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捉金銀

 

 

 

 

    「手不捉金銀戒」是出家人及在家人的分水嶺,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佛陀非常明白的教導出家人不可以接受金錢的供養,所以不論是金錢、支票、信用卡、現金卡、金融提款卡、股票、債券、金、銀、珠寶……..等等,只要具有貨幣性,或變現性極高,依照律部的解釋,全都不可以接受,尤其是台灣流行以「紅包」供養出家人, 更是一種陋習,施受雙方皆不清淨,令戒律的精神蕩然無存。

   又出家人可不可以有個人帳戶?依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捉金銀等學處第十八》的記載,若比丘教他人安置金錢等物,或教他人安置金錢等物於箱器之中,或教他人安置金錢等物於已封閉的箱器之中,該名比丘都算觸犯手不捉金銀戒。由上開戒律的規定可知,出家人不可以有個人帳戶。施主心中發心捨財供養比丘可將金錢委託給「淨人」管理,
但這些錢在轉化為飲食、衣服、醫藥、臥具等四事供養之前,其所有權都是屬於原來的施主所有,只是暫時「信託」給淨人保管,雖「實際上」在家人不會取回該筆供養金,但「理論上」在家人是可以取消供養及取回該筆供養金。所以,一名清淨聖潔的比丘是不會過問在家人如何處理施主所供養的金錢;而在家居士若擔任比丘的淨人,接受來自四方信眾所委託的金錢時,也一定要注意不可對外宣稱比丘有個人的帳戶,以免落人口實及遭人譏嫌,甚至引發爭議,陷比丘於不義。

   佛陀在本篇經文中教導他的出家弟子們:「如果金錢及珍寶是清淨的,那麼五欲也就應該是清淨的。」是故比丘絕不可以為了宏法、隨緣、不執著、度眾等冠冕堂皇之藉口妥協讓步,因為戒行若不清淨,必定無法獲得正定,其知見也必然不淨(參見北傳中阿含七車喻經),修行必將一無所獲,一定不是「四雙八輩」。

選譯自《北傳雜阿含經第九一一篇》

喬正一譯於二○○四年九月五日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駐錫在印度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內。當時,有一位名叫摩尼珠髻的長者前來禮謁佛陀。

    長者一見到佛陀,便頂禮佛足,隨後便恭敬地退坐在一旁,對佛陀說:「世尊啊,前先日子國王邀集諸位大臣一起討論出家的佛弟子(沙門比丘)如果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這樣的行為是清淨的?還是不清淨?這時就有人主張沙門比丘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並沒有什麼不對;但也有人持反對的看法,認為沙門比丘不應該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

「世尊,那些主張沙門比丘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清淨的人,是從佛陀您這裡聽來的?還是根本就是他們個人主觀的意見?這種看法符不符合法義呢?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這種說法有沒有什麼地方會受到譴責?」

  佛陀告訴這位長者:「主張沙門比丘可以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清淨的說法並不是真的,我從未這麼說過,這也不符合法義,當然會受到譴責。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沙門比丘若是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就是不清淨!不是出家沙門應該有的行為,更不是出家佛弟子應有的行為。」

長者聽後便說:「太奇妙了,世尊。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並不是出家沙門應該有的行為,更不是出家佛弟子應有的行為,這樣的看法才是正確的。

世尊,這種見解,會增長正見及殊勝微妙的功德,所以我也抱持沙門比丘不可以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這樣的看法。」

佛陀補充說明:「假設沙門釋子接受並儲蓄金銀寶物是清淨的話,那麼所有的五欲功德都應該是清淨的。」

摩尼珠髻長者聽到佛這樣的說法,心中非常的歡喜,接著頂禮佛足後便離去。

在摩尼珠髻長者離去後,世尊便告訴阿難尊者去招集所有依止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精舍內的比丘集會,阿難尊者便依佛的指示招集僧眾集合,等所有比丘到齊後,世尊便將與摩尼珠髻長者討論手不捉金銀的經過告知大眾,並讚嘆長者能獨排眾議,在國王及大臣面前作了獅子吼。

佛陀告誡諸比丘:「比丘們,從今日起,如果你們需要的是木頭,就應該向在家人表明需要的是木頭;如果需要的是草,就應該表示需要的是草;如果需要的是車乘,就要表明需要的是車乘;若是需要人力服務,就應該表示需要的是人力服務。千萬不可接受金銀寶物的供養!」

  佛陀說完後,比丘們都心生歡喜,決定依法奉行。

回上一頁

回首頁

 

(九一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

竹園。時。有摩尼珠髻聚落主來詣佛所。稽

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先日國王

集諸大臣。共論議言。云何沙門釋子比丘自

為受畜金銀寶物。為淨耶。為不淨耶。其中

有言。沙門釋子應受畜金銀寶物。又復有

言。不應自為受畜金銀寶物。世尊。彼言沙

門釋子應自為受畜金銀寶物者。為從佛

聞。為自出意說。作是語者。為隨順法。為

不隨順。為真實說。為虛妄說。如是說者。得

不墮於呵責處耶。佛告聚落主。此則妄說。

非真實說.非是法說.非隨順說。墮呵責處。

所以者何。沙門釋子自為受畜金銀寶物

者。不清淨故。若自為己受畜金銀寶物者。

非沙門法.非釋種子法。聚落主白佛言。奇

哉。世尊。沙門釋子受畜金銀寶物者。非沙

門法.非釋種子法。此真實說。世尊。作是說

者。增長勝妙。我亦作是說。沙門釋子不應

自為受畜金銀寶物。佛告聚落主。若沙門

釋子自為受畜金銀珍寶清淨者。五欲功德

悉應清淨。摩尼珠髻聚落主聞佛所說。歡

喜作禮而去。爾時。世尊知摩尼珠髻聚落主

去已。告尊者阿難。若諸比丘依止迦蘭陀竹

園住者。悉呼令集於食堂。時。尊者阿難即

受佛教。周遍宣令依止迦蘭陀竹園比丘

集於食堂。比丘集已。往白世尊。諸比丘已

集食堂。惟世尊知時。爾時。世尊往詣食堂。

大眾前坐。坐已。告諸比丘。今日有摩尼珠髻

聚落主來諒我所。作如是言。先日國王

集諸大臣。作如是論議。沙門釋子自為受

畜金銀寶物。為清淨不。其中有言清淨

者。有言不清淨者。今問世尊。言清淨者。

為從佛聞。為自妄說。如上廣說。彼摩尼珠

髻聚落主聞我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諸

比丘。國王.大臣共集論議。彼摩尼珠髻聚落

主於大眾前師子吼說。沙門釋種子不應

自為受畜金銀寶物。諸比丘。汝等從今日。

須木索木.須草索草.須車索車.須作人

索作人。慎勿為己受取金銀種種寶物。佛

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