣故,便容易口出惡言傷人;又因為惡口傷人的緣故,別人便會說我的壞話,使我的惡名流布。從今起,我應當努力修行八正道,遠離瞋恚、倔強、粗暴的脾氣。」

    佛陀說:「是的,這真的是很重要,希望你能如法奉行!」

    居士因此產生信心,因信心而生歡喜,便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原文

(九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

竹園。時。有兇惡聚落主來詣佛所。稽首佛

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不修何等法

故。於他生瞋恚。生瞋恚故。口說惡言。他

為其作惡性名字。佛告聚落主。不修正見

故。於他生瞋。生瞋恚已。口說惡言。他為

其作惡性名字。不修正志.正語.正業.正命.

正方便.正念.正定故。於他生瞋。生瞋恚故。

口說惡言。他為其作惡性名字。復問。世尊。

修習何法。於他不瞋。不瞋恚故。口說善

言。他為其作賢善名字。佛告聚落主。修正

見故。於他不瞋。不瞋恚故。口說善言。他

為其作賢善名字。修習正志.正語.正業.正命.

正方便.正念.正定故。於他不瞋。不瞋恚故。

口說善言。他為其作賢善名字。兇惡聚落

主白佛言。奇哉。世尊。善說此言。我不修正

見故。於他生瞋。生瞋恚已。口說惡言。他

為我作惡性名字。我不修正志.正語.正業.

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故。於他生瞋。生瞋

恚故。口說惡言。他為我作惡性名字。是故。

我今當捨瞋恚.剛強.麤澀。佛告聚落主。此真

實要。佛說此經已。兇惡聚落主歡喜隨喜。作

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